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5-01 01:34:31| 人氣1,5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毓庭老師:「活樂」生活提案----因為音樂,我們活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Photo by Jackie Kao


    撰寫這封信時,我正經歷著幾件我將銘記一輩子的事。

   4/11,我的第一本書《音樂訓練II》出版。這本前年底由「五南出版社」邀請,為高職表演藝術科教學撰寫的教科書,一方面讓我有機會和大家分享閱讀音樂史料與樂譜中的種種樂趣,一方面也強烈呼應著我從一心渴望演奏,轉換至同「科普」專業般,致力推廣的「音普」之路之決心。

   4/2324,去年受誠品表演廳邀請,與沙丁龐克劇團共同製作出的音樂兒童劇《阿醜奇遇記》再次上演,讓古典名曲的既有印象,持續變形、持續得以被更多人重新想像。

   4/3, 16, 29分別在松菸、三井與信義誠品,帶著金革唱片新發行的親子音樂唱片《彩虹蜜糖的幸福》,以音樂老師的身分,宣傳唱片裡的內容,也分享自身對親子共聆的想法,這是我第一回最貼近商業性質的講座。正因為其商業性,使得它(此類講座)更有機會成為常模、更有機會普及至各角落。

    策畫這些活動時,朋友偶會問起:你都只介紹或使用古典音樂嗎?我說:是的,因為我在這些音樂裡所體驗到的,是在其他音樂中難以體驗的;再者,在我個人的觀察中,其他類型的音樂並無面臨如古典音樂經典音樂那般被誤解與排斥的態勢,所以,即使我喜歡的音樂類型還有非常多,我卻給自己一個堅持於此的許諾。

    如果繼續被追問:這些多數為西方文化的作品如何與台灣人的情感產生共鳴呢?我想,這正是古典音樂的優勢,因為,它主要面向的,是人類共有之情感,而非單一事件與地域。對我而言,真正不易的,是用甚麼樣的方式讓這些音樂栽植於我們的生活裡?如何在一個先天體質與歐洲文化不同的地方,欣賞這些音樂?只要更多人願意尋找貼近台灣人生活模式的推廣方法,我們就能真正將古典音樂融匯成「自己」的內涵。

    當然,要找到新的傳遞模式,必然不易,但我以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值得一試的;對音樂專業者而言,這固然可以說是為我們自己的未來著想,對一般愛樂者而言,卻也能真正成為一種將生活過得更理想的養分。

    許多偉大的當代音樂先行者,已然不斷為我們思索古典音樂的傳遞新模式,其中不乏成功找到方法者。幸運的是,我們這代人可以透過網路在我們仍困惑時及時認識,比如從TED這樣的演講策劃單位與其影音平台(21世紀方出現的知識傳遞新模式!),認識他們精彩的想法!

    就在邁入創作坊學期之第三階段(第九周至第十二周)的時刻;老師們會從強調作文方法,來到帶領孩子體驗多元立體活動之際,這封信是我想邀請全創作坊、不分班別的大小朋友一同參與的立體活動。雖然在文中提及的四則影片皆關於古典音樂,但當我們帶著這學期讀《漂鳥集》時所認識「黑暗中的火花是天上的繁星,但那點燃火花的,又是什麼呢?」時浮升出的探索精神,我相信我們都會對生活中的一聲一語、一花一樹擁有新鮮的觀點。

1.    背景傾聽聲音 with ‘howto truly listen’

https://goo.gl/oeTWFx

    來自蘇格蘭的打擊樂獨奏家艾弗林‧葛蘭妮(Evelyn Glennie, 1965~)8歲時聽覺開始出現異常,至12歲成為重度聽覺障礙者。在這樣艱難的生理條件下,葛蘭妮不僅成為最頂尖的打擊樂手之一,更成為了音樂史上第一位全職的擊樂獨奏家。

    由於自身的經驗,葛蘭妮除了演出,她投入大量的心思,和大家分享「如何聆聽」。她認為,聆聽絕對不只用耳朵,而是整個身體都能聆聽。她在舞台上總是脫鞋演出,便是來自用「全身」感受音樂的例證。

