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28 13:59:36| 人氣4,2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慢漫老街:走讀文化古調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你不趕行程,老街如同是台灣各城市的文化枝幹,具體展現在眼前的是清代閩南、日式、巴洛克風格、近代樓房混雜的常民生活,吃得到南方的甘甜、海口的鮮、族群特色的故事,能玩人文導向的童玩、古廟、展示館,能走入山野大川洗足、健身、深呼吸。邊走邊品讀一地一樓所拼貼的文明史,從這些老街道中慢步漫遊,感受每一首老歌韻味─住一晚,走一遭,認識整個老台灣。

文/古佳峻 圖/視野國際文化

瑞芳 水金九  黑土黃金‧紅燈籠


(圖片來源:美麗寶島11月份)

對於九份,也許我們都還停留在1989年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中那個禁忌的白色恐怖,而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於2001年《神隱少女》中的街道亦是以此地為藍圖,可想這小上海、亞洲金都對於大家的嚮往與愛戀。山城中有落不完的雨,風嵐與炊煙,石板路是延續家家戶戶的生活主幹,紅燈籠耀眼底下是礦工與掏金客的血汗,如今的戀戀山城已成為各地旅人慕名而來的必遊之地,於2011年新北市政府更集合水湳洞、金瓜石、九份三區併為諧音「美真久」的「水金九」,何以如此驚艷動人?值得深入探遊的特殊景點有哪些?礦區風味、滋味、品味為何?可一覽山城的歷史發展,瞭解它的內在美感!

「水金九」實質以金瓜石與九份為主,1890年時清朝道光十六年有修築鐵路的工人發現基隆與七堵段的基隆河中有砂金,掏金客一路溯溪找源頭,直到1893年一個農夫在小金瓜九份發現金礦脈後,陸續在金瓜石也找到礦脈,而兩地之間的礦產資源成為眾人覬覦的對象。1896年日本對台灣頒布「台灣礦業規則」,由日商田中長兵衛和藤田傳三郎分屬金瓜石與九份兩礦區,引進日本採礦技術,奠定了由採礦到提煉的一貫作業流程。當時的九份與金瓜石都擠身為亞洲貴金屬的重鎮,擁有這些資源的日本人成為當地的富貴人家,帶動起當地生活的素質及文化發展,歌樓酒館,富商名流彰顯一時,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撤離礦區,才讓繁盛至極的礦坑黑土、礦脈黃金、歌樓紅燈籠有了暫熄的階段,這也造就現今的日本人特別愛到此地思古懷舊的原因,處處都是日本文化符號的深層記憶。


(圖片來源:美麗寶島11月份)

經由地方政府及文史工作者自1990年代以來的策劃與經營,讓金瓜石或金瓜石老街成為黃金博物館園區,而九份老街則進一步創造特殊民宿、風味料理、夜景酒館,宛如另起爐灶的山城部落,能夠看到礦業遺址、掏金歲月,更回溯了當年「小上海」美名的風光。

「九份老街」以輕便路、豎崎路、基山街為主幹的區塊最為人聲鼎沸,為祈堂老街的一種轉移。來此可品味番薯與芋頭製作的地瓜圓與芋圓,以賴阿婆與阿柑姨最為知名,而相關產品如阿蘭芋粿翹及草仔粿,保證新鮮取材,當天蒸煮,已成為老街美食之一。當年礦工溫飽的舊道口牛肉麵、阿婆魚丸、紅糟肉圓或油蔥粿,都是老饕必嚐的好味道。如果還想遠眺基隆港灣的夜海美景,可到阿妹茶樓、悲情城市、九份茶坊,尤其九份茶坊原本是日本臺陽礦業的廠長翁山英故居,以混泥土、杉木、水泥為建築主體,已列為歷史建築,現在由藝術家洪志雄經營,以陶藝與茶藝傳香九份懷舊氣息。昇平戲院為1927年左右的建築,至2011年10月重新開幕,不定時舉辦如辨士說電影的活動,提供欣賞早期台灣電影,深入舊時代影視文化。

