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30 20:03:34| 人氣5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718-何等為『四種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何等為『四種心』

眾所周知:『心』者,阿賴耶識之別名。心有積集,集起二義,阿賴耶識為集諸法種子又生起諸法者,故名曰心。如同《唯識論》曰:「或名心,由種種法,熏習種子所積集故。」《述記》曰:「梵云質多,此名心也。即積集義,是心義,集起義,是心義。以能集生多種子故,說此識以為心。」至於何等為『四種心』?依《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開示:心有『四種』。何等為四?即所謂
(一) 【有漏心】者。即是凡夫外道心,具三漏故名有漏心。所以者何?凡夫外道修禪定時,約四時中分別不得離結漏故。何等為四時中分別?(1)初發心欲修禪時,不能厭患世間,為求禪定中樂及果報故;(2)當修禪時,不能返照觀察,生見著心;(3)證諸禪時,即計為實不知虛誑,於地地中見著心生;(4)從禪定起,若對眾境還生結業,以是因緣,名為漏心。
(二) 【無漏心】者。亦約四時中分別(1)約發心者,二乘之人初發心欲修禪時,厭患世間不樂禪樂及求果報,但為調心則漏心自然微薄不起,因此能發無漏;(2)修行者,隨所修禪悉知虛假能伏見著不生結業;(3)得證者,入諸禪定之時,若於定中發真空慧斷諸煩惱,則三漏永盡;(4)從禪定起隨所對境,不生見著造諸結業,以是因緣,名無漏心。前二心雖是有漏而為無漏作因,因中說果亦名無漏。
(三) 【亦有漏亦無漏心】者。亦約四時中分別(1)約發心者,此行人初發心欲修禪時,恛惶不定,或時厭離生死不樂禪樂,或生見著悕望定樂愛樂果報,以生厭故結業微羸,悕望定樂故增長煩惱;(2)約修行者,如不斷善根人欲修禪時,是人雖成就信等五法不得名根,以其不能定伏結使故名亦有漏,生於信等善法故名亦無漏;(3)約得證者,七種學人入諸禪時,雖發真智結漏未盡故,名亦有漏亦無漏,乃至退法羅漢亦有此義。所以者何?未得無生智故名亦有漏,得盡智故名亦無漏;(4)諸學人等從禪定起,隨對眾境隨所斷惑,未盡之處或猶生著故,名亦有漏,斷惑盡處雖對眾境結業不起,名亦無漏。
(四) 【非有漏非無漏心】者。亦約四時中明(1)約發心者,菩薩大士初發意欲修禪時,不為生死不為涅槃,則心不墮二邊;(2)約修行者,菩薩修禪波羅蜜時,為福德故不住無為,為智慧故不住有為;(3)約得證者,菩薩入諸禪時,若於禪中發無生忍慧,爾時心與法性相應,不著生死不染涅槃;(4)菩薩從禪定起,隨對眾境心常不依有無二邊,以是因緣,菩薩之心名非有漏非無漏心。
由此觀之,如是『四種』,即為阿賴耶識(『心』之別名)之全貌,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應知?何以故?蓋『心』為萬法之根源,如同《菩提心論》曰:「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萬德斯具,妙用無窮。」心起妄想,種種度量外境,是凡夫之心量,而如來真證之心量,離一切之所緣、能緣而住於無心,是故吾等應思惟:心實無常,計執為常,無我謂我,不淨謂淨,是心動搖,如風如火,不得暫停。一切法中,心為先導,心若調伏,即一切法,悉得調伏也。如同《頓悟入道要門論》曰:「汝若欲了了識無所住心時,正坐之時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惡,都莫思量。過去事已過去,而莫思量,過去心自絕,即名無過去事;未來事未至,莫願莫求,未來心自絕,即名無未來事;現在事已現在,於一切事,但知無著(無著者,不起憎愛心,即是無著),現在心自絕,即名無現在事;三世不攝,亦名無三世也。心若起去時,即莫隨去,去心自絕。若住時亦莫隨住,住心自絕,即無住心即是住無住處也。若了了自知住在住時,只物住亦無住處,亦無無住處也。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處,即名了了見本心也,亦名了了見性也。只個不住一切處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脫心,亦名菩提心,亦名無生心,亦名色性空,經云證無生法忍是也。」
總而言之,心、佛、眾生三者毫無差別,佛就是眾生,眾生就是佛,其差別只在迷悟兩個字,迷失了自性就是眾生,體悟到自性就是佛。吾等聽聞佛經,若能解知義趣深遠,理與心會,無不通達,以是功德,故能徹悟一切法相,了無罣礙,心性將不生不滅,非染非淨,畢竟平等,無有變異,惟是一心,故名心真如。反之,若因無明熏動,故有生滅之心,此即覺成不覺也。覺與不覺,復更互相熏,以不覺熏本覺故,則生諸染法,流轉生死;以本覺熏不覺故,則生諸淨法,反流出纏,成於本覺,故名心生滅門。是故如同《楞嚴經》曰:「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凡夫被轉物,菩薩能轉物,如是轉者,故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7月28日星期六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hercafe.yam.com/blog/famscl/
http://tw.club.yahoo.com/clubs/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台長: 果前
人氣(5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1719-何等為『三種懺悔法』
此分類上一篇:1717-何等為『五種善根發相』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