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05 21:30:32| 人氣1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3214-云何為『菩薩不失所願之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菩薩不失所願之法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不失所願之法茲依《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菩薩有一法不失所願。何謂為一於是開士。當學追慕阿[@(/(*))]如來宿命本行菩薩道時,志願出家樂沙門行,世世所生不違本誓,乃能進至得如來號無所從生。

(二)復有二事法不捨所願。何謂為二?(1不樂小乘不學其行,不與從事願開度之,不說其法用教化人;(2)常以無上正真之道,勸進眾生令成佛法。

(三)復有三法不失所願能具功德嚴淨佛土。何謂為三?(1尊樂閑居心習靖寂;(2)常以慇懃謹護禁戒未曾闕漏;(3)常惠法施無衣食望。

(四)復有四法不失所願。何謂為四?(1菩薩所作言行相應;(2)棄捐自大;(3)捨於貪嫉;(4)見他人安代之悅豫。

(五)復有五法不失所願。何謂為五1常樂經法勤求道義;(2)知無數世所生往反;(3)以聞經法如諸佛行成就功勳;4)所從聽經每事問義,造立何行具足疾成;(5)若聞經法尋能奉行。

(六)復有六法不失所願。何謂為六1好喜布施心無慳嫉,以身施與不惜壽命,不愛妻子異女眷屬,心無希冀不懷望想;(2)菩薩在家若出行學,寧失身命不犯禁戒,謹慎守護常住梵行,興發眾生以戒勸助;(3)知身假借諸法如幻,堅住忍力逆對不起,設遭毒害刀杖加刑惡罵咒咀愁惱之患,未曾起意而有恨心;(4)奉行精進心無所著,深念非常如救頭然,行止臥覺未曾懈廢廢火燒身心不退卻;(5)專心守靖無他念,入無生寂伏想不起,心如灰滅形如枯朽;(6)見正從諦滅除邪偽,曉了三界如響如幻,法無常名如水月形,愍哀一切勸誨眾生。

(七)復有七法不失所願。何謂為七?(1一切所有而以布施,所可施者亦無所獲;(2)奉戒不虧不想所禁;3)勸於眾生不起法忍;(4)以精進行不得身心;(5)成就禪定一心攝念;(6)具足智慧不懷希望;(7)常志念佛捨眾希望。

(八)復有八法不失所願。何謂為八1所宣不說無益之言;(2)以布施事用為莊嚴;(3)其心柔和而無麤獷;(4)恭敬法師不懷輕慢;(5)常行謙恪下意順眾;6)性行清白而無沾污;(7)若不持戒知報應事;(8)不自傷行不毀他人。

(九)復有九法不失所願。何謂為九1常護身行令不虧失;(2)口言謹慎而無缺漏;(3)將護其意使無邪想;(4)棄去貪欲心無所著;(5)刈除瞋恚心不起恨;6)滅愚冥業不為闇昧;(7)常行至誠而無欺惑;(8)行慈堅固心不移易;(9)依善知友未曾捨遠。

(十)復有十法不失所願。何謂為十1聞地獄苦心懷恐懼奉修哀心;(2)聞畜生苦亦復怖懅興隨道哀;(3)聞餓鬼苦亦復畏難發起大慈;(4)聞天上安亦復不喜常興大哀;(5)聞於人間米踊貴,弊惡加害而興慈仁;(6)心自念言加勤精進悉忍眾苦,乃使佛土嚴淨無量;(7)令無三苦眾惱之患;(8)使其佛土豐饒平賤;9)人民安和壽命無限;(10)皆自然生無所名屬,至成無上正真之道。

    由此觀之,如是『十類』,即所謂菩薩不失所願之法,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願』者,梵曰尼底Pranidhana,譯曰願。志求滿足也。如同《法界次第》曰:「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滿足,故云願也。」《法窟》曰:「於出世道悕求為願,亦是期心為願。」《止觀》曰:「發願者誓也。如許人物,若不分券,物則不定。施眾生善,若不要心,或恐退悔,加之以誓。又無誓願,如牛無御,不知所趣。願來持行,將至行在。(中略)二乘生盡,故不須願。菩薩生生化物,須總願別願。四弘是總願。法華華嚴所說一一善行陀羅尼,別有別願。」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雲︰「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雲︰「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175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台長: 果前
人氣(1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3215-何等為『菩薩受德十事』
此分類上一篇:3213-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受持菩薩藏正法之功德』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