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1-26 19:13:26| 人氣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個人的美學─不是拍什麼,而是如何拍的影評部落格 : 20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邁向永恆淪墮的開端──關於第十九屆「新」北影觀摩影展




 

         本想寫篇正式的評論,後來想想,實在太浪費時間。關於北影的淪墮,在去年關鍵的一年已寫過正式文章,今年不再贅述,僅條列式點出幾個問題所在,作為一位積極參與影展二十年以上的影迷心聲:

 

1.「主題城市」單元確定成為絕響,請在此默哀三分鐘!

 

2.「主題城市」單元取消的主因有二,其一是外行官員認為電影節不應放映觀影人數較少的影史經典老片,因為文化不重要,表面熱鬧才是展現政績的最佳手段;其二則是從「胡塗」策展人引發開端,對於引介各國影史編年的方式深感力不從心,改以橫向發展的引介模式作為美其名的藉口。是以,追求「年輕化」的訴求,便成為這兩年來策展團隊對官員的妥協與北影新的定位。

 

3.「年輕化」的訴求,早在「國際新導演競賽」單元創建之初已為影展定位,現在連觀摩單元也需一併年輕化,其核心目標自然是指向票房的提升。希冀有更多市民共同參與影展活動的理念並無不妥,但排除影史經典老片的放映真能帶動票房?或是選映新導演的作品就更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我想答案都是否定的!

 

4.常看影展的人應該都不難發現,北影票房遠不及金馬觀摩影展,這可以從相同的放映場地(新光影城)的完售率得到證明,尤其是在聞天祥入主金馬執行長之後更為明顯。撇除他所開創的金馬奇幻影展驚人的八成完售率(2016)不論,阿比查邦專題(2010)、貝拉塔爾回鍋精選(2011)、尤杜洛斯基與柯西胥專題(2013)、賈曼專題(2014)、格林那威與皮亞拉專題(2015),有那一位導演的作品會比北影新導演的作品更親民、更可口?而這些影片在金馬影展放映期間不也多半完售?是以,北影追求「年輕化」的訴求之一:票房的提升,與每年區區一二十部的影史經典老片的放映無關,而在於策展人員對影片的包裝與行銷軟體能力的欠缺。

 

5.撇除「主題城市」單元成為絕響不提,一個「新」的北影觀摩展以「影壇新生力的創作活力」作為影展的定位並無不可,但過分懼怕「深度」實無必要。綜觀今年觀摩影片的單元規劃,「未來之光」、「未來之光:東南亞新勢力」、「亞洲稜鏡」與「亞洲稜鏡:香港進行式」等四大單元,本可取代「主題城市」單元的空缺,作為本屆影展的引介焦點。可惜當我們逐一檢視細部片單,才愕然發現這些影片幾乎全是未能入選「國際新導演競賽」的報名作品。這並不是說未能入選競賽作品的水準必然較差,而是一種方便行事的策展怠惰。從數百部報名作品中歸納篩選一批作品做為觀摩影片,本是避免初審評審的遺珠之憾,但是當這批作品已超過整體觀摩影片的半數時,對策展人員的批評已非苛責了。

 

6.本以為此次影展所聚焦的「東南亞新勢力」可以看到2000年後東南亞崛起的整體創作實力(已經放低標準不是影史編年方式的引介喔),無奈這個「新」勢力,遠比我所想像的「新」還要「更新」!倘若以這種「新」標準來引介台灣電影的創作趨勢,「後海角時期」的台灣電影恐怕都顯得過於老舊而未能入選「新」勢力的標準,因為此次影展除了《閃亮三姊妹》的數位修復版,最舊的東南亞影片當屬2014年的《新加坡2066》,真不知這樣的「東南亞新勢力」觀察,除了展示創作類型的多元外,究竟還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整體電影文化觀察?當然,各別影片的作品價值又是另一回事了。

 

7.所幸,還有一個「焦點影人:尤里‧安卡拉尼」單元。作品好壞亦是另當別論。還有《瘋劫:數位修復版》、《香港製造:數位修復版》、《閃亮三姊妹:數位修復版》、《薔薇的葬禮》與《伊卡利號:航向宇宙終點》等五部作品的選映,多少還能撫慰人心。

 

8.又來了!毫無止盡的「法國」專題又來了!「電影學校探索:La Fe’mis三十週年」專題!我們難道是身處在法屬台灣台北嗎?2012年塗翔文策展有「聚焦法國新銳」單元,2013年塗翔文與郭敏容偕同策展有「(法國導演)皮耶‧艾特克斯」專題,2014年郭敏容策展有「法國經典奇想」單元,2016年郭敏容再接再厲又來個「(法國演員)尚‧皮耶‧李奧」專題,今年2017年郭敏容彷彿是要告訴所有影迷,往後只要由她策展,包準少不了「法國」電影專題!

 

9.我敢保證,今年北影觀摩影片的票房絕對不會比前幾年有「主題城市」單元時更好,市民參與影展活動的人數也不會增加,敬請見證!

 

10.2002年第四屆台北電影節首開「主題城市」單元以來,一直都是每年我最期待的觀摩影展(沒有之一),打個比方,如果我對北影的期待原是高過金馬影展30%的話,那現在我對北影的期待,就只剩下對金馬影展的30%期待率。對於今後的北影,除了少數幾部必看的作品外,有時間才會多看,錯過的,已不再感到遺憾!