祈堂老街是以當地信仰核心的勸濟堂(祈堂廟)為聚集,為清朝光緒年間至墾礦時期興盛的區域,以求關公保佑居民平安之用,目前零落的店家並不完整,沿途上山可進入黃金博物館等地。黃金博物館園區包含原為臺汽車站的旅遊服務中心、早期為礦工活動中心的環境館、日式建築的四連棟、太子賓館、煉金樓,2011年9月完成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以紀念二次大戰時期日本以金瓜石作為戰俘營受難的外國戰俘,兩個園區各自形成完整的觀光路線,尤其黃金博物館不定期舉辦黃金芒草節推廣芒草應用及DIY教學,寓教於樂。

水湳洞位於金瓜石北方,因長期累積礦物質而使海岸有黃藍二色的分別,此奇觀稱之陰陽海,往金瓜石的金水公路沿途可欣賞煉金選場的十三層遺址,煉銅所用的巨大三根一萬噸銅爐及煙管,還有不斷累積六號坑口的酸礦水而形成金黃泉水的黃金瀑布,這些特殊地景也只有富足一時的「水金九」能夠呈現這般歲月紋路,即便戰爭使人戰火紋身,而這山與山之間的故事卻是燈紅酒綠以及藝文薈萃所編織的傳奇。

苗栗 南莊  水青山環‧釀桂花

南莊或南莊老街可以說是處於化外的人間仙境,周邊有獅頭山、神仙谷、護魚步道,雖說已經幾十年推廣文化觀光,卻保有在地空間及名特產的特殊性,另外地處山區而形成「過客式」的觀光模式,因此較少飯店的過度開發,而是以居家式民宿為主,當然這裡的風光景緻絕對是山景環繞,水清天也青,是一處可追溯自1805年清朝黃祈英隻身來此開墾的漢人記錄,初與賽夏族人交換貨物於斗煥坪,後娶賽夏族頭目樟加禮女兒為妻,進入山區的客家人都需有黃祈英的「腰牌」才能識別身份,可說是南莊開發或台灣島內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人物代表之一。至1826年因率領賽夏族人參與彰化的閩客械鬥而被清政府以煽動土番作亂處死,其住所「田尾公館」於1935年關刀山大地震全毀,目前僅存遺跡。

客家或少數福建族群的漢人長期經營南莊,近年推廣桐花季活動亦以客家文化為主要;老街上薑絲豬腸、客家小炒、油雞等,都是客家特色佳餚,各餐館兼備此味,並且融合原住民的炸溪蝦、烤山豬肉、鱒魚料理等自然風味,餐後來份客家粄粿糕餅或桂花糕,可大大的滿足山野美食之旅。說到桂花,老街的桂花釀及相關產品頗多,不管是桂花巷、屋簷下、傳奇店家都是桂花行家,這些成為伴手禮的後起之秀,不妨來碗桂花冰鎮湯圓、吃桂花冰或桂花咖啡、咬一口桂花香腸,肯定讓你舒爽清芳,回味無盡。

老街實際是日本統治時期的結構,1911年以來作為煤礦生產區,最多有20座煤坑同時開採,一直到1960年後產業沒落,終將南莊帶入死寂,後以文化推廣為本。多處老建築與日本文化有關,南莊郵便局(老郵局)為1900年所建,當時日本政府在此設置撫墾署、日警、隘勇駐守,以採樟腦為主,老郵局為生活所需,於1935年大地震後重建,今列為歷史古蹟,也是南莊的重要地標。老郵局旁的水汴頭為傳統洗衣處,可供早期婦女聚集打理、話家常的生活空間。乃木崎,為一條由日本將軍乃木希典捐錢鋪造而命名的階梯,石板以人力肩扛,富有濃厚的人情味。

