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22 21:36:05| 人氣2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修定是進入禪門的方便法(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修定是進入禪門的方便法(二) (二)第二種態度的系統--對「定」採取肯定的態度。這是說,慧由定生,依定發慧。 1.從《遺教經》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來看,釋迦世尊教比丘們修行,主要也是用的禪觀方法。就是教人將散亂的心念集中起來之後,心得統一,心能統一,就不會受任何外境所動,而能遠離煩惱。因此,「制心一處」乃是漸次修定的工夫,到達最高層次,便是小乘的阿羅漢果。 2.從五祖弘忍的〈修行要論〉所說「行知法要,守心第一」的意思來看,就是教人將不動的真心守住,若能守住真心,妄念自然不生;妄念不生,「我」及「我所」心滅,無明消失,智慧產生,後得成佛。這種守心的工夫,即與制心相似,也即是定的修行方法。 3.從永嘉玄覺的《永嘉集》之〈奢摩他頌〉所說「惺惺寂寂,寂寂惺惺」的主張來看,惺惺是「觀」,觀照我們的心念;寂寂是「止」,靜止散亂的心念。當一念不生之時,仍是非常清楚,便成了止觀不二,或是寂照不二的工夫,悟境因此現前。 4.從憨山德清的〈觀心銘〉所說「觀心無相,光明皎潔」的意思來看,當一念不生之際,便能徹見自心,了無一物,乾乾淨淨,圓圓明明,充滿法界。他既主張「觀心」的重要,此心不論是淨是染,是真是妄,凡用觀照工夫,便是一種修定的方法。 5.從宏智正覺的「默照」法門來看,默照的本身便是上乘的定境。他一生提倡默照禪,其〈默照銘〉所說:「默默忘言,昭昭現前。」即是在離言的默默之中,不失靈然的觀照工夫。一片寂默而又清明朗照,默而照,照而默,大自在,大活潑,達到「透頂透底」的一片悟境,此仍是定的境界,卻亦是慧的境界了。 三、慧就是禪 禪宗不以為從經教、理論中可以得到智慧,所以稱語言的經教為葛藤絡索。智慧不從外求,但由心悟,所以禪的本身,就是智慧。以直截了當,快刀斬亂麻的方式,破無明的厚殼,出生死的迷網。當你突破自我中心的情執,無差別的智慧現前之時,一切經教便成了你自己內心中的事物,縱然未涉及經教,所見亦必與經教相應。是以真正由明師指導,用禪的方法而得開悟的人,必定行解相應,與經教的理論不謀而合。例如在美國,有一個中國籍的女子,打了一次我的禪七之後,她到沈家楨居士處,看到一部《圓覺經》,當她看完了第一段,就曉得第二段是講些什麼,看完了第二段,下一段講些什麼,她也知道。於是沈居士感到驚訝的告訴我,我說我無祕密法門,只用禪的方法,使她的慧根發起了一點作用。 禪宗主張「不立文宇」,但在中國佛教的大乘諸宗之中,禪宗所留下的文字最多。例如,大慧宗杲雖把他老師的《碧巖錄》燒掉,說是這個東西害死人,不要讓以後的人再上當。結果,他自己也寫了許多、說了許多。文字只是用來作為通往悟境的路標而已,如果,你能遇到一位明師指導,而你又相信他,跟他學習的話,不用文字經教,也可達到悟的目的。我雖不能保證在多少時間之內,你一定會得到什麼效果,但是,如果你繼續努力下去的話,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困難的是,你若不依經教,便不易判別誰是邪師誰是明師。 (選自《拈花微笑》,節錄〈禪的修行與體驗〉) ※※※已得授權轉載自『法鼓山心靈電子報』,版權屬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http://www.ddc.com.tw 】所有。

台長: 果前
人氣(2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聖嚴大師開示錄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是自信,還是自負?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迎向和喜自在的一年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