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08 22:31:54| 人氣39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在非關個人特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許多朋友聽了我轉述Isabella一切都好,天真活潑地在德國探索新生活,無不嘖嘖稱奇,都異口同聲地說她有無處不自在的人格特質。

  我猜,相較於成人的「概念化」程度,Isabella相對是比較小的,也就是她總是能在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從自心本性無染地與外在現起的現象本質進行聯繫,於是,她的探索多了「只如初見」的無負擔與少成見,所多了份「驚奇」的歡欣。

  那麼成人是如何「概念化」過活呢?所謂概念化,就是將個人我執識,雜染到原本中立無二的外在現象上,並以此固著、僵化的框架,作為觀察外在事件的篩選機制。

  眼、耳、鼻、舌、身等五官,因為色、聲、香、味、觸的對境,而起了視、聽、聞、嚐、觸的作用,而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的五種意識,當這五識與「我」、「我的」、「我想」、「我認為」、「我要」進行連結時,一切原本流動純淨體驗,就會凝固玩一些粗糙的二元對立概念:好壞、對錯、大小、美醜、成敗,成為我們與世界之間的障蔽。於是,面對下一個全心的示現時,我們無法從自性本心去全然與敞開地體驗,更失去生起「第一剎那」的新鮮,卻是急忙落入慣性衝力地進行二元的判斷,而錯失了許多細微覺察與探索的可能。

  一個人在「概念」世界的受苦狀態,就是無精打采,卻也痛苦萬分地以習性反覆,總覺得萬物現起的一切,不過是老狗變不出新把戲,讓他找不到活出「一切如新」的可能。

  若是人類整體活在「概念」的世界裡,就是集體無意識地服膺道德教條,懷憂恐懼地謹慎戒行,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變成「外來者」,被打入二元對立的另一個極端:壞、醜、愚、敗。

  說穿了,這些「概念」不過是生存的訊息與技巧,通常是奠基於「恐懼」,卻也是這個物質世界所傳承的「知見」,它的確可以讓我們在框架的世界裡減少碰撞機會,但我們卻沒有想到,當我們能夠拆掉這些障礙覺知的框架,我們就能悠遊其間,何須「知見」的導引呢?

  自在,若全然歸納為個人的人格特質,我們或許又喪失了一個轉化能量的契機,何不好好地正視我們之所以無法自在,並非個人人格有所「缺失」所致,反而是我們以粗糙的概念自囚,讓自己在窘困的壓迫感裡,遺忘了一份自性本能呢?

  自在,不是個人特質,卻是只要我們覺察自己的概念,就可以慢慢走出牢籠的開闊。

  我們願意嗎?只是注視著概念在心識上的盤根錯節,笑一笑,也許自在就是臉上的那一抹微笑。

台長: 京都子
人氣(39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哲思胡語 |
此分類下一篇:倒楣三輩子有錯嗎?
此分類上一篇:為什麼女生不能先寫信給男生?

阿夏
人都被框框束縛著,難得ISA的框框是那麼樣的寬廣!
2007-05-08 22:43:1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