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5-26 08:53:08| 人氣1,8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孺子帝》,孺子的帝權拔河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萬曆十五年》的反向推論

    黃仁宇(1918~ 2000),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國共內戰期間,擔任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官,後赴美獲密西根大學歷史博士學位,因應講學需要,養成以大歷史介紹人物和事件的技巧,以超然獨到的眼光,從《萬曆十五年》(1587)切入,藉一個皇帝、張居正和申時行兩個不同的首輔、一個至清無為的小官海瑞、一個混世求生的大將戚繼光和一個批判重農抑商不受儒學束縛的文人李贄,凸顯出明朝中後期這個地球上人口最多、經濟體量最大的帝國,在資本主義蓬勃萌生的新世界,慢慢由盛轉衰。

    那是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一年,文藝復興後歐洲大航海時期的地理大發現。講究「慣例」的古老中國,卻拖著僵硬的文官制度儒家的道德制約「無大事可敘」,在世界風起雲湧的變動中,凝固成休眠般的「超穩定結構」。

    真實的歷史,萬曆帝為了抵制駕馭不了的文官集團,幾十年未出紫禁城也不上朝,把自己、文官與明朝一起推向毀滅。著迷於魯迅理性推論的冰臨神下,選擇以《孺子帝》對《萬曆十五年》疲憊怠政做反向推論,由「名」、「實」關係出發,虛構出平行鏡相「楚國」,在三任皇帝迅速凋亡的轉折間,指出皇權是「帝王」、「朝廷」和「讀書人」的無盡拔河,並不來自與生俱來的名號,需要不斷的重新博弈和加固。小說從20163月開始在起點中文網連載,180萬字,歷時10個月,20171月完結後,獲中國作協主辦的2017年中國網路小說排行榜榜首。

    孺子帝1皇座上的囚徒一開場,在帝王驟崩的宮廷陰影中舒張出神秘謎團。隨著在位41年的武帝駕崩,大楚盛世驟然轉進動盪,此後四年間接連三位繼位皇帝駕崩,把持朝政的皇太后垂簾聽政,皇子尚有兩位,同樣十三歲,從小到大接受帝王訓練的崔良人兒子東海王韓樞和出身微寒的宮女王美人尚未正式賜名的孺子。

    深不可測的太后,陽奉陰違的太妃,忍辱負重的王美人,各懷心思的內宦、外戚,聯手和堅若磐石的文官集團對抗。在非生即死的時局下,誰都不得不捲入權謀算計,陰鬱奪權。太監楊奉輔佐在無奈中變成傀儡的韓孺子,提醒他「皇帝的權力只在十步以外、千里之內。千里之外,皇帝管不著;十步之內,皇帝與普通人無異。」

    韓孺子的起步,就被困在十步之內的一無所有。朝堂上、宮廷中,各方派系勢力與權力欲望開始湧動時,韓孺子靜坐不動,恍惚明白發生的一切都與他有關,同時又都與他無關,謹記長期處於寒微的母親唯一的叮嚀:「記住,除了你自己,別相信任何人,也別得罪任何人。」

    他從每個人的優勢開始摸索,自己的優勢就「是被殺死後不會有人在意」,所以可以是「傀儡帝」的優選。他牢記楊奉的教導「皇帝不會被殺死。真正的皇帝不會。」,努力在競爭對手的明面壓制和暗地陷阱中求生,認真聽楊奉說史,向孟娥暗中學武;淩雲閣中學習四書五經、騎射武藝;以「我想吃肉」把東海王策劃的「衣帶詔」宮變轉化成孩子氣的鬧劇;在登基時的「玉璽風波」學習儲備「識臣」;刺客來襲後引出齊王討伐,多了位皇后盟友;反駁齊王質子韓鈴的質疑,讓太后得以號令諸侯共同平叛;在皇太妃相助下收服左吉失敗,引出另一場宮變,以自己的力量收服「苦命人」,以小小的對抗,踏出自己的步履靠向帝權,直到驟然被廢,回到過去如同被遺忘的棄子生活。        2.生命四重奏

    皇座上的小囚徒退位離宮,在《孺子帝2:流放的帝王》中失去一切又重新學習。從意外離家的顫顫艱危中蛻化,毫無頭緒的驚與慌,無從著力的掙扎,都在做了「倦侯」後轉化成動力,韓孺子終於想要做「真正的皇帝」。《孺子帝3:皇城外的決定》從遙遠的流離和匈奴邊患開始,以草原上的生死無懼和能謀擅斷,累積力量,關係重組,透露著朝廷、內憂、外患的動搖和試探;孺子帝4:奪帝位的賭注》回到京城,跳脫和鉅太子遺孤冠軍侯韓施東海王韓樞英王韓瑛爭儲的遊戲規則,孺子復帝的漫長旅程,入宮,離宮,再回宮,如細膩的四重奏,緩緩鋪陳著生命的摸索與成長。