 

結語:在這個影像創作超級過度氾濫的年代裡(偏偏它又是用處相對最少而造價相對最貴的創作形式),我們實在不需要浪費太多的時間在無謂的作品裡打轉(包括影評人在內)。在這個世界上,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沒有一個人能在有限的生命裡,看盡無限緜長的電影長河,即便是影史學家,窮盡一生的時間也無法看盡影史重要導演的所有作品,荒論是次要、次次要導演的作品。這樣的覺悟,早已成形,只是要說得有說服力,仍是要搬出名人之言才顯份量。好吧!那就舉伏爾泰(16941778)說過的警語「浩瀚書籍在使我們變得愚昧無知。」英國哲學家湯瑪斯‧霍布斯(15881679)也曾說過「如果我像他們讀那麼多書,我就會像他們那麼無知了。」當然,兩句警語以電影替代書籍一詞依舊成立。


附篇(作為補充):

回覆一位意見相左之人的6個不同看法:

 

1.      關於「主題城市」單元的取消,在去年沸沸揚揚的醜聞中,大家都明白這與倪重華脫不了關係,我在去年負評北影的文章中亦有指出,故本文前言提到不再贅述。不可否認的是,官員們對往年北影票房不甚理想的經典老片的放映頗多微詞,這是他們否定「主題城市」單元的最大關鍵,希冀能有更多市民共同參與的影展是他們對北影改革的主要訴求,這必然也會影響策展人員的轉向思考,其實並無不當。我引號內文的「票房」與「年輕化」如果覺得過於俗氣,當然可以以「追求一個更多市民共同參與的影展」一詞替代,但本質不變,都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北影活動,這是好事。只是外行官員以為經典老片只是放給少數的人在觀看(就是「票房」不佳),因而要求北影要改放更多人會觀賞的新片(這也是我說的「年輕化」),成為北影取消「主題城市」單元的主因。而我想說的是,如果去年官員巡視北影所放映的經典老片的場次是場場爆滿的完售盛況,或許他們就不會覺得由政府出錢的影展只是辦給少數市民在觀看的「小眾文化」。如果由聞天祥入主的金馬影展的經典老片放映,或是一些相較不是那麼容易入口的作者導演專題的選映都能大半完售,那麼北影的「主題城市」單元為何不能?改放新片就能拉高「票房」成為一個「擁有更多市民參與的影展」嗎?另外,關於「主題城市」單元對於策展規劃所造成的「限制」或「障礙」,我以為只要策展團隊能有真正的行銷軟體與包裝能力,剩下的部分就要看策展人能有多少「決心」要為台灣影迷開啟新的觀影領域了。在去年負評北影的文章中,我也曾大力讚賞過郭敏容在2014年所端出的「葡萄牙」與「非洲」專題啊!

 

2.      避免「國際新導演競賽」單元的評審遺珠所摭拾的作品精選,並無不可(甚至是必要的),但重點在於選取的數量過多,而搭配的單元(比如今年所強調的「東南亞新勢力」)又過份「懼怕」影片的攝製年代不夠「新」。如果策展人的決心再多一點的話,我想「2000年後的東南亞新勢力」會遠比「2014年後的東南亞新勢力」帶給台灣影迷更深入的電影文化觀察。

 

3.      過去的北影之所以出類拔萃,就在於它(還是選用中性一點的詞吧)不甩國際各大影展的操作模式,堅持,而且難能可貴地選映一批批各國難得一見的經典老片,儘管片單數量通常只占觀摩影片總數的二成不足,它仍是我最喜愛的觀摩影展。至於影展作為過去一整年國際影壇動態的反映與引介,我想,剩餘的八成片數,應已足夠。

 

4.      關於各國電影學校的觀摩與交流自是美事一件,但您難道不覺得自2012年起,短短的6年內,在北影有限、且珍貴的單元規劃中,「法國」電影相關專題做了5次!難道不嫌多嗎?別人向我們引介、推廣的單元,我們難道非得照單全收?

 

5.      關於北影的「崩壞」一詞,全憑個人感受。曾經站在頂峰的北影,我不厭其煩再次說明,於我而言,它比金字招牌的金馬影展帶給我更多的美好記憶,如今我視為北影足以傲視各大影展的「主題城市」單元的闕如,就足以在「“一個人”的美學」的個人專頁中,視之為「崩壞」、「淪墮」,並且「默哀三分鐘」。

 

6.      影展的行銷軟體、包裝絕對重要,因為這可以讓策展人在選擇一些不是那麼容易入口的影片時作為信心後盾,當然,策展人不必然要如同聞天祥一般具有個人的票房魅力,讓不易入口的影片都能開出亮眼的票房,但北影真得需要一個擅於行銷軟體與包裝的幕後團隊,才能讓北影在兼具文化深度的同時,成為一個「擁有更多市民參與的影展」。另外,我的「淪墮」是在「頂峰」過後的「永恆墜落」,我從來都不會說北影自此成為了一個二、三流影展,只是昔日的神聖地位已不再,當然,我也不會說完售率高達八成以上的金馬奇幻影展是個一流影展。只是行銷軟體與包裝對於一個影展是否擁有更多市民的參與(我以為這也十分重要)仍具關鍵地位。

 

結語:今年北影已購票的人,相信都能感受到這是北影近年來最容易買到票的一年,甚至不用搶票,如果劃位同時再留心一下各場次的剩餘票數,相信北影的問題已刻不容緩。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blog.roodo.com/tcyang/archives/2017-06.html

台長: 沈淑月
人氣(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彩虹同志(同志心情、資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