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28 21:43:27| 人氣930| 回應1 | 下一篇

京都‧巷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京都,是一個讓我甘心做隻小蜘蛛的城市,在狹小的巷弄裡緩緩行走、發呆駐留、放空冥想,慢慢結成一片屬於自己的安適的網。

2004年9月第一次造訪京都,我就開始愛上這裡的街道巷弄,即便因著扁平足而不能長途行走的我,還是甘心這樣些微的苦楚,去擁抱這一足一天地,一窗一故事的久遠意境。2005年3月,我換了雙厚實的反攻大陸鞋,繼續行腳這城市的美,今年10月的平安祭,接下來在屬於我個人的有限時間裡,我的前腳早已踩在這片土地上,只待後腳從現實羈絆中的輕輕一抽罷了!

揹起小背包,縮著脖子鑽進京都凌晨五點只剩四度的冷冽寒風中,那種冰晶般的冷空氣,竄進敏感鼻腔裡,讓我一聲大噴嚏,融入京都靜謐的存在裡,我在東本願寺與西本院寺間的小巷弄裡,如蜘蛛結網般地來回穿梭著,我的方向感本來就很差,在連續兩次的右轉之後,我已經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有時走著走著,竟發現自己如小貓玩尾巴似地繞圈圈,我傻笑了一下,發現自己還蠻可愛的,少了定位的原始求生技能,竟然還可以在這競爭的世間,活得這麼久且全然無礙,我想自己必定有其他的過人之處喔,哈哈哈!無所謂了,一個人旅行的好處是,沒有行程與時間的限制,所以就無所謂迷路的懊惱與趕時間的匆促;沒有旅伴,也就不必顧慮他人的心情與想望,更不必戰戰兢兢地窺視別人的心情,讓自己的情緒全員待命地陪笑應對;少了人際互動的必要條件,我的習性就沒了舞台,也可以暫緩無意識的反應衝力。

我放空自己,像穿了隱形風衣的淘氣小孩,睜大眼睛看著京都這個陌生城市。我偏愛在京都狹小的巷弄間行走,看著細緻的木質窗戶與門板,吸收朝陽熱力之後,稍微發脹,彷彿剛起床時的四肢伸展,打個大哈欠,連全身的骨頭都咯吱地響著;看著駝背的老婆婆拿著雞毛撢子,重複數十年老動作的輕拂紙窗上的灰塵,她那緩緩的屬於老人的節奏,對比著灰塵揚起如精靈,在清晨陽光的探照燈下,如金粉自空中灑下的輕盈舞動;我愛家家戶戶前,幾個真的盛滿水的紅色防火用水桶,那時我的腦袋出現兩個立場相異的成語:「有備無患」與「杯水車薪」,我知道京都這一大片木造的低矮房舍,由於戶戶相連,即有可能一把星星之火,就把整個京都市裡保存不易的古董屋給毀了,所以他們的有備無患,的確讓我為他們的認真務實感到讚嘆,再相較於台灣經常是先進的消防栓裡噴不出水,或者高科技的滅火器裡因年久失修,噴不出一丁點救急的泡沫,直覺台灣人真是聰明過頭的取巧。只是每每在台灣媒體見識的都是濃煙大火,心想這幾桶小水,可否發揮救急的功效?我邊拍這些防火用水桶,心裡邊嘮叨著,我笑了,一個旅人仍背負著既定的心識狀態,在異鄉延伸著不可說的杞人憂天喔!

我繼續走著,偶而被身旁斯文而過的腳踏車,叮噹叮噹聲提醒著,這個年代騎著腳踏車在城市裡,是有著古典的浪漫呀,只是狹小的街道內,硬矗著我這個笨拙的異鄉客,常常忽略了在京都,不僅行車有單向道,就連行走也是偶而得單邊通行的,有時可能在道路的右側,有時則在左側,這可是我兩天閑晃之後的發現,另外,在日本行走是靠左邊,但在台灣習慣靠右走的我,前幾天經常和路上的單車或行人,撞個正著,看似雙方好意相讓而各自閃身,誰知道一個默契不足,我向右閃了一下,那車竟也在同一秒把車龍頭轉向右方,我刻意靠左閃去,對方竟然也剛好同步動作,這樣事先未排演的好意,最後竟成了看似你躲我抓,或者如鬥牛般的head to head 頭角相抵的對抗賽,我猜如果我們玩「黑白配,男生女生配」的話,雙方無法與對方錯身,如此慣性地跟對方同一個方向看去,一定是玩不下去的局面!我傻愣又抱歉地笑了,對方似乎也會意到我這個異鄉人格格不入,也包容地笑開來了。我想,如果同樣的場景與動作,如果是發生在我所熟悉的城市,少了旅遊的放鬆心情,多了點舊有習性可以無意識衝出的空間,再套上一些人際成見的框框,我還可以那麼自在地應對,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互動嗎?我會惱怒對方的笨拙嗎?我會神經質地認定對方有不良企圖嗎?我問著自己,當然答案留在我接下來的心識柔軟裡,因為我終於知道習性的浮水印,就是在最熟悉的週遭開始浮現,而我的功課就是從這裡開始。

京都,一個讓我甘心做隻小蜘蛛的城市,巷弄行走的放空冥想間,我結成一只充滿彈性的蜘蛛網,橫躺著我的全新好自在,彈跳著慣性的失重狀態,真是好玩極了。

台長: 京都子
人氣(93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京都絮語 |
此分類下一篇:輕盈跳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