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5-01 09:21:52| 人氣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7330-云何為『眾生發菩提心相有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眾生發菩提心相有八』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發菩提心相有八』?依《省庵法師語錄》開示:眾生發菩提心相有八。所謂

(一﹚邪正真偽大小偏圓是也。

(二﹚云何名為邪正真偽大小偏圓邪。

(三﹚1.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好名聞。或貪現世欲樂。或望未來果報。如是發心。名之為邪。

(四﹚2.既不求利養名聞。又不貪欲樂果報。唯為生死。為菩提。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五﹚3.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如登萬仞之山。必窮其頂。如上九層之塔。必造其顛。如是發心。名之為真。

(六﹚4.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多為名利之所夾雜。雖有善法。復為罪業之所染污。如是發心。名之為偽。

(七﹚5.眾生界盡。我願方盡。菩提道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八﹚6.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九﹚7.若於心外見有眾生。及以佛道。願度願成。功勛不忘。知見不泯。如是發心。名之為偏。

(十﹚8.若知自性是眾生。故願度脫。自性是佛道。故願成就。不見一法離心別有。以虛空之心。發虛空之願。行虛空之行。證虛空之果。亦無需空之相可得。如是發心。名之為圓。

(十一﹚    知此八種差別。則知審察。

     由此觀之,如是『十一者』,即所謂眾生發菩提心相有八,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發菩提心』者,菩提者無上正真道也,發求無上正真道之心,曰發菩提心。如同《觀無量壽經》曰:「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無量壽經》曰:「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又『心相』者,謂心之行相。即見分也。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3430日星期日
妙音書院【http://blog.udn.com/famscl -官網

https://famscl01.blogspot.com 

http://famscl.pixnet.net/blog】

【 https://www.facebook.com/famscl 

https://www.facebook.com/famscl01 

 https://www.linkedin.com/groups/1203296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92416834610406/ 

台長: 果前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