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24 23:18:02| 人氣1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理學?在學甚麼〈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心理學似算命師?

「聽眾朋友,你想知道你現在的心理狀況嗎?請你將圖傳真進來,心理專家***要在空中為你分析你的心理」。於是用一張圖,這位「心理專家」便從精神分析(你現在正想甚麼)到生涯規劃(你將來適合做甚麼),鐵口直斷的全給解釋了。

查閱政大心理系刊物《心潮》第二十九期,曾經調查金石堂書店97年和98年的100大暢銷書排行榜。從數據中得知心理學類書籍所佔比例兩年都差不多是三分之一(這是一個頗可怕的數字,一年裡面出了多少書,心理學類的書籍竟占了三分之一)。當中,以勵志類書籍所佔數目最多,其他則是工商類和溝通類的書籍。事實上,書店裡面心理學類的書籍一大堆,連心理系的也分不清搞不懂,這本講的是甚麼,那本又在弄甚麼玄虛。

問題在於「心理學」為何有人要買?正因為「心理健康亦是人類追求滿足的一項重大需求(vital need)」。所以,為了滿足需求,於是大量的提供「心理學」書籍在市場上出現。以商業運作的機制而言,是有心者用「4P」原則把「心理學」變成商品賣出去。因此,我們在獲得心理學知識的管道上,大部分接觸的就是這些書籍,也因為這樣,大眾對心理學存在著懷疑和誤解。

然而,我們總不能全怪罪於別人,在心理學教學研究的裡面,存在甚麼樣的生態,使得心理學跟人們連不上線?

政大心理系錢玉芬老師(研究領域:組織溝通、商業心理學、傳播心理學)認為有兩大原因:

〈一〉心理系的學子們無法肯定自己是個能洞見人心的明日之星。

〈二〉由於鍾情於學術研究活動,因而急於把學術研究的思維教給學生,而較忽略對學生學用並進的訓練。此外,由於「學術至上」的意識型態,使得老師更對俗凡的訪問、撰稿、演講的實務性邀約敬謝不敏,深怕這些邀約會破壞了學派風範。於是「學」與「用」之間便在這幾十年來的發展下,嚴重地失去應有的平衡。

這兩個原因值得我們深深去反思的。

(有空再續)

台長: 天使企鵝
人氣(1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