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18 21:36:13| 人氣1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293-云何修行得『解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修行得『解脫』

 

眾所周知:『解脫』者,自在之義。梵語木底木叉,譯作解脫,即離縛而得自在之義。解惑業之繫縛,脫三界之苦果也。故涅槃之體,離一切之繫縛,得以解脫為其別稱。禪定之德,係脫縛自在,亦得別受種種解脫之名號。故解脫者,可為出世之總相也。至於云何修行得『解脫』?依《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開示:菩薩修行十大法藏,積集圓滿,光明遍照,愛樂出生,威力自在,則能成就此解脫門。何等為十?即所謂

(一)修布施廣大法藏,隨眾生心,悉令滿足。

(二)修淨戒廣大藏,普入一切佛功德海。

(三)修安忍廣大藏,能遍思惟一切法性。

(四)修精進廣大法藏,趣一切智恒無退轉。

(五)修禪定廣大法藏,能滅一切眾生熱惱。

(六)修般若廣大法藏,能遍了知一切法海。

(七)修方便廣大法藏,能遍成熟諸眾生海。

(八)修諸願廣大法藏,能遍遊入諸佛剎海,為諸眾生,盡未來劫,修菩薩行。

(九)修諸力廣大法藏,能念念中,現於一切法界教海,於一切剎,成等正覺,常無休息。

(十)修淨廣大法藏,能得如來清淨妙智,遍知三世一切諸法無有障礙。

由此觀之,如是『十法』,若諸菩薩安住如是十大法藏,則能獲得如是解脫,清淨增長,積集具足,出生堅固,廣大成就,安住圓滿。何以故?蓋『解脫』者,解、謂解釋,脫、謂脫離。解釋苦因,脫離苦果。解已脫已,即大自在。小乘目的,即為成就其解脫耳。如同《瑜伽》云:「此中解脫者:是永斷、離繫、清淨、滅盡、離欲等、名之差別。自性者、謂麤重永害,煩惱永斷。訓詞者、謂能脫種種貪等繫縛,故名解脫。又復世尊為種種牟尼,說此以為牟尼體性;故名解脫。」又云:「言解脫者:由離貪故;一向安隱。於餘煩惱,心得解脫。」又云:「謂起畢竟斷對治故;一切煩惱品類麤重、永息滅故;證得轉依,令諸煩惱、決定究竟成不生法。是名解脫。」

總而言之,『解脫』者,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s!a譯曰解脫,離縛而得自在之義,解惑業之繫縛,脫三界之苦果也。如同《注維摩經》曰:「肇曰:縱任無礙,塵累不能拘,解脫也。」《唯識述記》曰:「解謂離縛,脫謂自在。」《華嚴大疏》曰:「言解脫者,謂作用自在。」 《頓悟入道要門論》曰:「問欲修何法,即得解脫?答:唯有頓悟一門,即得解脫。云何頓悟?答: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又曰:「但無憂憎心,即是二性空。二性空者,自然解脫也。」又曰:「云何解脫心?答無解脫心,亦無無解脫心,即名真解脫也。」《傳心法要》曰:「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後際無來。安然端坐,任運不拘,方名解脫。」【又】涅槃之別稱。以涅槃之體,離一切之繫縛故也。如同《唯識述記》曰:「言解脫者,體即圓寂。由煩惱障縛諸有情恒處生死,證圓寂已能離彼縛,立解脫名。」《俱舍論》曰:「解脫涅槃,亦名無上。」《大乘義章》曰:「涅槃果德,絕縛名脫。」同曰:「言解脫者,自體無累,名為解脫。又免羈縛,亦曰解脫。」《梵語雜名》曰:「解脫,梵語木底。」【又】禪定之別稱。如三解脫,八解脫,不思議解脫。脫縛自在者禪定之德也。如同《大乘義章》曰:「八解脫者,名為解脫絕下縛故。」《注維摩經》曰:「什曰: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細相容,變化隨意,於法自在,故名解脫。」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81118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blog.1-apple.com.tw/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ercafe.yam.com/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台長: 果前
人氣(1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2294-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廣大威德陀羅尼輪』
此分類上一篇:2292-云何為『轉法輪之目的』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