    在這場2003年的演講影片裡,她請所有聽眾以拍手模擬雷聲,但不只是要出現打雷巨響,還要以身體置生於雷聲裡的記憶去製造;接著,他又請所有人試試下雪的聲音。這時掌聲稀稀落落,不過梅蘭妮很可愛地說:你們有聽過下雪的聲音喔?這時所有觀眾不再拍手,但隨著大家以全身製造,在接下來的數秒內,聽眾,包含坐在螢幕前的我,彷彿真正見到雪落時,那種非具體聲音的地景聲響。

    那般經驗,就如同上個世紀另一名偉大的身障者海倫凱勒接觸到水的瞬間,身體的微處肌肉因與世界有了嶄新的聯繫,而微微顫動著。

    在影片中,葛蘭妮也用鼓棒讓大家體驗了一架小鼓或一台木琴可以發出的繽紛聲響,在她配合著鼓棒、配合律動改變演奏方法,讓那些相異帶著聽眾的心思奔馳。

    我特別喜歡梅蘭妮談及音樂家以「translation(翻譯)和「interpretation(詮釋)不同心態演奏的差別。她開玩笑說:如果她只是把樂譜上的記號,忠實表達出來,他的職業生涯大概只有五年而已,因為這對她來說,太無趣了,只有當她進入「詮釋」的層次,不斷試驗一個音符可以擁有的萬般面貌,她才能確定自己身為音樂家的幸福。

    葛蘭妮身為一位長期演奏新者樂(當代作品)的演出者,她說,要對新作品表達「我喜歡/不喜歡這個」太容易,但她選擇不要如此,因為她知道,有時她和作品需要的是更多彼此相處的時間,也許過一陣子沉澱,彼此便有化學變化產生。

    便是帶著這種開闊的心思,葛蘭妮竭力鼓勵每個人都用身體各部位去「傾聽」這個環境的聲音。我想,就從她的傾聽技巧開始,我們都因為聆聽,而與環境有了更深入的連結,自然會浮生出一種與環境休戚與共的心。

    對我而言,「仔細傾聽」更是讓內心飽滿的起點,因為它將喚回人類在抽象思考時的快樂與滿足。

2.    細節 認識聲音 with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music’

https://goo.gl/orRhGE

    當聲音抵達了身體後,它便開始產生我們不一定能察覺的影響。在這則波士頓青年交響樂團指揮贊德(Benjamin Zander, 1939~ )的影片中,他便竭盡可能讓聽眾認識到聲音影響我們的歷程(這則影片的標題在TED網站上被翻譯為「音樂與熱情」,我認為完全失焦,題名應為「音樂轉化出的種種力量」較貼切)

    贊德的講座以蕭邦的〈e小調前奏曲〉(op.28 no. 4)為主軸,舉出其中幾處非常吸引人的例子。

    第一,他彈出主題出現的SiDo兩音,並引導大家聽見Do的出現是為了讓Si聽起來悲傷,接著又從這兩音便延伸至莫札特《第四十號交響曲》,而正是這個音與音的距離(樂理上稱為小二度),迴繞出了的深刻情緒。

    第二,他在鋼琴上依序彈出樂曲中出現的Si, La, Sol, Fa後,要全體觀眾接續唱出下一音,幾乎是全體一致地唱出了Mi。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我們都承襲著幾百年流傳下來的音樂傳統。

    第三,蕭邦在某個樂句結尾使用了「假終止」,贊德也特意停留,讓聽眾們聆聽「完全終止」與「假終止」的差別,事實上,只差了一個音,卻不可思議地牽動著我們疑惑抑或嘆息的心情。

    在影片最末,贊德也和我們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他曾遇到一個男孩,男孩說他的哥哥在戰場上被射殺了,他非常難過,卻無法流下眼淚,直到,聽見贊德彈奏了這首「Shopping」的作品(Chopin蕭邦的諧音),他終於流下眼涙,樂聲融化了那份武裝,他說,能為哥哥哭的感覺真好。