這是多元族群的交集地帶,所存古蹟雖然以日據時期為主,但是能夠聚焦該時期的常民建設,另外還能感受台灣原住民情調,向天湖位於南莊東河村,海拔738公尺,周為桂竹、杉木聳立,冬春交接時常是霧氣瀰漫,宛如仙境,為配合觀光需求而2001年設置「賽夏文物館」完工,以賽夏傳統竹瓦、竹牆為建築,內以苧麻編織與竹編器物為展示。而每兩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的賽夏矮人祭(矮靈祭),可在祭典的當年農曆10月中旬前來欣賞,這極具神祕感的原住民祭典。另外,丈母娘豆干是1950年代苗栗客運南莊總站的時代風味,上下車的旅人或遊子能夠候車時打牙祭,尤其黃媽媽特調滷汁有別於其他,也能展現南莊在地人的特殊情感。

彰化 鹿港  吃餅逛廟‧摸乳巷

1785~1845年間為鹿港全勝時期,以鹿皮為外銷,閩南來此貿易的人並設置傳統商會「鹿港八郊」,綜合貿易如泉郊、廈郊、南郊,各專門類如油、糖、布、染等,各有所司,形塑鹿港鎮在近二百年前即是重要對外交易港口,即便濁水溪淤積,日本人仍以此為進出門戶,可想其位於中樞地帶的重要性。

鹿港老街並不只一條古意長巷,而是泛指大有街、埔頭街、瑤林街的區域,俗稱「古市街」,「船頭行」作為碼頭貿易的門市店鋪,匯集各地生活什貨,乾隆年間這裡可是人聲鼎沸的「鹿港小鎮」。1985年由政府出資整修老街門面及觀光規劃,如今巷弄內是茶館、童玩店、小吃;老街屋是貫穿整體的清代閩南式傳統建築,九曲巷是以九為陽數表示「多」的意思,當初建造九曲巷的用意頗多,可防九降風、盜賊、避邪,幾段曲折小徑中有一段最為通直的是「十宜樓」所在地,當年布政使居住地,常邀騷人墨客來此賞月品茗;隘門是道光年間以防在地氏族紛爭的分界,過去必須說暗語才可通行,而摸乳巷又稱「君子巷」,是兩排店屋中間的分隔巷,既能防火又可作為方便之道;鹿港王姓人家「三槐堂」秉持宅心仁厚傳家,將自家的井留給外人使用另半邊井,且瑤林街近碼頭,船夫與漁民能隨時打水使用,成為當地美談,也成為難得的半井模樣。

鹿港是個開發早、洋化早、汙染少的城鎮,沒有工業過分的影響,而又能將二百多年的文明發展濃縮成文化基因,影響至今。「傳統」對這裡而言仍是「生活」,廟宇叢聚的現象表達著多元族群信仰的接受與平等化。1725年由施世榜獻地建造的天后宮的媽祖信仰,鹿港八景之一的「寶殿篆煙」指此宮香火鼎盛的裊繞傳香;1754年由泉州府晉江縣石獅市分香而來的城隍廟,門前一對青斗石獅為道光三十年古物,早期作為城鎮守護神,1960年代因台灣媽祖信仰大興取而代之;1786年由「八郊」捐資建造泉州式建築龍山寺,以觀世音菩薩為信仰,格局完整有「台灣紫禁城」之稱,1788年清朝乾隆五十三年由官方興建之官廟,主祀媽祖,以叩答媽祖保佑渡海之恩。文開書院是道光四年所建的地方私塾,當地官員與鄉仕捐書捐書引領鹿港文風,而道光致光緒年間出過百位秀才,更是地方漢詩詩社的重要聚會場所,而相鄰的文武廟則以1811年所建,祭祀文昌帝君及武聖關公,以庇佑學子功成名就之用。

