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05 19:38:00| 人氣3,9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篇不甚滿意的作業:流浪者之歌:鄭愁予詩中的對生命的詠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要分析美麗,比美麗本身難多了。」 的確,詩本身就一種美的境界,詩人將內心世界以簡潔的文字傳達著寂寞、或喜悅、或對生命的一種「意見」。對於習慣了「歷史脈絡」「時間順序」訓練的歷史系學生而言,這種抽象的分析,比起凡事都要有出處,引注的為根據的史料察訪,的確是難的多了!

流浪者之歌,是取自於塞尚的小說之名。每個人在生命中或多或少都在追尋著某種價值,是具象的存在物質?還是不可觸摸的生命意義?在這裡,我選擇了三首詩〈歸航曲〉、〈港夜〉、〈生命〉等三首賞析鄭愁予詩作中所描繪的生命價值。

一、〈歸航曲〉

飄泊得很久了,我想歸去了
彷彿,我不再屬於這裡的一切
我要摘下久懸的 燈
摘下航程裡最後的信號
我要歸去了….

每一片帆都會駛向
斯培西阿海灣(註)
像疲倦的太陽
在那兒降落,我知道
每一朵雲都會俯吻
汨羅江渚,像清淺的水渦一樣
在那兒旋沒….
我要歸去了
天隅有幽藍的空席
有星座們洗塵的酒宴
有隱去雲朵和帆的地方
我的燈將在那兒昇起…..

賞析:作者詩的第一句便說:飄泊的很久了,我要歸去了…歸去的目的地在哪裡?作者用「飄」而不用「漂」感覺上,飄字是較為輕盈,是靈體的飄泊,而原來的寄宿便要腐朽,已不在適合這個善於飄泊的靈魂,因此他厭倦了。摘下照明的燈火,摘下最後的信號,如果這個照亮的燈火視為是人的眼睛,信號是人的呼吸,那麼他閉上眼,停止呼吸了;而軀體就如同沉溺在汨羅江中屈原的軀體,不被找到,更像是西方雪萊消失於某個海灣中,依舊沒有被找到,有形的軀體正經歷一趟美麗的遠行,而留給我們的只有江中的雲朵映射,還有紋風的漣漪。那麼靈魂呢?靈魂歸去後不上天堂,不下地獄,他在天空中的一處棲息,化作宇宙間的一顆星,與星辰們的饗宴,在沒有雲朵和帆的地方,是一顆再生且發光亮的星。


二、〈港夜〉
這首詩是將一個遼闊、充滿危險的海,描繪成一個被母親溫暖著的, 像是在母親懷裡撒嬌的嬰孩;而小舟的影,如孤寂的鷹盤旋在空中,既鎖定獵物,同樣的也被獵人鎖定;無人的小舟述說著漁夫們如風的往事。

遠處的錨聲如斷續的鍾聲,
雲朵像小魚浮進那柔動的圓渾…..。

小小的波濤帶著成熟的慵懶,
輕貼上船,那樣地膩,與軟。

渡口的石階落像幽邃,
這港,靜的像被母親的手拂睡。
燈光在水面拉成金的塔樓。
小舟的影,像鷹一樣,像風一樣穿過….。

賞析:當夜籠罩著大地,當人們都已進入另一個夢鄉之際,還有一個地方依舊熱鬧著。船要靠岸了!船錨撞入海裡的聲音,就像來自十幾里外的寺廟傳來暮鼓晨鐘的沉著,由聲音構成了空間美感。那船錨引起水面的波動,就如同雲受到風的堆送,是一種柔軟的律動。是入港了,進入如鯨魚般廣而安全的避風腹港裡。小小的波濤,用小來對比著成熟,意指小應該是具有力量,卻裝成熟的慵懶,這種慵懶應是風的作力始然,既然不能成巨浪,那麼這一天的天氣想必是怡然閒適的。即便像渡口連接陸地與海面的階梯,也都落入海中,靜了!港口,安靜地沉睡了!唯有燈塔不滅,行船人的明燈,照亮著的不只是行船人,也照亮的岸邊的觀望者。那被繫在岸邊的小舟,就像鷹一樣,當鷹鎖定獵物時會在空中盤旋,也許,鷹在鎖定獵物的同時,也已經被獵人給瞄準了,就像舟,當舟被繫著時,等待著渡人到來,也許,小舟上的人已遠離,小舟曾經發生的故事,就像如風往事般只待追憶。岸上的人,也許是小舟的渡人,也許是下一個渡人,但不論如何,此時此刻,危機伺服的海港卻嗅不到一絲的恐懼。

