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04 18:08:14| 人氣3,9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戀戀老台北:遊百年風華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晴美市場




金萬萬一角




金萬萬美食多




金萬萬視各假日天堂



 

「台北」的時尚與創意儼然是台灣以及亞洲地區重要的潮流指標,在文化傳遞的樞紐中心不斷吸收轉化各種想像,而造就中國華南氣息、南島原住民風情、日本東洋格調、歐美華麗裝飾及速度感美學。「台北」自清朝以來歷經日本帝國的殖民、美軍駐地、國民黨政府入台等重大歷史事件,形塑出在地多元且繁複的文化特色。我們稱之為「新台風」,一種具有涵融特質的影響力,正從台北這個城市向各地感染生動。然而在忠孝東路及信義商圈逐步聳立名牌時,別忘了「首善」所兼具的歷史足跡,身居台北,更別忘了城中區的政商史跡之精華、大稻埕與艋舺的「台味」風華、以及中山北路的異國情調。在人聲鼎沸的地圖中如果能細咀慢嚼其文化的慢調子,或許能一探台北的老在地、老生活、老故事。

 

城中區  東洋文味‧巴洛克

台北,1875年福建巡撫沈葆楨奏章中的「台北府」,1884年在盆地的山川匯聚核心建起了一座風水城池「台北城」,1897年開始由日本人進行城內市區規劃而留下四個城門以及筆直有序的大道,而「城中區」在日據時期的概念是方城之內的首善地帶,而現在則是延續國民黨時期區域計劃以來規模之「中正區」。以台北車站為輻軸,兼具高鐵、台鐵、捷運等多重運輸系統的樞紐地位。區域內多為各時期政治與經濟的重要單位,走一趟城中,可以直導城市歷史的動脈。

 

1919年完工的「台灣總督府」為今日「總統府」前身,可在建築結構中欣賞後期文藝復興式美學,紅面磚與灰白洗石子相間,簡約的牆身塑造井然有序的政權體系,而「日」字型建築體代表「日人統治」的權力象徵,這是日本政權殖民台灣的重要遺蹟;由總統府為出發,後方的「國立台灣博物館」為1908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之改制,為台灣最早之博物館;中山堂為日據時期「台北公會堂」,完工於1936年,原紀念日本裕仁天皇治台功績所建,而1945年台灣光復的受降典禮亦於此舉行,多作為接待各國元首代表的會談使用,於1992年列為國家二級古蹟,目前為展覽及演藝廳使用。圍繞在周圍的衡陽路、博愛路、館前路等都可發掘如合作金庫、土地銀行、台大醫院等此時期的重要建物。

 

「二二八紀念公園」原名為「新公園」,為台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代表,原址內有1888年落成的大天后宮,1913年日本總督府拆去寺廟而建設「兒玉後藤紀念館」,如今面貌僅存碑林、牌坊、博物館、亭台及蓮花池等,而1996228落成二二八事件紀念碑及紀念館,作為撫平國民黨政府初期抵台所帶來的族群傷痛及弔祭傷亡所用。公園成為工商繁盛區域的休閒綠地,圍聚周邊的生活機能便利,衣食俱全,就以老牌子好口味的各式甜品小吃為推薦,如「明星咖啡館」於1949年由簡錦錐及六名隨國民政府來台的俄羅斯人共同成立,以俄羅斯咖啡點心、麵包、簡餐為販售,因為咖啡館交通便利而受到政經名人與藝文墨客青睞,蔣經國夫人蔣方良女士當時常來店中回憶俄羅斯情調,為詩人文客的私密聚會處,台灣新文學儼然於此,杯與杯之間琢磨成句。

 

朱天文小說〈擊壤歌〉中的「老牌公園號酸梅湯」位於衡陽路與懷寧街轉角,與二二八紀念公園為鄰,在「新公園」時期是遊散林野自然的消暑解渴聖品,老闆太太承接親戚的店鋪近40年,堅持以桂花、仙楂、甘草、烏梅每日細火熬煮,以甜酸適中的口感及天然風味販售至今。「雪王冰淇淋供應中心」位於武昌街,成立於1947年的老冰舖,以傳統製冰古法及天然素材為應用,特別強調「健康訴求」以及「創新口味」,除了一般市面能買到的各式水果口味外,如辛香類的辣椒、咖哩、綠芥末,酒類的金門高粱或台灣啤酒,鹹口味的肉鬆、麻油雞和豬腳都能入冰品,以73種多元的口味吸引嚐鮮品奇的顧客群。「桃源街牛肉麵店」並非具體的店名,而是靠近中華路的桃源街上聚集十多家以麵食為業的攤子,在中華商場尚未拆除前,商場觀光與工商企業鄰近此地,又與台北車站及西門町相近而便於遊客飽足一餐。其中各家主推「牛肉麵」,無論清燉或紅燒、筋肉或全牛、滷菜及飲品,都在一條街中滿足需求。

 