廟多之外,傳統工藝如錫燈、香燭、木器為在地好幾代相傳的文化事業,又如中正路吳敦厚燈舖已傳至第五子吳怡德手中,圖案鮮活,造型栩栩如生,多用於寺廟及結婚喜慶;袖珍工房為2003年蔡旺達先生創造專屬台灣的迷你世界,可購買DIY材料包自行打造每個人夢想的娃娃屋。老街絕對不能不吃肉包、鹹蛋糕、王記芋丸、鴨肉羹、蚵仔煎、麵線糊等民間小吃,這些道地的老味道群聚,並非刻意的商業性都市計劃所能做到的,而是反映過去勞動力大的工作者需要補充體力,這些小攤子成了長久以來的工作原動力,久而久之便保存了泉州古韻、台灣風味的鹿港名品;甜點糕餅更是鹿港一絕,「富貴三代,方知飲食」是在地諺語,說明一個地方經濟繁榮後則會注重美味要求,而細緻的糕點即是「老饕」茶餘飯後的休閒食品,如玉珍齋、鄭玉珍、廟口知名特產大街都可買到綿密如雪的鳳眼糕、香酥飽足的牛舌餅、各式漢餅、茯苓糕、雙糕潤、涼糕與米荖等伴手禮,這些以餅持家的商號並不因西式點心的泛濫而銷聲匿跡,在鹿港,糕餅仍是傳統年節與重要節慶的主要禮品,作為生活零食亦是首選,這一味不會有人工調製的香料問題,能吃到古早味該有的糖香、粉脆、豆嫩的健康概念。

高雄 美濃  擂茶舂糍‧品客家


(圖片來源:美麗寶島11月份)

高雄境內的美濃有個濃情蜜意的地名,日據時代以日本舊地名諧音而成,作為思念家國之用;這地方原名「瀰濃」,以平埔族「瀰力社」與溪名「荖濃溪」各取一字,至清朝開墾時取其汲水不息、農墾不絕的寓意。美濃客家諺語這麼說:「走上走下毋當美濃山下」表示不管人身在何地,不如回到老家美濃比較如意,這山野環繞以及泉水豐沛的小平原區域確實在不同的歷史環節中多為農業發達的重要區域,歷經稻穀、糖業、菸葉生產,如今仍有稻作運行,但是也逐漸發展人文觀光的行程規劃與產品經營。

1698年自廣東省嘉平鎮首批移民來此,後來右堆將領林桂山與林豐山兩兄弟以平亂有功請求乾隆皇帝奏準開墾,才在靈山、雙峰山、月光山下開始16姓、24夥房(伙房)的規模──永安老街(美濃老街)依稀還具有當年舊式的風采,閩南式、日式,或巴洛克式的西洋建築。百分之九十的客家籍人口,非常濃厚的客家味能在這莊內由裡而外感受倍至。歷史建築如老街中菸葉大王林春雨故居的紅磚門樓,菸樓與夥房是大陸原鄉移植入臺後的改良生活建築結構,十九巷口的在地生活之公井,莊內林立300多座的客家式伯公廟(土地公)為當地象徵農業的民間信仰,中正湖為灌溉水源,清乾隆年間興建的東門樓以為防禦性作用,重視教育的客家人以耕讀為本,而有「進士第」與「敬字亭」以表達勤讀有成與珍重文明及文字。

客家風味的粄條與豬腳儼然成為美濃在地美食,或煮或炒,油蒜香俱全;大、小封或高麗菜封、冬瓜封能展現功夫菜的醞釀滋味;福菜或酸菜料理是醃料再製的客家本色;野蓮、豬腸、豬肚入菜而各具風味,美濃的道地小吃任君挑選,一桌子客家風味就得親自品味,吃得到又油又香又回味的傳統調味,豐富一日行且玩且遊且閱讀農村風光,絕對不虛此行。