    第一小提琴的高位旋律,清楚張揚出皇宮九個多月的權謀、鬥爭、殺伐與人性,楊奉提問的難題,患難相知的皇后,不知不覺中成為韓孺子成長的慰藉和滋養。邊疆戰爭,有一致對外的必然;回到皇城,朝臣、權貴、江湖、望氣者,不確定的備選儲位,分裂的北軍南軍,還有不入朝堂、卻能引起輿論的「讀書人」,各方勢力盤踞,接下來的朝廷算計、權勢拔河,以及邊疆外患的遠距離決策,在智謀仁義和天命拉扯中,考驗著才智的全面整合和意志的長期堅持。

    不斷提醒韓孺子注意「望氣者」的楊奉,在「讀書人」的清雅和「內宦」的卑微間,迴旋出第二小提琴的低位旋律,楊奉讀書人和望氣者的追尋堅持與權謀,是韓孺子的精神襯底,也是帝權和治權的反覆辯證。「讀書人」的堅持和放棄,「內宦」的隱忍和追尋,讓楊奉成為隱形的「命運的手」,卻又被命運的手牽纏撥弄;楊奉和「望氣者」間的相抗、相殺和相似,也成為相互滲透的生存辯證。韓孺子不得不深思,訛詐百姓的是混混,訛詐皇家的是豪傑;騙子總是以未來的巨大利益換取當下的微小利益,被騙者一旦被巨大利益所吸引,就會忘掉手裡的微小利益。

    那些曾經追隨過韓孺子的朝臣、內恃、武林俠士,以及從水寨到草原的愚盲、操弄和純粹真誠,是中提琴的映襯。從一群生死相隨的「義士」裡整兵練將;從身不由己的「棋子」,爭取「鎮北將軍」,取得籌碼,方便日後籌謀「執棋入場券」;韓孺子開始理解,做決定這樣艱難、卻又這樣有趣!皇帝因為掌握太多信息,反而比一無所知時更難做出決定。隨著大將軍遠征邊疆,掌握的實權增加,情報變多,在諸多不同角度的判斷中,只能做出一個決定!無論看過多少史書、聽過多少經驗,前方仍然沒有現成的路可走,每一步都是嶄新的選擇,一步走錯就是萬劫不復。

    幸好還有情感的綰織、人性的柔軟,宛如大提琴的典雅渾厚,或多或少遞寄著抹不去的淒楚和柔軟。和金垂朵一起靠向北方草原的匈奴奔逐,漸行漸近、同時也漸行漸遠,青春的胡鬧、糾纏的恩仇,都封凍成冬天的雪,難言難辨的深邃曲折,形成送回北皇子的成全與悲傷;從頭到尾站在韓孺子身邊的皇后崔暖,代養北皇子,是他珍而重之的摯愛小君,如春天的風,孕育一切,為他拼命爭取私人部曲的供養,生下公主,懷著直至結局仍不知道是不是嫡子的希望。

    最後出現的淑妃鄧芸,如夏天的焰,薰染著兄長鄧萃的躁烈瘋狂席捲相隨,吃醋玩鬧為皇子「拉票」,讓韓孺子的孤寡有機會蹭了點尋常熱鬧;從頭到尾都近在身邊的佟青娥和孟娥,是秋天的霜,並置著凋零和豐收。佟青娥的侍寢、苦命人造勢和送璽都失敗了,又在太后和皇后的支持下,生下皇長子預見豐饒;孟娥的復國、護璽、防刺和帝王術的學習也都落空了,卻在一路流離的教武、保護、抗敵建立出無可取代的信任和依賴,慢慢發展出不說也明白的相互眷戀,即使追尋不同而各自分歧,始終在「孤家寡人」的內心角落,輝映著溫暖安心的光色。        3.雖有敬畏,仍無所懼

    無論皇權或民主,行政統治從來都不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始終面臨著持續的挑戰和應對。

    贏得天下後,就是各種勢力的拉扯。英明武斷的皇帝,如秦皇漢武、各朝開創太祖,習慣獨攬軍政大權,總以為專制、獨裁可以千秋萬世。朱元璋廢除延續一千年多年的丞相制度和七百多年的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走向中央集權的極致;當皇位傳到才智、意志和危機意識都遠不如太祖、成祖的子孫後代時,朝政重負必須付出部分皇權交換,內閣勢力崛起;但又需要司禮監代行「批朱」,雙軌輔政、相互制約;即使是權傾天下的內閣首輔張居正,也在行賄司禮監兼東廠提督馮保後才能掌握實權。