三、〈生命〉

滑落過長空的下坡,我是習了燈的流星
正乘夜雨的微涼,趕一程付賭的路
待投擲的生命如雨點,在湖上激起一夜的迷霧
夠了,生命如此的短,靜短的如此的華美!

偶然間,我是勝了,造物自迷於錦繡的設局
畢竟是日子如針,曳著先濃後淡的彩線
起落的拾指之間,反繡出我偏傲的明暗
算了,生命如此之速,靜速的如此之寧靜!

賞析:這首詩說明著生命如流星般一閃即過,稍縱即逝,就像曇花一現。一個具體的物在劃出了空間的格局:寬廣、巨大,而作者是那顆滅了的流星。後面生命如雨點,也正如流星,期待激起一夜的迷霧,這也就是流星滅了之後的另一種姿態,是一種炫爛的延續,也是作者的目的。流星當然是勝利者,因為流星所激起的迷霧,短暫卻令人難以忘懷。佈置的格局,就像流星所劃過的天際線,先炫麗而後平靜,而觀星者才見到流星,正當驚訝之餘,流星就已消失落入平靜的湖面上。「算了!生命如此之速,靜速的如此之寧靜」作者一嘆,生命之所以不能掌握就是因為他的美麗的消失如此之迅速。

這三首詩的共通特點都是藉由星光(燈)、海、漂泊的人等幾種元素來勾勒生命的意義。而這三首詩表達著作者本身浪子的性格,也試探著生命的價值為何?如果生命是短暫的,那麼該如何將之發光發亮呢?該如何延續呢?所以,漂流不定是浪子的宿命,無法皈依於安定的時刻,這個或許與作者本身的生命經驗有關,體驗過殘忍的戰爭,見過生死交關的掙扎後,態度竟是如此平靜,也許正因為有過大風大浪,詩人倦了,疲憊的身體吶喊著〈歸航曲〉,停止了漂泊。就如同電影《海上鋼琴師》的故事結局,鋼琴師不願上岸,寧可與船生死與共。是否也暗示著或許詩人真的曾經有過搭長程旅途的船,其中的苦悶,寧可化身為星斗,自己發光,將生命變得更有意義。〈歸航曲〉彈奏結束,〈夜港〉的迷人如安靜、溫暖的腹地,即便是讓人感覺恐懼的夜及深不可測的海,在此時風平浪靜,晴空萬里的空氣中,散溢出來的是一種從容的寂寞,獨享著生命的寧靜。

(個人心得)
以我自己為例,讀名人傳記時總有一種「C’est le vie」的感慨,生命究竟是一種巧合還是偶然?真的很難從已知道事情去判斷。對於作者的詩作創作本身而言,更難以捉摸其情感,因此我就只能以詩的文字本身去找出與我自己生命中任何與可能作者指涉的部分連結,所以難免誤讀了詩的本身。
我選擇這三首詩作為分析的理由正是曾經 有過的念頭,卻讓鄭愁予給說了出來,而我朗讀其文字,將情緒投入然後釋放。

我相信,「詩本身就是完整的作品」,不論作者所要表達的純為當下的意念,但是,作為一個接受歷史學訓練的學生,除卻了歷史脈絡之後,剩下的唯有發自內心的體會。因為,過多的揣測都是對作品的誤讀,過與不及都是一種破壞。

台長: Isabelle
人氣(3,9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