    還記得去年,我在創作坊冬令營,變奏了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一下彈成大調,一下彈得無比輕柔,孩子們都在樂聲中覺得驚奇。那一點點變化、真的多是僅僅一個音的變化,也就探訪了新的生活維度。

3.    變化穿越聲音 with ‘music and emotion through time’

https://goo.gl/MrHJkg

    麥可‧提爾森‧湯瑪斯(Michael Tilson Thomas, 1944~ )是當代最重要的指揮大家之一,也是最具前瞻性的音樂家之一。

    在音樂界提及他,通常會想起他自1995年起,擔任「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至今。而一般閱聽大眾,比較知曉的是,他在2008年起,擔任Youtube交響樂團的發起者之一,並於隔年擔任第一屆Youtube交響樂團指揮(Youtube交響樂團團員是由來自全球的音樂家自行拍攝之演奏影片所徵選出的。2011年為第二屆)

湯瑪斯在影片中先回憶了已逝的父親,他說他爸爸是劇場工作者,自學繪畫和音樂,不會看任何一點樂譜,卻是影響他音樂理解至深之人。父親常告訴小湯瑪斯:「在音樂裡有兩件很重要的事:『甚麼』(what)與『如何』(how)。在古典音樂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擁有最多可能的。」(『甚麼』指的是音樂的內容;『如何』指的是鋪陳出的方法)

湯瑪斯認為:古典音樂將各式各樣的音樂集結,萃取出其中精華,於是它所能暗示的內容,便包羅萬象。

他先彈奏了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讓大家聆聽這音樂裡飽含的各種情緒。又示範了以同樣旋律,搭配不同伴奏,呈現出從中世紀到現代的美感理念。

雖然是面對一般大眾,湯瑪斯在影片裡仍並未捨棄認識欣賞音樂很重要的歷史脈絡。比如談記譜,他自西元前兩百年開始,先讓大家看最早的樂譜----在墓碑上的文字「指示」,到1000年左右開始出現代表音符的樂譜,12世紀,在原本扭曲的音符上,多出了一條線,作為基準,13世紀,樂譜擁有更多形狀的音符和線條,最後成了現代的樂譜。「它(樂譜)使音樂能夠被記錄、保留,於是作曲便逐漸脫離僅依靠直覺性的樂思。古典樂也自此成就了最重要的兩個特質,直覺與智慧之融合。而不同的音樂家與不同的年代,這兩項特質的比重也會發生變化。」

湯瑪斯說:「我最關心音樂結束之後,它到底會如何留在人們心中?」他並沒有給予我們明確答案,甚至他說,他也不知音樂未來會往何處去。但他所能做的,就是繼續嘗試用各種不同方法傳遞音樂,像是參與發起Youtube交響樂團就是一次讓「老物」在數位時代中的一次新生。

他鼓勵所有人,即使不曾學習過音樂,或音樂專業者,「你都不需要擔心甚麼都不會。只要有好奇心,願意接受驚喜,你就已經知道你所需的新東西了。」他相信,未來要由更多人一起把音樂傳遞到下個紀元,而非僅透過少數人的手。由此,精緻音樂也會再現如19世紀的那樣的風華。

湯瑪斯的期待,在Youtube平台已露出曙光。我對一位來自美國,在網路上起家的藝術家Grant Woolard印象深刻。他以其自小學習的古典鋼琴認識,仿作出從巴赫到蓋西文這條漫長時間軸上眾多代表性作曲家的樂曲,並將這些自創曲錄製成短片(多數樂曲皆掌握了該作曲家之特色,唯莫札特有些「超越時代」)。這則影片(https://goo.gl/HRmcWy)的亮點不僅在音樂,也在它融會了眾多能力,比如視覺設計能力、錄音錄影技術、翻新介紹音樂史之想法,也因為「傳遞音樂」的元素變豐富了,它所觸及的群眾也將更廣更遠(目前有117千多人點閱)

