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21 15:52:55| 人氣24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首先,我要在這裡代表法鼓山的法師及居士們,歡迎各位僧伽大學的新生,來到法鼓山接受出家生活的訓練。關於我們學校,有些人可能已有某種程度的瞭解,如果還有人不是很清楚,那也無妨,入學以後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慢慢地認識,所以關於這方面,我不擬在此向各位多做說明。

法鼓山的三大教育

法鼓山這個團體,可以說是十分優秀的團體,不論是僧團或是信徒們,都很優秀。「教育」是法鼓山的一大使命,除了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以及漢藏班之外,對於信眾、社會,也一直在做教育方面的工作。
我們所推動的教育是整體性的,內容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一是「大學院教育」,包括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以及未來的法鼓大學等;僧團則負責其餘的兩大部分——「大普化教育」及「大關懷教育」。

法鼓山的成員包含了僧俗四眾,即出家的男、女二眾及在家的男、女二眾,這四眾都是擔任普化教育及關懷教育工作的人,我們法鼓山稱他們為「鼓手」,因為他們在做傳播佛法的工作。

傳播佛法,並不僅是用嘴巴講佛學名詞、佛教經論,而是要把佛法的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表現出來,在社會之中發揚光大,這才是傳播佛法的真正涵義。

如果從學術方面來看,佛法可分成不同的面向與層次,不同的領域各有其研究對象,也都各有其成果、價值,但研究與實踐最好是並行的。法鼓山的弘化事業裡,屬於實踐方面的,就是我剛才所講的「大普化教育」、「大關懷教育」。出家人的修行和在家人的修行,都是屬於大普化教育及大關懷教育的範疇。而用佛法來提昇我們自己和社會的品質,提昇整個人間的精神領域,就是推行「大普化教育」與「大關懷教育」的宗旨所在。至於施設「大學院教育」的目的,則是為了深化「大普化教育」及「大關懷教育」的落實。

現在法鼓山的「大學院教育」約略可分成兩個系統,其一是培育人文社會工作及學術研究方面的人才,另一則是培養宗教師的人才。前者是由中華佛學研究所及將來的法鼓大學來進行,至於後者則是由僧伽大學來負責。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過去我們很少思考什麼是佛教的宗教師,大抵出家了、剃頭了,就是佛教的比丘或比丘尼了。但是那樣只能算是出家人,還不算是真正的宗教師。所謂宗教師,必須懂得修行的觀念、修行的方法,除了自己依教奉行之外,還能引導其他的人、帶動其他的人來接受佛法的智慧,用佛法來幫助自己、幫助別人。

其實宗教師的觀念在西方宗教已行之多年,因此西方的宗教才得以傳布於世界各地。譬如我在台灣山地的原住民部落,就看到許多天主教的修士、修女、神父,以及基督教的牧師,他們深入原住民的部落,學習他們的語言、過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於日常生活之中得到便利、得到安全。因此,山地部落的原住民多半信仰了天主教或基督教。

他們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們佩服,他們毫不留戀西方社會優渥舒適的生活,不辭辛勞地遠渡重洋來到台灣的窮鄉僻壤,過著茹毛飲血般艱苦的日子。這就像是被流放到不毛之地一樣,一般人是不會願意去的。

而我們佛教徒,有些人一出家就希望能好好修行、能多懂幾部經論,或是要學打坐、要解脫、要成佛。結果這些人反而因為愚癡,所以沒有辦法通經論;因為很自私,所以也不可能得解脫。他們不但沒有辦法成就自己,也沒有辦法成就他人,終究一輩子只能這麼混、混、混,這種人可說是佛教的寄生蟲、社會的敗類,並不是宗教師。

真正的宗教師,必須有奉獻的精神,奉獻生命、奉獻一切來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和弘揚佛法。一個宗教師就應該要有這樣的胸襟和悲願。如果出家的目的,只是希望過一個安靜的生活或是逃避現實,抱這種心態出家以後,保證是一個自私的煩惱鬼,不可能得解脫,而且因為沒有正確的發心,煩惱只會愈來愈重、愈來愈多。

正確的發心,就是剛才我所說的「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這三者之間有連屬的關係。當我們修學佛法稍微有基礎之後,便要去護持佛法,也就是用我們的時間、體力去參與所有和佛法有關的事,在護持佛法的同時,就已經達到了弘揚佛法的效果。而且因為教學相長,所以在弘揚佛法的同時,又修學到了佛法。弘揚佛法,隨時隨地都能做,不一定要到我這個年紀才可以做,而且也不盡然要用說的,用行動、用威儀、用觀念都可以。總之,弘化的方法有千百種,不要封閉、萎縮或矮化自己。

