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28 20:34:13| 人氣13,51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禮記學記篇心得報告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2年9月28日

0902011
<簡介>

論說文,選自禮記。禮記為戰國秦漢間儒者論禮文章的總集,漢戴聖所編。

<研析>

一.綜觀全文,實以「學」做為本篇綱領來貫穿全文。 強調「學」是一切的根本,並就受〈學〉與授〈教〉兩面,將古代教育的原理及方法,說明清楚。古代之王官之學,乃政教合一,治人者亦即教人者,因此本篇立論之基乃是以培育治國人才為出發點。

二. 古時政教合一的緣故,具有其特殊背景時代的。 以現代來看這些理論,無庸置疑地可適用一般人,但它在篇既說:「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又言:「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下文更說:「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可見他是為人君說法的,與今日強調人格教育、自我實現的教育觀點稍有差異。

三.道理彌久常新絲毫不受時代的限制。 譬如論教育的方法,著重「豫」─防範法、「時」─機會法、「孫」─順序法、「摩」─觀摩法的教育法;「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啟發精神;「由其誠」、「盡其材」的對於學習心理的重視,對於師嚴道尊的強調,陳義精微,即使現代教育學說也不外此,這些見解出現於兩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實在難能可貴,由此可觀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發達之一斑。

<心得>

一.<學記>所論述的是大學教育,正適用於現階段的狀態,值得加以詳細的探討之。 大體來說,學習以認真讀書為主,注重博習,並進一步至於論學,發表自己見解,所學才真正被吸收能夠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學問。學與思、博與約應有適當的結合發展思維,非死記硬背。死背雖可敷衍一時,但長久下來學問只是不停的堆積、流失,剩下的只有空白的記憶體或是模糊的影像罷了。
二.修學與游習也應達到一個程度的平衡。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換句話說,學生因安心學習課業,也該注重「游於藝」的功夫,且應互相密切的配合。因唯有如此,才能使彈簧一張一弛,得到良好的發揮。學習與生活緊密的結合,正是增進學習效率所必須的。

三.更進一步的是「教學相長」的目標。 〈學記〉:「學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身為學生,就應該嚴格的要求自己所應做到的功課。譬如「豫」,也就是預先做準備,時時保持對學習積極的狀態。至於對教育者來說,「時」的強調與掌握是十分要緊的。這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時雨之化」的道理。需要時,才施與;不過早,亦不至遲。如此才適合學生的能力,與接受的程度。若為不合時宜的教育,反倒阻絕了學的學習胃口,影響吸收能力。

四.深一層的功夫就是〈學記〉所說的:「相關而善之謂摩」。 在學習的當中,仁與人之間的切磋琢磨、師與有之間的互助增長是不容忽視的一環,也是儒家一貫重視的教育手段。孔子曰:「以友輔仁」及「德不孤必有鄰」正是為子注入了再適切不過的前提。學習不只是本身的作業,更是師與友之間互相觀摩的成長。

五. 和易以思。 結合以上四個原則,在啟動誘導的轉輪,就易產生「和易以思」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說教師的責任只有「教」的動作,更要能誘導學生自己思考創造的能力,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的潛能,進而積極的運用思維,如此才算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六. 師道尊嚴。 韓愈〈師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又有:「天、地、君、親、師。」五尊之說。綜合上述之義,可以明瞭,教育者所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且不容動搖的。〈學記〉提出了「師道尊嚴」的思想,正是表明了教師的任務聖嚴。也就因教師本身受到嚴格的訓練,所以必須受到等同的敬重。教師為培養將來國家支柱棟樑者,實不難由此看出依國家興衰的首要條件就是教育,這是非常值得重視的。

<結論>
總結上文,〈學記〉把兩千多年前儒家的教育思想做了綜合整理的工作,行陳系統,使之傳承。理應好好珍惜這份寶貴的資產,加以研究,使之傳承,充實到今日的教育工作中。〈學記〉可說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專論教育的著作,此乃中華民族的驕傲。在教育理論方面,必須原理與實際配合,於教育中來印證真理,建立愈益備善的教育系統。 2002年9月28日

台長: Iris
人氣(13,511)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認真 |
此分類下一篇:生涯教育
此分類上一篇:你對你的職業會有怎麼樣的貢獻?

日本藤素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3 03:58: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