艋舺  老城文創‧青春吟

艋舺,獨木舟之意,意指清代淡水河邊的車船商景,這裡是台北市發跡地,艋舺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的原聚集地,亦為族群語言,日本人取其聲音而訂名為「萬華」一直沿用至今。「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諺語直指「艋舺」自1723年以來由中國福建泉州三邑、安溪、同安等地陸續僑居且深根的閩南勢力,由於地狹人稠,時常引起爭地拼鬥,各路宗親則以建廟作為信仰核心及精神象徵,如安溪人的「清水祖師廟」、同安人的「霞海城隍廟」、三邑之「龍山寺」與「青山宮」,與電影《艋舺》的時代雖不同,但是艋舺以廟宇為政治中心的模式至今仍舊。

 

「龍山寺」為1738年泉州三邑人集資所建,歷經地震、風災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重建多次。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時,法國軍隊侵占基隆,居民組成義民軍,並以龍山寺印行文官署,抗敵有功,受光緒帝賜匾「慈暉遠蔭」,廟中可遊覽清代建築文物,佛像莊嚴,成為台灣觀光聖地之一。以龍山寺為先民信仰及政經中心聯繫周圍常民生活圈,形成各種商行林立,以提供生活所需,而「青草巷」則代表近50年來的「在地醫療民俗」現象,原散居萬華附近的青草藥店因都市更新政策而聚集在寺廟旁,龍山寺中的「藥籤」又與藥草店鋪有了生意的直接關聯,以致魚水關係的產業延續至今,如今因應文化傳承與創新則研發飲品、配方、及特色食品作為多元選擇,滿足不只是遏止病痛的需求,而是生活調理的妙理良方。

 

健康,是人共同追求的生命基調,溫飽,是早期困頓生活的基本期望。在文明發達的現代則追求的是精神美感的味覺享受以及「懷舊情懷」。與龍山寺相鄰的「華西街」為清代「蕃薯市街」的延伸,紅磚青瓦的古蹟隨處可見,但日本人將此區歸為「尋芳客」的風化場所,以致1987年成立以來的「華西街夜市」充滿山產海味的觀光行銷、男性補品特殊店家、性病醫療診所等林立於此,可來此探尋在地口腹野味,飲蛇血、嚐魚鮮、啖老街韻味;當然,在夜市周邊形成的老牌滋味,簡樸不奢華的常民飲食文化存立至今,蘇記麻油雞、周記肉粥、麗珠什錦麵、進財切仔麵、阿猜嬤甜湯老店多為第二代的傳承,堅持在地口味,呈現艋舺古意,適合饕客在遊歷艋舺巷衖時一道追尋這地方的古早味。

 

「剝皮寮歷史街」與「城中藝術街區」為近期重現舊街及活化遺跡的藝文空間,前者位於百年名校「老松國小」旁,相傳此地為清代商港港口剝取獸皮或樹皮製作器具之地,與商業網絡聯繫密切,日本人在此建有巴洛克式建築,做為貿易之用。清代唐景崧力主「台灣民主國」的遊行亦自此開始。而後者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開始推動「UrbanCore 城中藝術街區」計畫,將沒落閒置的空間提供藝文創作者進駐,凝聚藝術新勢力。鄰近西門町與台北車站,年輕男女常利用假日來此探幽尋古,是台北城的文化根基,是假日創意市集的發想世界,更是新舊文化交集、老中青懷舊與復古的聚散地。

 

大稻埕  古街慢遊‧老滋味

大稻埕,有個傳統農業文化意涵的老地名,今時難以想像當年商業繁盛的榮景,不過可以從「商行」與「郊社」的磚紅古厝以及文教遺址呈現此地曾是貿易流貫與文風鼎盛的「一口港」及「一條街」。「大稻埕碼頭」現由台北市政府策劃「藍色公路」往返關渡之間,提供遊客一覽古商港風景,自1860年因英法聯軍戰敗大開淡水港通商口,而大稻埕碼頭則是起卸貨物的港口之一,1865年英國人引進安溪烏龍茶苗後,促使此地以茶葉為重要生產及出口中心,外商五大行「德記」、「怡和」、「美時」、「義和」、「新華利」先後來到大稻埕設立分公司,1897年日本總督府調查此地約有252家茶行之多,如重慶北路的「王有記茶行」有百年歷史,其門聯「汲來江水烹新茗,攬盡青山當畫屏」的製茶、泡茶、飲茶文化具體且多情

 

台北第一街「迪化街」是大稻埕碼頭運輸與休憩的生活大道,南北雜貨、生鮮乾料、珍希藥材、布料商行都可在這名符其實的「老街」中打理日常所需。以「台北霞海城隍廟」為此信仰中心,反映清朝福建同安人在此所凝聚的精神主體,逐步延伸至大龍峒等區域,城隍廟主祀同安人保護神,並以「月老」信仰帶起這十幾年來單身男女來此祈求好姻緣,香火鼎盛。廟旁的「永樂市場」及周邊小吃面向多元,有傳統杏仁露消熱解渴、古早味紅豆餅甜蜜味蕾、民樂旗魚米粉或蝦捲小吃能回味港口鮮滋味。永樂市場為台灣布料集散中心,過去如遠東、南亞、宏州等紡織都發跡於此,樓上還有縫紉代工的專業人員協助,在市場內吹冷氣、欣賞繽紛多彩的布料、製作手提包或衣服,一次搞定。

