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24 19:50:06

讀岑溢成:〈王心齋安身論今詮〉筆記(2)

【本節標題:一:王心齋與泰州學派】 .思想獨立:「以經證悟,以悟釋經」、「王公論良知,艮談格物」。 .行徑奇特:按《禮經》製作古服,往見陽明。 .講學立義不遵守陽明軌範。 .王...

2016-02-24 13:42:32

讀岑溢成:〈王心齋安身論今詮〉筆記(1)

【本節標題:摘要】 .王心齋是泰州學派的創始者,也是王門後學中非常特殊的一人。 .王心齋的思想,向來強調他自然和樂的特色。(按:例如樂學歌) .但是自然和樂的特色,沒有辦法解釋兩個現...

2016-02-24 12:39:36

讀劉述先〈王學與朱學:陽明心學之再闡釋〉筆記(6)

【本節標題:六:陽明心學的淵源與評價】 .【主題1:陽明思想淵源】 .四書五經。 .孟子:陽明在良知上透徹的發揮。 .象山:陽明少徵引,原因是象山學略粗。 .朱學:「其學始於格物新解,即以...

2016-02-21 22:57:22

讀劉述先〈王學與朱學:陽明心學之再闡釋〉筆記(5)四句教_1050222修

【本節標題:五:陽明「四句教」的再闡釋】 【劉氏整理】 .《年譜》、《傳習錄》中的「四句教」記載差不多,皆為錢德洪所記。 .王龍溪文集也有「天泉證道」一事,但與錢德洪記載有出入。出入之處是:龍...

2016-02-21 17:49:59

張雅評:〈我對「心中賊」的理解〉

1王陽明曾在給楊仕德的信中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2在《王陽明全集》中,這件事情多次被提到,除此之外,陽明沒有再提過「心中賊」。 3為什麼他要這麼說呢?如果連王陽明的心中,都會有所謂的「心中...

2016-02-21 17:48:01

張雅評:〈我對「本體」的理解〉

1陽明曰:「目無體,以萬物之色為體。」 按:所謂目,非血肉之體,目有本體,目之本體,以能顯萬物之色為體。 2陽明曰:「耳無體,以萬物之聲為體。」 按:所謂耳,非血肉之體,耳有本體,耳之本體,以能收萬物...

2016-02-21 17:45:51

張雅評:〈我對「無善無惡,是謂至善」的理解〉

1心即性,性即理,心即理,良知即是天理。 2止於至善,指心沒有任何私欲。 3心、性、理、良知、天理,皆是至善,心沒有任何私欲。 4以白開水為喻。 4白開水,沒有任何雜質,沒有任何味道,便是至善。 ...

2016-02-21 17:17:19

讀劉述先〈王學與朱學:陽明心學之再闡釋〉筆記(4-4)草木的良知

【本節標題:四:陽明唯心哲學的第三義:「良知是造化的精靈」之闡釋】 .【按:公案7】 .「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無人的良知,不可以為草木瓦石矣。」(274條) .劉氏說:「所謂人的良...

2016-02-21 00:43:37

讀劉述先〈王學與朱學:陽明心學之再闡釋〉筆記(4-3)理氣一元論

【本節標題:四:陽明唯心哲學的第三義:「良知是造化的精靈」之闡釋】 【本體論】 .「夫良知一也」(154條) 【修養論】 .「一中有精,精中有一」(82條) .劉氏說,「(陽明)其本體...

2016-02-20 23:17:19

讀劉述先〈王學與朱學:陽明心學之再闡釋〉筆記(4-2)人是天地之心

【本節標題:四:陽明唯心哲學的第三義:「良知是造化的精靈」之闡釋】 【人與天地】 .劉氏說:「陽明的根本體證是天人之間有一種相應關係。」[1] .「天理即是良知」、「良知即是天理」。 ...

2016-02-20 14:56:01

讀劉述先〈王學與朱學:陽明心學之再闡釋〉筆記(4-1)陽明與知天

【本節標題:四:陽明唯心哲學的第三義:「良知是造化的精靈」之闡釋】 .【陽明與知天】 .依陽明,也講「存天理,去人欲」。 .依陽明,能透徹致良知,就能透徹知天。 .劉氏強調,「人要知天,首先必須做休...

2016-02-19 23:37:18

讀劉述先〈王學與朱學:陽明心學之再闡釋〉筆記(3-2)我看陽明公案

【本節標題:三:陽明唯心哲學的第二義:「人是天地的心」之闡釋】 .【公案3】 .「若無汝心,便無耳目口鼻」、「若無真己,便無軀殼」、「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團血肉尚在,緣何不能視聽言動」等句。((陳榮捷本...

2016-02-19 21:46:52

讀劉述先〈王學與朱學:陽明心學之再闡釋〉筆記(3-1)劉氏看陽明公案

【本節標題:三:陽明唯心哲學的第二義:「人是天地的心」之闡釋】 .陽明心學是包含道德論、認識論、宇宙論,這三者打成一片。 .【公案1】:「巖中花樹」一段,有「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等句。...

2016-02-19 16:45:06

讀劉述先〈王學與朱學:陽明心學之再闡釋〉筆記(2)心外無物_1050219修

【本節標題:二:陽明唯心哲學的第一義:「心外無物」之闡釋】 .孟子、象山、陽明,他們的中心問題不是認識論的問題,而是一道德體驗的問題。 .【按】:其實,陽明也沒有迴避認識論的問題,因為當時已有人向...

2016-02-18 23:04:27

讀劉述先〈王學與朱學:陽明心學之再闡釋〉筆記(1-2) 陽明心學公案_1050219修

【本節標題:一:引言】 .【按:主題三:陽明心學公案】 .有兩段文獻極容易引起爭議: .【公案1】:著名的「巖中花樹」一段,有「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等句。(陳榮捷本,275條) .【...

第一頁      ‹上一頁       1 .  2 .  3 .  4 .  5 .  6 .  7 .      下一頁›      最末頁
第 3 / 7 頁 , 共 94 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