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3-09 19:55:58| 人氣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6558-云何為『眾生一百八十九種善惡果報差別之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眾生一百八十九種善惡果報差別之相』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一百八十九種善惡果報差別之相』?依《占察善惡業報經》開示:眾生三世果報善惡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種。何等為一百八十九種?所謂

(一﹚ 求上乘得不退。

(二﹚ 所求果現當證。

(三﹚ 求中乘得不退。

(四﹚ 求下乘得不退。

(五﹚ 求神通得成就。

(六﹚ 修四梵得成就。

(七﹚ 修世禪得成就。

(八﹚ 所欲受得妙戒。

(九﹚ 所曾受得戒具。

(十﹚ 求上乘未住信。

(十一﹚  求中乘未住信。

(十二﹚  求下乘未住信。

(十三﹚  所觀人為善友。

(十四﹚  隨所聞是正信。

(十五﹚  所觀人為惡友。

(十六﹚  隨所聞非正教。

(十七﹚  所觀人有實德。

(十八﹚  所觀人無實德。

(十九﹚  所觀義不錯謬。

(二十﹚  所觀義是錯謬。

(二十一﹚    有所誦不錯謬。

(二十二﹚    有所誦是錯謬。

(二十三﹚    所修行不錯謬。

(二十四﹚    所見聞是善相。

(二十五﹚    有所證為正實。

(二十六﹚    有所學是錯謬。

(二十七﹚    所見聞非善相。

(二十八﹚    有所證非正法。

(二十九﹚    有所獲邪神持。

(三十﹚  所能說邪智辯。

(三十一﹚    所玄知非人力。

(三十二﹚    應先習觀智道。

(三十三﹚    應先習禪定道。

(三十四﹚    觀所學無障礙。

(三十五﹚    觀所學是所宜。

(三十六﹚    觀所學非所宜。

(三十七﹚    觀所學是宿習。

(三十八﹚    觀所學非宿習。

(三十九﹚    觀所學善增長。

(四十﹚  觀所學方便少。

(四十一﹚    觀所學無進趣。

(四十二﹚    所求果現未得。

(四十三﹚    求出家當得去。

(四十四﹚    求聞法得教示。

(四十五﹚    求經卷得讀誦。

(四十六﹚    觀所作是魔事。

(四十七﹚    觀所作事成就。

(四十八﹚    觀所作事不成。

(四十九﹚    求大富財盈滿。

(五十﹚  求官位當得獲。

(五十一﹚    求壽命得延年。

(五十二﹚    求世仙當得獲。

(五十三﹚    觀學問多所達。

(五十四﹚    觀學問少所達。

(五十五﹚    求師友得如意。

(五十六﹚    求弟子得如意。

(五十七﹚    求父母得如意。

(五十八﹚    求男女得如意。

(五十九﹚    求妻妾得如意。

(六十﹚  求同伴得如意。

(六十一﹚    觀所慮得和合。

(六十二﹚    所觀人心懷恚。

(六十三﹚    求無恨得歡喜。

(六十四﹚    求和合得如意。

(六十五﹚    所觀人心歡喜。

(六十六﹚    所思人得會見。

(六十七﹚    所思人不復會。

(六十八﹚    所請喚得來集。

(六十九﹚    所憎惡得離之。

(七十﹚  所愛敬得近之。

(七十一﹚    觀欲聚得和集。

(七十二﹚    觀欲聚不和集。

(七十三﹚    所請喚不得來。

(七十四﹚    所期人必當至。

(七十五﹚    所期人住不來。

(七十六﹚    所觀人得安吉。

(七十七﹚    所觀人不安吉。

(七十八﹚    所觀人已無身。

(七十九﹚    所望見得睹之。

(八十﹚  所求覓得見之。

(八十一﹚    求所聞得吉語。

(八十二﹚    所求見不如意。

(八十三﹚    觀所疑即為實。

(八十四﹚    觀所疑為不實。

(八十五﹚    所觀人不和合。

(八十六﹚    求佛事當得獲。

(八十七﹚    求供具當得獲。

(八十八﹚    求資生得如意。

(八十九﹚    求資生少得獲。

(九十﹚  有所求皆當得。

(九十一﹚    有所求皆不得。

(九十二﹚    有所求少得獲。

(九十三﹚    有所求得如意。

(九十四﹚    有所求速當得。

(九十五﹚    有所求久當得。

(九十六﹚    有所求而損失。

(九十七﹚    有所求得吉利。

(九十八﹚    有所求而受苦。

(九十九﹚    觀所失求當得。

(一百﹚  觀所失永不得。

(一百零一﹚      觀所失自還得。

(一百零二﹚      求離厄得脫難。

