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24 19:51:43| 人氣9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記憶的保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很多創作者都非常仰賴作品之數位化,認為這樣可以讓作品永久保存。你是這麼認為的嗎?



我到一家照相館去加洗我的照片,這家照相館早已不掛照相館的招牌了,記憶中似乎根本不曾掛過,而是掛著數位沖印數位影相等等看起來和照相扯不上關係的招牌。

「還有人來照相嗎?」

「有呀!偶而。」

「還有人來沖印一三五軟片、洗照片嗎?」

「有呀,比例減少很多很多了,大約只剩三分之一。大家都改用數位相機了。」

我很好奇,大家都用數位相機之後,沖印業如何存活?老闆告訴我:用數位相機的人,對影像處理的態度有三大類,一種是拍完之後每一張一律都沖印成傳統照片。一種是拍完之後挑挑選選,挑選出來的才送來沖印成照片,另外一種人,只是把照片存在電腦裡,或是燒成光碟來保存。

老闆加了一段善意的提醒:「重要照片用傳統方式沖洗出來是比較安全的。傳統的照片,我們保存了四十年、五十年都還在,有些或許變了顏色,還是另有一種老照片的風味在,但是,存在電腦裡和光碟裡就很不安全了。電腦說不定一下掛掉,檔案全毀,救都來不及救;光碟嘛,有效保存期限是三年,但這三年中還得注意保存環境,而且這指的是壓出來的原版光碟,我們一般用燒錄的方法來燒數位影相,品質比壓製的差太多,壽命可能連三年都不到。」

我的心整個沉了下來。因為,他說的是事實,只是我不肯面對而已。



三十多年前我因為當了記者而開始大量拍照,當時所留下來的數萬張照片,迄今大多數依然完整亮麗,但這是大量使用電腦的資訊時代來臨以前的「傳統」攝影保存經驗。至於文書文件文稿等紙類資料,我連小學時代的課本、獎狀、參考書、記念冊、日記本都還留有幾本,算起來也幾近半百歲月,偶而打開木箱欣賞一下,可以確定的是它們都還完整如昔。

可是,資訊時代在二十年前堂堂進入我的生活領域,報社要求改用電腦寫稿,我把我的新聞稿和公餘所寫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作品一一儲存在電腦裡頭,連印一份紙本來備份都沒有,當時心裡想的是:紙本稿有什麼必要?有什麼意義呢?電腦的儲存量大得可供儲存我一輩子的作品,何必浪費紙張?

仰賴電腦日甚一日,我一直隨寫隨存,也隨手備份,備份的載具是把資料悉數儲存進當時的一種黑色「大片」軟型碟片裡頭,沒想到歷時不過三年,所有的磁片統統發霉,資料完全喪失,再來是電腦掛了,於是存在裡頭的也流失光光了!

黑色大磁片害我氣得臉色發黑,幸好隨後出現了五顏六色外貌,號稱十分穩定可靠,而且儲存量大上多少倍的名叫三點五軟碟出現,新的創作立刻進行新的儲存,沒想到再隔數年,三點五的美麗磁片,內容物依然悉數流失,有的是電腦版本不同,當年機型、格式太過老舊,如今電腦已無法讀取,有的則原因不明,總之,泰半又遭到了毀滅性的噩運。

光碟片在此刻堂堂登門而入。光碟片昭告眾生:這是一種永續的保存載台,從此,人間可貴的創作物不虞流失了。而且它的承載量其大無比,一張光碟可容納百萬字文字稿,即使解析度超高的照片也可容納數百張之多。

方便、好用,效果不輸傳統高檔單眼的數位相機,此時也出現了。於是,光碟片成了像我這種無力抗拒電腦而在電腦入佔書桌後一痛再痛的創作人新的救世主,於是,盡情的寫作,盡情的拍攝,光碟片上依稀可辨的紋路,塗的盡是創作人的腦汁和青春。

光碟片可靠嗎?光碟片會不會讓我又絕望的痛一次呢?難道人間真無永恆?難道今日我「嘔心瀝血」完成的圖像創作、文字創作,在不久的將來的某一天,它上頭的一切,又將「化為一縷輕煙」消失於無形無影?

照相館的老闆的話,轟然迴響於我的耳畔,令我真有欲哭無淚之感。

走出他的時髦漂亮的店,看著頭頂上大大的招牌,我真希望招牌上寫的叫做「照相館」,而不要什麼數位這個、數位那個了。 {刊登於中華日報副刊}

台長: (砂子)
人氣(9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生活萬花筒 |
此分類下一篇:旅行明信片
此分類上一篇:一口咬定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