4.    結論 傳遞聲音 with ‘The El Sistema music revolution’

https://goo.gl/9nfMTT

論及20世紀的音樂傳遞模式,非談論錄音技術不可;而談到21世紀的發展,我們也絕不可能略去2009TED獎得主艾魯伯(Jose AntonioAbreu)所創立的委內瑞拉「系統教育」(El Sistema)體系。

這個體系自1970年代開始,從一個青少年樂團、一間培育學校起步,逐漸展開成全國擁有上百間音樂學校,成就上百個樂團的景況,總人數同時至少有將近十萬個孩子在這個體系中。

艾魯伯原本是備受看好的經濟學者,在看見自己國家遭遇政治動盪、社會不安時,決定要讓全委內瑞拉的孩子都像他小時候一樣,獲得學習音樂的機會,進而獲得改變的機會。於是,他肩負起音樂教育的責任,決心讓音樂不再是菁英藝術,而是社會公民的權利。

他相信,學習音樂,將能帶給整個社會活力與能量。在這則獲獎影片中,他特別提到,此系統運作充滿彈性,為的就是要能適應不同的地域與社區,深入最遠的角落,於是,「系統教育」能至各鄉鎮設立自營學校,而這些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可以留在學校教書,也可朝專業樂團發展。

    最初,這項計畫是以「社會改造」之名義進行,而獲得國家全力支持,期間培育出眾多備受關注的頂尖樂手,但真正令人驚嘆的,實是這持續四十多年,音樂對社會的影響。(關於「系統教育」的報導眾多,其中由兩位德國音樂工作者執筆寫下之專書,擁有非常扎實的紀錄。

    我曾針對書中艾魯伯如何開始這項計畫寫下一篇書摘,有興趣者可至此延伸閱讀http://lifeasasonata.blogspot.tw/2016/03/blog-post_10.html

    艾魯伯在影片中提到,該系統成就了他心心念念的三項影響:

    一、個人:孩子能在知性與感性並重的學習中,發現自己的價值。艾魯伯對泰瑞莎修女說過的一句話難以忘懷:「真正的貧困不是缺乏食物或住所,而是感覺到自己一無是處。」因此,系統教育建立孩子的演奏技術,也建立孩子的性格。

    二、家庭:當孩子有能力後,他會發現,他能以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其他家人,使得家庭成員更為緊密,與改善家庭狀況。

    三、社會:樂團成了對話的源頭與價值的發源地。音樂教育就是社會資產,幫助國家的穩定。

    艾魯伯相信,當眾人都焦慮著此刻之全體人類正遭逢重大的精神危機時,唯有藝術與宗教,有能力解決這種最深層的焦慮。

   「系統教育」目前廣泛地被引進世界各地,扶持貧困與資源匱乏者。2012年,台灣的台北愛樂管絃樂團也引進了「系統教育」,定名為「愛樂種子計畫」。該單位持續主動與育幼院合作,設計出適合院內孩童的音樂教育計畫;同時也鼓勵音樂家們尋找需要支援的社區,在社區建立起「核心學校」,此作法與委內瑞拉的作法不進相同,卻呼應了艾魯伯認為該系統要真正深入某處,必須因地制宜的理念。

    對於新的音樂傳遞模式,創作坊所有老師的「創作魂」自然也不斷醞釀著。就在今年暑假,創作坊將推出全新課程「音樂動畫作文基礎班音樂動畫作文進階班,期待在視覺影像佈滿了我們的生存環境與心頭時,我們能學會不讓心思只停留於表象,而是藉著嶄新科技,善用「現代」優勢,注入更豐富的人文關懷與美感,以奔馳出更遼闊的未來。

    我相信,這般傳遞模式,亦有機會讓古典音樂接納更多的人文觀點與科技元素,成為未來的日常。



台長: 夢天使
人氣(1,5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給創作坊朋友的信 |
此分類下一篇:秉慧老師:閱讀,改變了生命風景
此分類上一篇:羽豔老師:除卻青春誰作伴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