另外,美濃油紙傘為1928年左右,由當地林阿貴、吳振興自大陸引進技術,到了1960年之後陸續十多間紙傘產業蓬勃發展,期間受到世界經濟影響與台灣工業發達的因素而傳統手工業沒落,到了1975年後經由文化保存的行銷推廣,以及1991年後文化創意產業的訴求而形成在地特色商機,如「原鄉緣紙傘文化村」與「美濃民俗村」都以油紙傘生產及文化為主,兼顧客家擂茶、麻糍、農產品特產,來此一趟即能衣食住行一應具全,周邊腳踏車步道更可一覽花海、古厝、青山綠水之美。

台南 安平  古堡劍獅‧酸鹹甜

當我們以「府城」作為台南的稱呼時,正彰顯著1723年清朝雍正時期所構築方圓的政治區域;當我們以「安平追想曲」這首以閩南語感懷古城的愛情故事時,「望兄的船隻,早日倒返安平城」的風與浪早已伴著鹹香悠揚不絕。故事中有1623年來到台灣後的荷蘭人身影,有1662年鄭成功攻抵荷蘭人所建的熱蘭遮城後,以求萬世平安而更名為「安平」的一口港、一座古堡,甚至在台南海岸一角至今仍稱以安平區,而這首曲子是1951年台灣知名作曲家陳達儒、作詞人許石所作,象徵兩代海口女人對於丈夫或情人的遠去而不歸的碎心情調,這首歌謠是安平港灣的歷史串連——以台灣的方言抒懷,說自己的故事,表達這風湧的兒女情懷。

安平古堡,以港對外,視野遼闊,日本人以牡丹社事件攻打台灣時古堡幾乎全毀,經日本佔領後興建相關海防機關,後經政府逐步恢復荷蘭人的紅毛牆與紅毛風味、日本人的改制空間等,如今圍繞在周邊的古蹟亦多如此,德記洋行、東興洋行、夕遊出張所、海山館(安平鄉土館)等都已改為文化展示館以及咖啡簡餐、創意商品的文化空間,這些歷時100—300年的古蹟群之間其實擁有一條「台灣第一街」稱號的「延平老街(安平老街)」。

老街起自荷蘭人入臺後帶起的生活圈榮景,相對的也在政權轉移後而成為名符其實的「老老街」,一度幾近人口凋零及海港文化衰弱,1994年以來經由地方政府拓寬延平街主要幹道、保有兩旁中興街與效忠街古厝老屋、地方文史單位投入規劃攤家市集與鄉土文化展覽館,儼然成為認識府城的首要之地——台灣文明史的里程─開臺老街的風韻是酸是甜是鹹,都是一股老味香,可從洋樓的白粉牆、洗石子牆面,柱頭與屋簷繁複的浮雕,紅磚或番土夾雜,穿插不同氛圍的身世。

安平多大陸南方的移民,建築與飲食的常民生活構件可以反映一些海洋文化。劍獅,多在住宅門眉上方,以一獅頭咬劍的威嚇氣勢震懾邪孽之用,簡單說就是華夏民族既有的厭勝物、避邪器具、或擋煞安宅的必需品。安平劍獅相傳是當年安平居民仿效鄭成功大軍的盾牌所繪製,以致戶戶幾乎門上有此象徵的文物。可就網路的劍獅主題館及實體的劍獅埕進行參觀及瞭解,針對劍獅以及台灣童玩匯集成區,能快速接近台灣的古早味。

古早味還有傳承四代一百多年的永泰興蜜餞行,堅持古法日曬與醃漬,不以機械取代製作過程,保留原味原色;周氏蝦捲、陳氏蚵捲、同記安平豆花都有30年以上的老主顧支持,蝦與蚵是安平港剖蚵寮及現撈的鮮味,而大豆香濃的各式豆花則是傳統生活的在地點心一絕。

 

美麗寶島官網http://www.v-media.com.tw/(來源:美麗寶島11月份)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古皮之紅龜粿
人氣(4,22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拼貼記憶+觀察】 |
此分類下一篇:為此,我又再度想起前年的大甲媽祖
此分類上一篇:廈門「萬達廣場」小記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