      九歲登基、在位48年的萬曆帝,在張居正死後剷除張、馮勢力,發現奏章依舊由內閣票擬,即使他不同意而改票,內閣又要封還執奏,直到皇帝順從。他在徹底失望後,以幾十年的頑固怠工,展現出前所未有的「不合作」意志,抗議自己不過是「皇座上的囚徒」,從而映照出虛構的「大楚」鏡像。

       對照和萬曆帝相同的囚徒處境,無所作為,不是韓孺子的選擇。他回到朝堂,在《孺子帝5:雙面的大臣》裡,感受到的不是意氣風發、百廢待興,而是人心各異、暗潮湧動。楊奉的帝王養成課進階升級了「人的一生大致有兩次成熟,第一次知道能做什麼,想的是快意恩仇、為所欲為;第二次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要的是舉重若輕、無跡可尋。

      真正的皇帝,務必弄清自己不能做什麼!不是就此放棄;而是繞過「不能」,用「能」來實現自己的目的。明面上的朝堂」和「軍隊」,是文和武的倚恃;暗潮流動的「江湖望氣人」,是仁義和天命的歸路;看起來一無所有卻又無所不在的「讀書人,是楊奉始終信奉的最後底線。

    韓孺子在邊疆碎鐵城堅毅決戰,得到軍隊認可,打破「皇權在於十步以外、千里之內」的侷限,從「孺子」到「帝」,一步一步,走得艱難,但也得了幾分天佑,讓他相信,天助自助者,沒有好運氣,就走不出路來。他設法離京,想解決流民的飢荒動亂,藉此掙脫深受「慣例」約束的朝堂侷限;同時也走向江湖,釐清遊俠脈絡。武帝忌憚江湖,殺盡草野英雄,卻導致更多前赴後繼的反抗,凝聚成俊侯,醜王,布衣譚」的常民號召實力;花家謀反衰敗,藉勢匈奴,琴音謀毒;譚家解散家業,換取平安;韓孺子說服心繫民生的醜王王堅火,捨俠名,和讀書人領袖瞿子晰,參與放糧賑災。

    從流民動盪,延續到東海國齊魯遺民扶餘國和匈奴聯軍的國難,到死守晉城。死敵東海王終於認輸:「大楚臣民曾經遠離宮廷,置身事外。桓帝太后陛下登基,都不能讓他們有所行動。可現在陛下被圍,大楚沒有亂,京城朝廷仍在運轉,馮世禮死守西行關卡,崔宏和柴悅要與大單于決戰,塞外楚軍越聚越多……這一切只有一個原因,陛下在堅持,他們也在堅持。

    「一個人不能自私到以為別人不自私。」韓孺子理解了「自私」的意義和價值,御駕親征,不顧危險地接近敵人,在家國最危急時候,韓孺子把朝堂軍隊江湖和讀書人凝聚起來,無視望氣人的引誘,成為帝位最穩固帝權最受尊重的黃金時刻。他不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皇帝,但也相信自己絕非最倒霉、最無能的那一個,重回皇座,是自己的選擇,所以對橫在眼前的崎嶇險阻,雖有敬畏,仍無所懼。        4.謎團的綑縛與鬆綁

    《孺子帝》歷經四集的艱難起伏,從碎鐵城回到皇城,底牌盡現後坐上皇位;第五集死守晉城,皇位終於坐穩。留在韓孺子身邊觀察學習「帝王術」的孟娥,看他捨棄了小小皇城的安居,馬不停蹄,在步步挫敗中,無懼生死,如在深水之下舞劍,負重前行,總是在最危險的地方掏挖問題。

    陛下真的喜歡當皇帝嗎?這是孟娥心中的謎團,連韓孺子自己都不知道答案。《孺子帝6:皇權的博奕術》,成為一個又一個謎團的綑縛與鬆綁。所有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解讀自己的「情報網」,情報的主要研究對象唯有君心。後宮的哀婉和軍系的暴烈,是第一層的近身肉搏;內宦的自我保全外戚的盤根錯結和宗室的貪婪墮落,是延伸出來的長期抗爭;中書省奏章擺列的隱形妥協和操控,形成相互依存又無從撼動的文官體系;無論望氣者如何竄升在每一個不同的階層順勢、借勢、度勢……,圍繞在皇朝周邊所發生的一切,無一不是權力之爭。

