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4-22 09:20:40| 人氣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7319-標題:云何為『眾生往生極樂之念佛三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眾生往生極樂之念佛三昧』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往生極樂之念佛三昧』?依《角虎集》開示:眾生往生極樂之念佛三昧。所謂

(一﹚念佛三昧者何。思專想寂之謂也。

(二﹚思專則志一不撓。想寂則氣盛神朗。氣盛則智恬其照。神朗則無幽不徹。斯二者。乃是自然之玄符。會一而致用也。

(三﹚是故靖恭閒宇。而感物通靈。御心惟正。動而入微。此假修以凝神。積習以移性。猶或若茲。況夫尸居坐忘。冥懷至極。智落宇宙。而闇蹈大方者哉。

(四﹚請言其始。菩薩初登道位。甫窺玄門。體寂無為。而無弗為。及其神變也。則令修短革常度。巨細互相違。三光迴景。以移照天地。卷而入懷矣。

(五﹚又諸三昧。其名甚眾。功高易進。念佛為先。何者。窮玄極寂尊號。如來神體合變。應不以方。

(六﹚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緣以成鑒。鑒明則內照交集。而萬象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聞見行焉。

(七﹚于是。悟靈相湛一。清明自然。察夫玄音之叩心聽。則塵累每消。滯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與於此哉。

     由此觀之,如是『七者』,即所謂眾生往生極樂之念佛三昧,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極樂世界』者,是阿彌陀佛的國土名,因其國只有快樂而無痛苦,故名。又稱西方淨土,就念佛之言,雖通於諸佛,然諸大乘中念佛之言,獨限於西方之阿彌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國之誓願者,法界諸佛中獨阿彌陀一佛也。又『往生』者,去娑婆世界往彌陀如來之極樂淨土,謂之往,化生於彼土蓮華中,謂之生。往生之言雖通於諸受生,而諸教所勸之行,偏在極樂,故常以為對於極樂之別名,是淨土門之至要骨目也。又『念佛三昧』者,謂二種:1.一心觀佛之相好,或一心觀法身之實相(此二者即觀想念佛),2.一心稱佛名(稱名念佛),修行法,謂之念佛三昧。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3419日星期三
妙音書院妙音書院【http://blog.udn.com/famscl -官網

台長: 果前
人氣(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7320-云何為『眾生往生極樂見性悟道何用繫念彼佛』
此分類上一篇:7168-云何為『眾生往生極樂係為導二乘者』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