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2-08 17:29:20| 人氣1,7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想事成新解(上)─電影《星際效應》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陣子看了星際效應這部電影,突然就像閃電般閃過了一道光芒,我知道我又有新的感觸可以寫文章了。(好久沒寫文章了,可以寫文章真的很開心!)

        姑且不論電影使用的手法─五度空間是否真的存在,但我想就這個角度來探討潛意識,因為這讓我感覺到為何潛意識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夢想又了解得更近了一步。

        我想將思維分成三種情況探討。第一種情況就是我們有意識地思維;第二種情況就是我們無意識地思維,但我們可以篩選,而我們對於接收到的訊息選擇去遵行;第三種就是無意識地思維,對於接收到的訊息選擇不遵行。

        關於第二、三種情況,可以參考《零極限》以及《潛能力》兩本書,內容都有提到訊息的接收,亦即我們的思維其實是被動的、時間序列相反的概念。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想法並不是自主原先就有的想法(這與第一種情況完全相反),而是因為我們無時無刻接收到幾百萬種瞬間的訊息,但我們是否有意識地去注意到它,而當我們不自覺地注意到它的時候就是我們腦中產生所謂的想法或思維,然後我們有選擇的能力,我們用意識上的選擇去決斷是否讓這個想法影響我們、是否接受這個想法然後去使之進行。

        所以,例如《當下的力量》強調回歸當下,我的解讀就是回到我們可以自主操控意識的第一種情況。我們有意識地讓自己平靜,有意識地讓其他訊息不要干擾我們進而變成我們的思想,有意識地讓自己控制著自己的思維去產生感覺或行動。所以《心想事成》提到我們可以利用潛意識來幫助我們完成願望,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但是,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是處於被動接收訊息的第二與第三種情況。當我們無意識地接收訊息(很多書都有提到每秒有上千上萬個訊息瞬流過我們的腦海的概念),當這些訊息被我們的腦注意到的時候,它就變成我們腦袋裡面產生的一個想法(大部分我們會認為那是我們自己產生的想法,但其實不是,其實是被動產生的),但我們人類最大的價值之一就是我們有選擇與決定的能力。我們可以選擇我們接受想法然後行動(第二種情況),又或者我們覺得那個想法不好、抑或我們自利價值觀判斷之後不想要那個想法(例如懶得做什麼事情只因為不想做等等之類),所以我們摒棄那個無意識接收到所產生的想法,然後我們就不去做或不想做什麼事情(第三種情況)。例如《零極限》使用的四句箴言,我們看到一個畫面或接收到一種想法,我們覺得很好(來自神性又或者不是來自神性都可以),我們脫口謝謝你、我愛你,其實就是第二種情況。如果我們看到我們不喜歡或感覺不好的畫面,我們脫口對不起、請原諒我,然後我們選擇讓那個畫面或感覺消失(我們利用選擇來摒棄那個無意識接收到的畫面或想法),那就可以歸類於第三種情形。又例如《心想事成》提到如果我們不曉得某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交給潛意識去給我們訊息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做(第二種情況)。又例如我們時常感到不快樂、沮喪、失望、挫折,其實也都是因為我們被動地、無意識地讓負面的訊息變成我們的想法與感覺,然後我們卻又傻傻地選擇讓這些想法與感受來繼續影響著我們的下一步,所以《心想事成》、《零極限》、《當下的力量》等書都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來讓我們進行決斷,有意識地摒棄那些負面的情緒與訊息、利用四句箴言直接阻斷我們不想要的訊息繼續產生負面的想法與感受。

        我想用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舉例第二與第三種情況,就很像爸媽對於小孩子,爸媽要求小孩子要怎樣做,對小孩來說就是訊息的接收,然後小孩如果聽進去也照做了,就是第二種情況,當然這也是爸媽眼中的乖小孩。那如果爸媽要求小孩必須怎樣或不能怎樣的,而小孩子產生反抗的心理,就是第三種情況,小孩接收到的訊息是爸媽要我做什麼,我卻偏不要,就是要唱反調,那這個當然就會是爸媽眼裡很難管的小孩(其實是爸媽的控制欲太強,為什麼不試著讓小孩自主做決定!←第一種情況。)這個例子當然是指沒有違反社會善良風俗的情況下,小孩子可以自主決定或者媽媽希望小孩成為自己眼中的樣子而小孩有選擇要不要照媽媽的意思的能力,這就囊括了第一、二、三種情況了。

