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03 09:49:43| 人氣3,6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為什麼政府總是「父子騎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篇文章也刊登在天下雜誌,第495期。但編輯把題目改為「當事人應站出來為自己爭取」......我覺得完全沒有看懂我的意思耶。

我真正關切的,是明明很多爭議是「人民甲 vs. 人民乙」的鬥爭,但雙方罵的都是政府,政府就擺盪在甲乙之間。但為什麼無法解決呢?一般人只想到「政府無能」。但甲乙都是政府的老闆啊,而甲乙又不願意面對面溝通或決鬥,......那就繼續讓政府搖擺吧。






為什麼政府總是「父子騎驢」?

廖元豪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前陣子,台北市政府開始取締師大夜市商家。許多藝文界人士抗議,認為這樣會破壞台灣特色的巷弄文化。市府祭出「依法行政」的大旗,仍然得不到他們的諒解。在壓力下,台北市府暫緩取締與拆除,並列出協商時程。

這時,開始罵台北市政府的則是部分夜市附近的居民。他們批評政府沒有依法行政,沒有鐵腕執法,置他們的生活安寧於不顧。

想也知道,市政府一直把「師大夜市」當作是個招牌來宣導觀光,怎麼會有意打壓、毀滅這個地方?從另一個角度說,市民是市政府的頭家,依法保護民眾權益也是公務員之義務,又怎會故意棄他們於不顧?為什麼看來,市政府作什麼都不對,都有人罵?取締也被罵,暫緩取締也被罵?

最近拆除士林文林苑王宅的事件也是如此。輿論版面以及網路上,充斥著批判的聲音。有的批評台北市府鴨霸,有的抨擊都更條例本身違憲,有的指出本案根本不具「公共利益」,更有人慷慨激昂認為財產要受到高度保障,怎可強拆?

然而當初立法院通過都更條例,媒體多的是讚許之聲,認為可以活絡房市,改善市容與住宅安全。而在之前,議員與住戶也不斷指摘公權力不彰。不過如今這些聲音都不見了。兩相對照,何其弔詭?

類似的情景,近年來經常出現在台灣。台灣的「民意」經常是:如果政府站在你這一方,你就會保持低調,不說話。讓政府上火線挨罵辯護。但等到政府挺不住了,往另一方倒過去,你又會出來罵罵罵。反之亦然。

至於非利害關係人的「一般民眾」或輿論,要嘛批評政府「父子騎驢」,要嘛就都罵一罵,嘴炮族在網路上遍地烽火。直接有利害關係的兩方,反而不見得面對面好好討論,都把政府推出去當工具與盾牌。真正的利益、價值,只有各說各話。

可見早期民主運動所揭示的「民間社會 vs. 國家機器」圖像,已經不能適切描述當前的政治了。無論是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經常都只是被不同的民間力量推來拉去。今天A團體力量大聲音強,政府就會執行A的意志。改天B找到了法律依據或更多支援,政府可能又被推到B這一方去。國家機器的「權威自主性」早已蕩然無存。

傳統想像一方面美化、同化「民間」,誤以為民間只是一種聲音;另一方面錯把國家當成具有威權地位的自主單位。殊不知在今日的台灣社會,政府在選舉政治下早就成了空殼子。它的主要功能是在不同的民間力量,經過拉鋸、談判、角力之後,執行最終(或暫時)的鬥爭成果。政府對政策主導性愈來愈低,早已不是當年想像中那個無所不能的惡靈。

所以,要解決問題?請真正的當事人、利害關係人,以「人民」的身分直接出聲,當面對話吧。一味罵政府,有時候只是火燒稻草人而已。

 

 

台長: 布魯斯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