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0-10 00:33:36| 人氣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紙上談兵─百兵之王〈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俗語說「少林棍、武當劍、峨眉槍」,有關槍的民間流派上,則要提到峨眉派。

大約在唐順之推許峨眉拳法之時,峨眉的器械水準已有了驚人的發展。至清初,武學大師吳殳(1611-1695年)於康熙元年(1662年)刊行了《手臂錄》一書,並附錄了程如真的《峨眉槍法》,對其推崇備至,峨眉的槍法由此為世人所知。吳殳認為沙家槍、馬家槍、楊家槍漸漸失去了槍的本意,(沙、馬為明代流行的兩大槍法體系,而戚繼光提及楊家槍時已幾乎在江湖上失傳,有人相信他字裡行間隱約顯示戚繼光是通曉楊家槍法之人)。程如真認為峨眉的槍法遠在沙家馬家之上。《峨眉槍法》共有十三篇,分為治心、治身、宜靜、宜動、攻守、審勢、形勢、戒謹、倒手、札法、破諸器(破叉、钂、鞭、劍、槍、棍、戟、刀、牌)、身手法、總要,全面深入闡述了槍術的理論,是中國武術珍貴的文獻之一。

談到槍的本身,槍由槍尖、槍縷、槍桿組成。槍尖為鋼鐵打製,在原始社會槍尖則以竹、木削成。槍桿多有鐵製的、攢竹製的,今天多用白臘木竿。至於槍纓,古時候有用馬鬃製成的,今天則用細麻絲製成。

今天說說槍纓

長槍的槍頭的槍纓大約長五寸至一尺,槍纓隨之擺動,像一團火焰。至於槍為甚麼要繫槍纓呢?又有爭論了。我將我所知道的,整理如下:

〈一〉槍刺中人體後會流血,血會沿槍桿流到手上,不便於使槍,之後槍也不便打理。而槍縷可把血擋住,當槍纓內積血太多時,只要把槍抖幾下,便可抖掉,故此把槍縷稱為「血避」。此為最普遍的說法。

〈二〉成吉思汗遠征西方,軍隊每殺人即以敵頭髮繫於桿上作標記,因為頭髮是紅色的,於是成了習慣,把紅纓紮在槍上。此傳說成分居多,也許槍已有槍纓的習慣,只是他們正在此情況下拿頭髮作纓。

〈三〉槍纓用以撩亂敵人的眼目。此說法也很普遍。

〈四〉操練槍法時,纓隨槍桿擺動,可看清楚槍法的好壞和勁力的優劣。此多為練武者的說法,有正相關,然而不能足夠証明此屬因果關係。

〈五〉槍纓有壯威作用。此為少數人的看法,白刃躍日月,紅纓動秋風,演練起來又壯觀。我也是趨向此說法。

〈六〉純粹作裝飾用。此不能排除。

(待續)

台長: 天使企鵝
人氣(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