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02 22:25:23| 人氣2,7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心得--漫長的夏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資管系江國瑋

書名:漫長的夏天–氣候如何改變人類文明
一萬五千年前,大冰河時代結束,地表溫度開始升高,人類進入漫長的夏天……

簡介:
影響人類最大的天然災害發生在西元前五千六百年,當時地中海海面上升,大水沖進古黑海的低矮盆地中……勞倫泰德冰床的崩解,加快了冰河時代結束以來海水上升的速度……短短兩年的時間,古黑海的水面高度竟然已經和溢流的地中海一樣高,今日黑海於焉形成……殘存於人類記憶中的古黑海洪水,後來是否成了聖經中的洪水……

一萬五千年前,氣溫開始攀升,冰河開始退去,海平面開始上升,文明和所有的信史都在這段溫暖時期出現。這段時期又稱為「全新世」,是人類物種的漫長夏天。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沒有全新世時期氣候變遷的詳細記錄。現在,費根要告訴我們,氣候與歷史的互動並非單一樞紐事件,而是一場複雜的挑戰與回應之舞,其中牽涉到變動中的生態系統與科技,以及不斷發展的政治、文化與社會系統。儘管有這些變化,長期的模式卻是一貫的:整個文明史是持續交換的過程–接受大型氣候壓力帶來的傷害,換取對抗小型氣候壓力的抵抗力。

在本書中,氣候造成的影響俯拾皆是:墨西哥灣流突然中斷,造成一千年的寒冷期,使得近東人放棄狩獵與採集,轉而從事農作。形成黑海的災難性洪水,逼迫移民深入歐洲。撒哈拉地區逐漸暖化與乾燥,迫使牧牛民族沿著巵羅河岸過著較不危險的生活。羅馬帝國往北延伸到高盧,但是最遠只能到達氣候足以維持穀物種植的地方。六世紀時,東非的雨季增長讓鼠群和黑死病傳遍整個地中海世界,刺激大規模的遷徙,進而形成現代歐洲與中東。

至於2005年9月遭到卡崔娜颶風摧毀的紐奧良,其命運早在費根的預言中:「紐奧良抵擋得住數百年一次的洪水,但如果遭遇千年或萬年一次的洪水,我們只能祈求奇蹟發生。」因為馬克.吐溫早就說過:「瞭解密西西比河的人會毫不猶豫地斷定–並非大聲嚷嚷,而是自言自語–就算有一萬個流域委員會……也無法制伏這條無法無天的河流……

大綱:

本文一開始的一小段:
長時間的海上瞭望讓心靈有充分時間四處遊蕩。當大船從遠方海平面寧靜地通過時,我的心也跟著它一起航行–往南通過菲尼斯特爾角與歐洲邊緣,繞過摩洛哥與塞內加爾的突出部,繼續到達非洲南端。仲冬的好望角是個颳著暴風雨的地方,高達二十五公尺的巨浪並不罕見,水牆非常陡峭強大,擊碎超級油輪猶如打碎蛋殼般容易。如果這艘大船的引擎故障或失去電力,其巨大船身也只能無助地隨波逐流;在強風吹襲下,船身激烈地傾斜搖晃,巨浪便從懸崖般的船壁兩側灌入船內。除非深海拖船能拖走這艘大船,或是發生奇蹟中的奇蹟,船上工程師能讓引擎起死回生,否則這個巨物將撞上南非崎嶇的斷崖;而船身在海浪拍擊下早已變形,一旦撞上,甚至可能解體。在這種情況下,小船倖存的可能性反而比油輪高;摧毀油輪的巨浪會從我們船底下穿過去,我們所受的影響遠遠比不上吃水九公尺深的油輪。存活率通常與規模有關。

船舶如此,文明亦然。

這段一開始就說明了,脆弱度日漸升高的過程,在過去一萬五千年間,人類不斷與深不可測的氣候變化進互動;每當這種互動關係達到臨界點時,人類總是毫不猶豫地突破界線,繼續往前。

時間回到了一萬八千年前克羅馬儂人的世界,與今日有著難以想像的差異。這時候古代人類過著狩獵的生活,只在天氣較溫暖時或馴鹿遷徙時,才出來打獵。在這種情況下,長達數千年的暖化形成了更大的社會彈性。狩獵生活的古老潮流雖然還是維持過往的形式,但是在稍微暖化、氣候更難預測的世界中,古老潮流的强度會加大一些。兒子在成家之後會與父親的游群分家,之後便移往鄰近的河谷,或者乾脆跟著馴鹿、大鼻羚和長毛象一起移動,往北或往東進入人類未曾造訪的領域。

冰河時代晚期的西伯利亞東北部是個極為可怕的地方,特別是兩萬年前至一萬八千年前之間,此時的寒冷達到顛峰。如果這個地方是個幫浦,這個時期就正處於呼出:強風、非常乾燥且寒冷的氣候條件,迫使人類往南遷徙到較為溫暖的凍原邊緣。

在氣候不斷暖化跟冷卻,及人類四處的遷徙,隨著移居地的不同,人們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從狩獵和採集改成種植野生植物,開始定居下來形成村落,隨著時間的過去,村落的規模擴大,受到人們之間,關係複雜化逐漸失去了機動性;失去機動性與社會彈性這兩項人類與生俱來的特質。這些永久的新聚落極易受到突發性氣候變遷的衝擊,特別是遭遇到大乾旱週期。

生存通常與規模有關。石器時代的小游群遭遇乾旱時。就遷徙到新的狩獵地點,並且一直待在當地,直到糧食匱乏為止。農耕村落遭遇乾旱時,則仰賴鄰近親族的緊急救濟,或者向來往各地的商人打聽消息,全村直接遷往水源較豐沛的地區。然而像烏爾這樣的大城市,受因於無情乾旱的漣漪效應,因而出現了史無前例的遷徙與饑饉。烏爾無法適應這場的變局,也無法從中恢復,最後終於逃不過崩潰的命運。最初,烏爾是因為能成功抵擋小規模天災而興起,但是卻發現自己在面對大規模天災時越來越力不從心。

如果烏爾是一艘商船,工業文明就是一艘超級油輪。最早的城市只等於今日一座小鎮的規模,不僅面積有限,居民也只有數千人。就算相較於前工業時代末期的城市,烏爾也相形見絀:位於墨西哥高地的特奧蒂瓦坎,就曾以在西元六百年時擁有約二十萬市民而自豪。如果烏爾跨越脆弱度的限制,最後也將到達到與特奧蒂瓦一樣的人口數,只不過這兩座城市終究還是會突然崩解–部分原因同樣是乾旱。時至今日,環境其實遠比過去更脆弱,只是我們從來不願相信。

心得:
看了這本書之後,瞭解了人類如何從冰河時代生存及遷徙,並不斷跨越脆弱的限度,也知道氣候的變化對人類文明影響之大。越高度的文明,越禁不起突發性的氣候變化,要從中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也是很難的。已經失去機動性跟社會彈性的我們該如果繼續生存是值得去省思的。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2,7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讀書心得--窗邊的小荳荳
此分類上一篇:讀書心得--勇者無懼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