(一百零三﹚      求離病得除愈。

(一百零四﹚      觀所去無障礙。

(一百零五﹚      觀所去有障礙。

(一百零六﹚      觀所住得安止。

(一百零七﹚      觀所住不得安。

(一百零八﹚      所向處得安快。

(一百零九﹚      所向處有厄難。

(一百一十﹚      所向處為魔網。

(一百一十一﹚ 所向處難開化。

(一百一十二﹚ 所向處可開化。

(一百一十三﹚ 所向處自獲利。

(一百一十四﹚ 所遊路無惱害。

(一百一十五﹚ 所遊路有惱害。

(一百一十六﹚ 君民惡饑饉起。

(一百一十七﹚ 君民惡多疾疫。

(一百一十八﹚ 君民好國豐樂。

(一百一十九﹚ 君無道國災亂。

(一百二十﹚      君修德災亂滅。

(一百二十一﹚ 君行惡國將破。

(一百二十二﹚ 君修善國還立。

(一百二十三﹚ 觀所避得度難。

(一百二十四﹚ 觀所避不脫難。

(一百二十五﹚ 所住處眾安隱。

(一百二十六﹚ 所住處有障難。

(一百二十七﹚ 所依聚眾不安。

(一百二十八﹚ 閑靜處無諸難。

(一百二十九﹚ 觀怪異無損害,

(一百三十﹚      觀怪異有損害。

(一百三十一﹚ 觀怪異精進安。

(一百三十二﹚ 觀所夢無損害。

(一百三十三﹚ 觀所夢有所損。

(一百三十四﹚ 觀所夢精進安。

(一百三十五﹚ 觀所夢為吉利。

(一百三十六﹚ 觀障亂速得離。

(一百三十七﹚ 觀障亂漸得離。

(一百三十八﹚ 觀障亂不能離。

(一百三十九﹚ 觀障亂一心除。

(一百四十﹚      觀所難速得脫。

(一百四十一﹚ 觀所難久得脫。

(一百四十二﹚ 觀所難受衰惱。

(一百四十三﹚ 觀所難精進脫。

(一百四十四﹚ 觀所難命當盡。

(一百四十五﹚ 觀所患大不調。

(一百四十六﹚ 觀所患非人惱。

(一百四十七﹚ 觀所患合非人。

(一百四十八﹚ 觀所患可療治。

(一百四十九﹚ 觀所患難療治。

(一百五十﹚      觀所患精進差。

(一百五十一﹚ 觀所患久長苦。

(一百五十二﹚ 觀所患自當差。

(一百五十三﹚ 所向醫堪能治。

(一百五十四﹚ 觀所療是對治。

(一百五十五﹚ 所服藥當得力。

(一百五十六﹚ 觀所患得除愈。

(一百五十七﹚ 所向醫不能治。

(一百五十八﹚ 觀所療非對治。

(一百五十九﹚ 所服藥不得力。

(一百六十﹚      觀所患命當盡。

(一百六十一﹚ 從地獄道中來。

(一百六十二﹚ 從畜生道中來。

(一百六十三﹚ 從餓鬼道中來。

(一百六十四﹚ 從阿修羅道中來。

(一百六十五﹚ 從人道中而來。

(一百六十六﹚ 從天道中而來。

(一百六十七﹚ 從在家中而來。

(一百六十八﹚ 從出家中而來。

(一百六十九﹚ 曾值佛供養來。

(一百七十﹚      曾親供養賢聖來。

(一百七十一﹚ 曾得聞深法來。

(一百七十二﹚ 捨身已入地獄。

(一百七十三﹚ 捨身已作畜生。

(一百七十四﹚ 捨身已作餓鬼。

(一百七十五﹚ 捨身已作阿修羅。

(一百七十六﹚ 捨身已生人道。

(一百七十七﹚ 捨身已為人王。

(一百七十八﹚ 捨身已生天道。

(一百七十九﹚ 捨身已為天王。

(一百八十﹚      捨身已聞深法。

(一百八十一﹚ 捨身已得出家。

(一百八十二﹚ 捨身已值聖僧。

(一百八十三﹚ 捨身已生兜率天。

(一百八十四﹚ 捨身已生淨佛國。

(一百八十五﹚ 捨身已尋見佛。

(一百八十六﹚ 捨身已住下乘。

(一百八十七﹚ 捨身已住中乘。

(一百八十八﹚ 捨身已獲果證。

(一百八十九﹚ 捨身已住上乘。

由此觀之,如是『一百八十九者』,即所謂眾生一百八十九種善惡果報差別之相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善惡』者,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如同本業纓絡經云:「順理起心者謂之善,違理起心者謂之惡。」又『果報』者,由於過去的業因造成現在的結果,叫做果,又因為這果是過去的業因所召感的酬報,所以又叫做報。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果報的意義。又『差別之相』者,謂同類相殊叫做差,異類相殊叫做別之相狀。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139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台長: 果前
人氣(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6559-云何為『眾生修學世間有相禪者有三種』
此分類上一篇:6557-云何為『眾生應當發起菩提心』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