    皇帝面對著朝廷慣例、面對宗室重臣、面對武將或地方官;面對匈奴江湖大盜與想復舊國的義士;面對審時度勢的投機望氣;面對皇城、後宮摯愛的后母后太后……,鎖定來自四面八方的所有情報,必須跳出侷限,逐一排除情報來源及其背後的居心,才能深入思索,提出判斷,揭開皇室、皇權、朝廷的祕密和一路糾結又新生的謎團,預見了雲夢澤東海匈奴神鬼大單于的四大憂患。

    楊奉帶著欒凱蕩平雲夢澤,成為皇帝內政改革的起點;楊奉死亡,留給皇帝最後的功課。韓孺子始終不知道,楊奉最捨不下的思帝死亡真相和「淳于梟」謎團追索,走到終點了沒?

   童年時熟悉的「內宦」領路人;在追憶中,盪回「讀書人」的視野與提攜;最後在比醜王直奔邊疆、廚子不要命神秘消失、杜氏爺孫重返江湖還要堅定的決絕告別中,薄薄的三頁故事,豪俠讓太祖低頭,僅屬於「江湖人」的自由寬闊,是他最後的教導。皇帝難得地罷朝三日,直到和他一樣同樣誕自宮女的皇長子出生。楊奉的死,內政撕開裂隙,齊王叛亂代王無能洛陽侯刺駕,前仆後繼的宗室奪權取代,從而藉子弟軍延伸出宗藩的改革,財政重整,邊疆初定,接著由穩定可靠的和將才橫溢的鄧粹聯手張望西域的冒險和恢弘。彷彿和他的血脈延續交錯馳行,從微小的裂隙間宏觀天下,每一個人都抱著自以為的真相,同時也靠著這些織綴出自己所需的信仰,努力活著。

    「皇帝不報私仇,因為皇帝沒有私仇。」韓孺子知道,皇權是一盤大棋,無論權、勢如何變化,誰都可能在不自覺中成為別人的棋子,所以必須隨時隨地提高警覺,在不可能預知的危疑邊陲下定決心,進一步推斷與布局。

    到了最後的大結局《孺子帝7:不存在的皇帝》,表面上說的是朝廷文官體系所想像的皇帝並不存在;同樣也在提醒皇位上的人,典範並不存在,真正的皇帝必須對皇帝之位謙卑恭謹,反思自己是否配得上這個位置;更提醒每一個階層的每一個人,世事萬般不進則退,太平盛世千秋萬代的不存在。朝臣、世家、整個安定結構對「理想皇帝」都有個不容變動的既定形象,一旦皇帝「不符期待」,他們就會團結起來,以看似不冒犯的冒犯規勸皇帝遵守「慣例」,就連皇帝的後宮內宦都能被「設計」成對抗皇帝的一方;只有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大家才會發現,「叛逆」的皇帝懷著憂患,深謀遠慮,才能嶄露遠見。

    如果說,韓孺子氏萬曆帝的反向鏡像;三位皇權競爭者的起點到終點,就是歷代皇權的多面映射。慘敗又早夭的太子遺孤冠軍侯,對照出重複在皇家血脈相爭的憂悒蒼茫,是過去的負擔;備受寵愛卻又隨時可被取代的東海王,凸顯出每一個開創者的現在,擔得起好運,更得承受起壞運;從傀儡兒皇海盜搏殺到不知去向的英王,有武功神出鬼沒的欒凱和不受侷限的大將黃普公相伴,帶著海上艦隊,簡直就像航海王不可測的未來」想像,在無邊汪洋中尋找自由。

    過去的謎團有的解開有的不了了之;未來遙不可測,我們能夠擁有的,永遠只是現在。皇后即將迎接的可能是嫡子,也可能不是;不會消失的望氣者,永遠在觀望;苦盡甘來的柴悅戍守邊疆,成為穩固的中堅力量;神出鬼沒的鄧粹成為無心之王的遠方傳奇;北方的匈奴有金貴妃的鄉愁與寄託;神鬼大單于可能捲土重來也可能化為泡沫。

    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結局。嶄新的謎團,無論是綑縛或鬆綁,我們總是在各種游離的標準中,靠近信念,靠近我們相信、但其實並不存在的真實。

    即使只是自己的影子,終究,我們可以憑恃的,也就是這些我們習慣、同時也相信著的安好。

台長: 小蟹子
人氣(1,879)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四壁圖書有我 |
此分類下一篇:這世界除了詩,還有誰來晚了?
此分類上一篇:溫暖的魄力----陳時中的從醫初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