 

大稻埕碼頭與迪化街之間形成早期重要的商城,如今雖熱情已轉至東區商圈,保留下來的文化古調仍可讓人玩味其中,在茶餘飯後不妨鑽進老街巷衖,還可觀賞「林柳新紀念偶戲館」,此為林柳新醫生捐贈資金與文物所設置以「各國偶戲」為展演的文化館,還有紀念台灣茶葉之父的「李春生紀念教堂」,台灣新文化運動歷史遺跡的「辜家鹽館」、「鴉片更生館」、「李臨秋故居」等地。如果還有時間,「波麗路西餐廳」或「肯特西餐廳」的「台式西餐」會是您不錯的選擇,坐在1934年以來的老裝潢裡享用「鴨飯」或「綠咖哩」能讓人感受傳統的承續,世代更迭中的生命力。

 

中山北路  藝文匯聚‧異國行

能在「城中區」具體進入歷史文物的威嚴與震撼,而在大稻埕與艋舺的網絡中發現文化的傳統與新奇,然而在筆直的「中山北路」林蔭大道上則能夠一路走進台北多元族群及異國文化深根的角落。中山北路,連繫日本總督府與「圓山神社」的御前道,「圓山大飯店」即座落神社原址,俯瞰台北盆地,有一統天下的軍國氣勢。「圓山別莊」位於山下基隆河堤邊,是一棟融合英國都鐸式屋架和十九世紀末新古典主義的洋樓,胡漢民與孫中山曾造訪此地,於1998年更名「台北故事館」,以推廣台灣生活文化和古蹟再利用理念的迷你型博物館。亦可同時參觀台北市立美術館。

 

有人認為走一趟中山北路可以看見「天生反骨」的「台北個性」,一種獨立在傳統之外的「國際化」自此延伸不絕。日本殖民時期的文化空間綿延,而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大兵及眷屬將中山北路的進駐區域轉為「美國租界」的「美式天堂」,從「天母」的各國使節駐館、美國學校、僑校聚集的異域情調,雜揉成「天母商圈」的多國度文化現象,日式壽司、義大利pasta、法國料理、美式速食群聚,如中美斷前在美軍俱樂部當廚師的四個人在美國學校旁開了「茉莉漢堡」,那年是1979年,台灣還沒有滿街速食店的時候。「福利麵包店」原為1950年美軍顧問團的供應商,可品嘗到正統美國麵食點心,為台灣第一家西點生產廠。「亞里士西餐廳」則能夠吃到台式牛排的新味以及美式排餐的滋味。「晴光市場」以及周邊的「梅子餐廳」、「青葉台菜」、「三板橋會館」、「肥前屋」為晚期因應日本觀光客對於美軍留下的「尋芳寶地」所形塑的「美食極樂世界」,可吃到在地台灣料理的鹹香,也可喝杯燒酒、吃串燒烤肉、生魚片。自1992年以來開放外籍勞工後,晴光市場周邊也成為菲律賓人的文化聖地,假日可在這裡一同感受美國、日本、台灣與東南亞族群的文化風采。

 

中山北路靠近台北車站路段則有「前美國大使官邸」今改為「台北光點」提供咖啡簡餐及影視藝文活動場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為台灣舞蹈先驅蔡瑞月創作處所,為台北市市定古蹟,日式木造建築可遙想舞者展演的時代風霜。1921年落成的「台北市政府舊廈」位於長安西路上,今為現當代藝文展覽空間之「台北當代藝術館」,不定期策劃新世代藝術家創作的展覽與思維分享。鄰近的「雙連商圈」為1915-1988年台灣鐵路局淡水支線的「雙連車站」形成的生活圈,如今多不復見車站遺跡,不過市場與小吃的老味道仍在,滷肉飯、何氏油飯、花枝羹讓人飽足平民美食,尤其原在雙連車站旁的「雙連圓仔湯」雖搬至民生西路上,燒麻糬、紅豆湯圓、各式手工熬煮的冰品甜料都不改三代傳承的嚴謹工序,吃飽喝足後,不妨來此體會「台味」點心,豐富您的台北行。

 

「老台北」的世界觀雖與「戰爭」有實際的關係,正因為流動的文化在這盆地內逐步發酵,像個老麵糰暗自成為味香富彈性的文化實體,時代也許會抹煞過去的榮景,但是當我們踏入亞洲潮流中心「台北」時,不妨深入老台北的私房秘境,讀文化的台北,品味台北的文化,一種共生共榮的非凡購物天堂。

 

 

(本文為原稿,稿已修改刊於《美麗寶島》2011年8月號)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古皮之紅龜粿
人氣(3,99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拼貼記憶+觀察】 |
此分類下一篇:YUYUPAS優遊吧斯阿里山鄒族文化園區
此分類上一篇:慈湖,三坑船頭,月光餅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