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04 16:56:07| 人氣1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過動兒應如何面對與教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過動兒應如何面對教導

怎樣才是adhd 過動兒?家有過動兒怎麼辦?父母親如何與過動兒過招?父母親如何在教養過動兒時全身而退,而非十分狼狽?學習有效的教戰展守則是父母親的必修課。

 

家長及老師不難發現,過動兒在 學校,家中,及外面,經常會有出人意料的行徑,令大人不知如何反應。例如,上課中突然起來走動,字寫的開開的或部首顛倒不像一個字,背書背很久,功課不能 自己如期寫完,總要大人再旁盯看,東西丟三落四、書包忘記背回家、粗心大意、經常意外受傷、愛插嘴、神遊、漫不經心。嚴重者,活動量特別大、好動、不能靜 靜坐著、動作大、粗魯、破壞力強、拆解玩具家具,除了睡覺,身體某部份永遠在運動。因此造成別人不等程度的干擾。

過動兒應如何面對與教導

患有註意力不足過動症候群的兒童大約佔兒童人口3%9%,大約出現在兒童精神科個案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年齡從3歲至青少年不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候群是一個發展性的疾患,早期矯正可以預防日後棘手的問題。根據美國精神疾患診斷標準(DSM-IV),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候群的症狀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及沖動過動,這兩種症狀可單獨或合併。而我們俗稱的"過動兒"是 具備衝動過動的症狀,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候群的一個亞型,另外兩個亞型包括:注意力欠缺型及注意力欠缺合併衝動過動型。與同齡小朋友相較之下,過高的活動 量,自我控制力薄弱,衝動過動的表現讓家長通常在學齡前,及早發現了過動兒異於常人之處。但若是因注意力不足引起的困難則要等到上學後,有功課的要求時才 會被發現。而過動衝動的症狀隨年齡增加可趨於緩解,然而注意力不足的症狀則可能持續到成人期以後。

 

有關的研究指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候 群屬於輕微的腦傷,根據患者腦部的掃描顯示,專司注意力集中的區域代謝活性偏低。過動兒無法有效的在一堆刺激中找到有關連的刺激,或者說他們在一般時間內 不知該注意什麼;就算找到對的刺激,也難以持續;就算持續,也很容易受干擾而半途而廢。所以過動兒在處理訊息過程比一般孩子費時費力,計劃組織力不佳,成 果也較差。由於注意力及沖動控制中樞異常,使得過動兒在適應一般家庭學校生活格外困難。

 

過動兒來說,面對僵化的要求造成師生親子的對立,親子關係緊張,父母親因管教孩子導致夫妻失和。

 

過動兒極容易衍生出其它合併症:70%有學習障礙,低學業成就;15%75%有情緒疾患;30%有焦慮症;30%50%有攻擊行為,品行疾患、態度對立、法律問題;70%低自尊、低挫折忍受度、人際困難; 50%過動兒在青春期有註意力欠缺疾患、反社會人格、濫用藥物等問題。這些症狀若產生,可能會一直持續到成人之後。也因此家長與老師無法在什麼事都不做的前提下,用長大就好了來自我安慰。

 

傳 統的教育方式對過動兒可能幫助不大,在這裡僅提供一些意見給老師及家長參考。教導過動兒的方法是抓住大原則,將目標分成輕重緩急實施。大人不需要特別強調 形式上的要求而每事管,例如,一定要端座在椅子上寫功課。這種情形下,認得字比端坐重要,所以應把重點擺在認字上。又如在學校,不發出聲音比無聲的東摸西 摸不干擾別人,因此行為的要求是前者而非後者。很多家長老師以為孩子乖乖坐好就是專心,事實上對過動兒來說,是貌合神離的評量標準。因為過動兒不動時可能 仍不專心,神游去了,而身體在動的過動兒,可能卻是專心的在思考題目,但是他不能控制身體不要動。

 

教養過動兒,家長的法寶包括:

 

(1) 清楚的行為設定,一致的獎勵處罰(非體罰)原則。過動兒需要的是以耐心為基礎的清楚規範原則的教育,尤其父母親的教養態度應該一致,不要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考驗過動兒辨識臉色的能力,徒增孩子的混淆,無法貫徹建立遵守行為的習慣。

 

(2) 修正不當的高標準,建立多重價值觀,針對問題解決的處理模式。關於評量標準,家長若只接受單一的價值觀,依靠唯一的考試分數做為學習評量的方法,將使與過動兒共同生活的日子充滿坎坷荊棘,因為過動兒70%有學習困難。

 

(3)父母親的情緒管理。父母親面對過動兒,經常火冒三丈,原有的耐性根本不夠用,父母親需要情緒管理,預防陷入與過動兒的惡性循環互動中,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幫助過動兒的基礎。家長應學習一個更有效的行為管理方法才是當務之急。【繼續閱讀】


身心靈  音樂試聽  潛能開發  健康食品  成長課程  購物網 揚愛身心靈第一品牌

台長: 一起來快樂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