        所以,沒有哪一種情況是正確或不正確的問題,而是大部份我們都處於第二、三種情況而非第一種。所以我認為心靈書籍皆是想要強調我們可以回歸第一種情況。如果沒有回歸第一種情況,生活就靜止了嗎?當然不是。如果沒有按照大師們的心靈法則去做,我們就會不快樂嗎?當然也不一定。如果沒有依照信仰的宗教教條去做,我們就會受懲罰然後就死了嗎?當然也沒有。我相信所有的心靈法則或者宗教無非都是想要教導人回歸平靜的心或者向善,這點我個人是蠻認同的。但例如有信仰宗教的人會去批評其他宗教或者沒信仰的人,那我覺得他們本身就有問題,但其實他們也沒問題。這樣做只是會讓人與人的相處更糟糕、產生對立,但對於潛意識的三種情況來說還是不違。這沒有對錯,所以我個人還是認為只要有正確、正向的信仰或修為,是值得鼓勵、讚揚與奉行,因為這世界需要愛,人們都想過的快樂與富足,但不想要快樂與富足的人也有,但那是他的選擇,我們無從逼迫他一定要快樂富足,但是不要害到其他人就好(所以戰爭與掠奪實在太令人厭惡)。

        現在回到這篇文章我想探討的部分─星際效應的五維度時空的概念。我們使用潛意識來幫助我們實現願望、或者使用潛意識來給我們答案等等,其實就是第一種情況與第二、三種情況的來回交錯共構而成的種種情形。我們回到有意識地發想一個願望,交給潛意識,讓潛意識去安排未來各種一切可能情形,但發生所有事情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秉持原本的目標,在所有過程中所做出的選擇與決斷,則越接近我們希望實現的目標;反之,當我們產生懷疑,並且讓懷疑的想法變成我們的感受與行動,那麼就會和原本的目標背道而馳了,因此願望也就無法達成(所以摩菲博士提到"除草"的概念就變得重要了)。就好比電影裡的庫柏發現到原來神奇的力量(重力)不是來自於未知的某種力量,而是當他遨遊到了五維度空間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那個力量來自於我們自己,而且五維度裡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性。我對潛意識的認知就是如此(有興趣者請自行參閱世潮出版社所出版的《心想事成》一書),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性,所以當我們有意識地發下一個指令給潛意識,就像庫柏父女想要改變地球的糧食問題,然後自主(其實也是非自主,因為後來發現是自己安排的結果)地選擇上了外太空,然後進入了五維度空間,然後對過去時間點的自己與女兒下指令,由女兒摩菲慢慢去探索與發現,最終完成了替人類解決糧食危機的問題(人類上了外太空自給自足)。

        所以,回到心靈法則最根本的問題,我們的生活,其實就是由第一、二、三種情況共構而成,沒有對與錯。人總是在順著自己的心意(有意識地決斷或無意識地選擇)在活著,你想要甚麼,最終都會達成目標。例如,想要平靜就能得到平靜(如果無法平靜就是因為被動地、無意識地受了負面情緒影響而不自覺,然後一直在繞圈圈,除非自己意識到了然後做決斷,也就是第二種情形),想要功成名就就能功成名就...等等,都是第一種情況。例如,什麼都不主動想,讓訊息進入而產生感覺或想法然後行動,然後一步一步地過下去,是第二種情況(命運說比較像是這種情況,雖然什麼都不主動去爭求,但日子還是會過下去,到了每個時間點自然會做些什麼,自然會成為什麼角色等等)...諸如此類。所以,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罷,有一天就會知道,只需要活在當下即可。

        所以,我個人既推崇《心想事成》的意識下指令給潛意識法則,也推崇《零極限》被動地接收訊息(不管來自神性或非神性)然後做選擇,因為都是依照自我內心與自我肯定的方向或者讓自己情緒處於相對安定而非外在影響來主導自己內心波動的方式。我個人並非理論派的,其實我自己是認為真正能應用在生活上的原理才是真理,所以我之所以這麼推崇《心想事成》與《零極限》,正是因為我親身實驗了書上的方法實現了大大小小的願望不等(這裡就不再贅述,請自行參閱經驗分享文)。

        最後,我想要分享這兩三天看到的心想事成的案例。感覺要中樂透像是機率的問題,關於中樂透的潛意識探討,前文已描述過,這裡想提供我看到的實際案例。我看到真的有人把每一期的樂透號碼都蒐集起來(蒐集好幾年的數據),認真地研究,但不是每一期都下注(如果每期都下注應該早就慘賠了吧..),過程中偶而中個小獎,然後在最有信心的某一期,他認為會開出哪些號碼,就稍微加碼,結果沒想到還真的中了大一點的獎,雖然不多,但也有上百萬。所以他真的心想事成了,花了很多年,但還真的給他中獎了呢!好吧,就先談到這裡囉!祝大家心想事成!

台長: 伯宇
人氣(1,7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