這次漢藏班有九位喇嘛來報到。你們從西藏、尼泊爾、印度乃至錫金遠道而來,到這裡交流學習,這份弘傳佛法的悲願心,實足以做為僧大同學的榜樣、模範,因此,你們的到來,可說是藏傳佛教送我們的禮物。但是藏傳佛教的禮儀、習慣、觀念,有一部分和漢傳佛教不相同,我們向你們學習,你們也要來看看我們漢傳佛教在做些什麼;不好的地方、不合法的地方,請向我們明講,不要只是回去跟你們藏傳佛教的人說:「漢傳佛教很糟呀!很壞呀!很不像樣呀!」同樣的,如果我們這邊有好的部分,也請你們留心學習。

悲智和敬的行事原則

一年的時間很短暫、很寶貴,你們除了學習語言、電腦這些工具,也應該試著去瞭解我們漢傳佛法的基本觀念和修學方法,而你們也可以向我們介紹藏傳佛教的觀念及方法,因為這是交流班,所以強調的是交流,互動良好的交流對彼此都有好處。

最後,我想用僧伽大學的校訓──「悲、智、和、敬」,來勉勵諸位,請大家朝著校訓所指示的方向努力:「悲」,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智」,以智慧心處理一切事物;「和」,以和合心做為僧團運作的基準、原則;「敬」,以恭敬心尊重每一個人的立場、觀點,職務和身分。如能遵守校訓的四個原則,那麼諸位就算畢業了,因為能做到這個程度,那已是非常合格的宗教師。

最後祝福大家要有恆常心。僧大同學們的法名都是我親自取的,每個人都有一個「常」字,「常」是持續下去、持久下去的意思。所謂「菩薩發大心、魚子、菴羅華,三事因時多,成果時甚少」,為什麼這三者的因多果少呢?原因就是缺少個「常」字。
初發心很容易,但恆常心不容易,僧伽大學的學習期間有四年,漢藏班只有一年,希望你們在學習過程中不要打退堂鼓,要堅持「常」,不要「斷」。但願我們這裡沒有魚子、菴羅華,希望諸位菩薩發心之後,都是非常堅固的。

(講於二○○一年九月十二日新生講習始業式)


※※※已得授權轉載自『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版權屬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http://www.ddc.com.tw 】所有,非經彼授權,不得轉載。

台長: 果前
人氣(244)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聖嚴大師開示錄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守心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精神,從力行中體現

銀筑
要堅持「常」,不要「斷」。

弘法不盡然要用說的,
用行動、用威儀、用觀念都可以。

總之,弘化的方法有千百種,不要封閉、萎縮或矮化自己。


說的好
2007-11-22 11:45:36
yoyo
1. 主題:對農禪寺成腐屍間的探索!
2. 來自台北的Dr. 王的靈異學研究報告!

看到農禪寺屍臭的新聞,哇靠!瞭了!
這是非常令人『休克』(Shock)的新鮮事!
我從小就具有靈異體質,對另一度空間的感應力是超強的!也特別有興趣去研究!
我專程往農禪寺去考察一番!
以下是我考察的紀錄,以嚮諸位網友,阿彌陀佛!

農禪寺裡面能量場卻是陰氣森然至極,已經成為極陰之地,令我頭皮發麻、渾身顫慄的雞皮疙瘩掉滿地!
而那種肉類腐敗的味道卻飄滿附近區域、空曠的地域,我還進入寺裡的廁所去尋找那味道的來源,只覺得噁心滿腹!
我也去寺外的附近尋找是否有腐敗的肉類存在?卻一無所獲。
但可證實那腐肉味是出自農禪寺裡面!
所以特別以相機把農禪寺裡的氛圍拍攝下來,以供諸位網友研究!
http://groups.msn.com/yoyotvokok/shoebox.msnw

農禪寺我曾數次去參訪過,每次都覺得鳥語花香、神清氣爽的佛門聖地!
這次再度光臨,卻聞到異常肉類腐敗氣味瀰漫全區、全寺,令我訝異!
而趨前一問寺裡的師父最近發生的事情,他們不否認,也不承認,只是支吾其詞、轉移話題而不正面回答,令我頗覺詭異!

台北的靈異學Dr.王
訪農禪寺的顫慄報告
2008-01-30 11:58:50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