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9-23 11:04:13| 人氣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網路創業盛會爲何要同時舉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網路創業盛會爲何要同時舉辦?
Google歡度10歲生日,大家都承認太陽系的行星已經全數繞著Google轉,但大家還是很想創業,這就是爲什麽這星期矽谷的創業界異常的熱鬧,將有120多間與網路相關的新創事業,即將「上台」。只是他們上的「台」是不同的台,其中70幾家將在9月7日~9日于南加州San Diego的DEMO Fall會場,50幾家則在9月8日~10于北加州舊金山市中心的TechCrunch50會場。是的,你沒看錯,這兩場大會選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同時舉辦!

因爲他們兩方是競爭者。

競爭者彼此講的話都不會太好聽,沖突一定會發生。只是大家都以爲應該只會默默的發生,就像去年一樣,沒想到……。
TC50對參賽者非常的保密,要一直到美西時間早上6:30(台北時間今晚9:30),也就是大會開始前1小時才會公布,而DEMO則是按例早早公布名單,結果這周末,知名部落客看完DEMO Fall的70幾間公司名單後,率先發炮,更另外再一篇文章指出其中15點他看不順眼的地方,許多參加DEMO的網站被「指名道姓」(還好台灣這邊參賽的公司優秀、沒被點名到)。 Robert用了最激烈的語言直指「DEMO真爛!」我想,假如我剛好是今年的參賽者又看到這篇文章,可能會直接放棄DEMO上台,跑去砸掉的臉!這篇文章吸引了100多則留言,在矽谷掀起轟動。

然後,沒多久,遠在聖地亞哥正在辦活動的DEMO總監Chris Shipley,竟然也在部落格中憤怒的回應了!

她文章開頭第一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當我小時候,我母親教我,碰到生氣的事,從一數到十,再決定下一步。」她說。

但這次,她說她已經數十數了好幾次,完全再也無法自我控制。

她直指,他們說DEMO是「老學校」,她說,這些人不是「新學校」,而是「沒有學校線上購物」,直諷這群號稱新媒體的部落客的胡鬧!

這篇文章之後,再次回應。他說,首先,Chris並沒有打電話購物網給他,所以她說應該要全方位報導一事,她自己也沒有做到(Robert真是硬坳),然後他說,這是新創網站的「超級杯」耶,所以DEMO本來就應該被給予最高程度的批評;他提到,寫部落格本來就不是報導,只是個人的纾發,所以隨便他怎麽寫都可以!然後,他更指出而部落格不像以前寫在報紙上的死文字,寫什麽就是什麽,部落格應是一場「對話」,Chris Shipley完全沒有網路開店回應這場對話! (哪有人以粗罵讪笑對方來開啓對話的)

看完這周末的筆戰,我的感覺就是:這就是網路,野蠻的網路。

最後,猜猜是誰出來「緩頰」?正是TechCrunch的老大知名部落客Michael Arrington,寫了一篇「大家都要冷靜」。他的意思是,DEMO與TC50之爭已經不是新聞了!這篇「緩頰」文章中,他還順便幫TC50提出五點打廣告,指出這次有1300位觀衆、1000個報名者,TC50裏面有52間公司其實都是當場宣布「開站」,而且還順便打了之前TechCrunch一直目標對手CNET一拳,指出TechCrunch部落客們絕對不會預先寫好這些廠商的文章,線上購物絕對不會有「媒體兼主辦單位」的優勢。

但有趣的是,Michael在去年初創TC40第一屆時,攻擊DEMO的火力其實遠比還要野蠻、凶猛。他認爲DEMO是一個「要付費才能上台的舞台」,這樣的做法,Michael用了一個很強烈的字來形容:「不道德」(unethical)!當然這點不很正確,因爲有些廠商據了解是受DEMO看重而被邀請上台,不必付DEMO一毛錢,但這個「次八卦」本身又會吸引更多理由去講它的不是,爲何有些人要付這麽多,有些人不付?網路開店我自己也認爲「unethical」或許言之過重,商業體就是商業體,做網站做産品就是要賺錢,打著「付錢就是錯」來評論,似乎不恰當。

但,不恰當歸不恰當,這卻是最容易的吸睛術,Michael靠這個方式可以容易的切入,給DEMO第一記重擊,據Mercury News的訪問,Michael Arrington直率的說,「他喜歡樹敵。」

「我就是希望(DEMO)倒店。」Michael說。

當今年四月TC50宣布舉辦的時間,大家看到他們竟選在同一時間,Michael更直率的再重述他的目的:「DEMO必須死掉。」

ok,那現在,是誰死誰活呢?

雖然矽谷的網路人大多都是看好TC50,但矽谷的網購物網路人不見得代表全部的網路。

首先來看看雙方號稱的參加人數,據TC40的記錄,去年他們一場就有1100位觀衆,其中800位真的付了2500美元的超昂貴門票費,單單門票一場就得250萬美元,還要加上贊助廠商等等。而DEMO這邊則有700位付費進入的觀衆,門票費爲3000美元,若再有些網站公司真的付了18500美元搏一上台機會,賺得絕不比TC少。至少比目前來看,還沒有衰退的迹象。

今年的狀況呢,或許可從媒體參加狀況一瞥一二。據CNET這篇文章說,目前看起來,可確定的是DEMO已經贏得傳統媒體的青睐,有高達100多間正式媒體會派人到聖地亞哥,其網路創業中華爾街日報等等據說只去DEMO,不去TC50。但是,TC50顯然收集了更厲害的媒體──網路部落客們,五大部落客幾乎都以TC50網路創業爲重心。當然,仍有媒體如CNET、Wired、BusinessWeek,會派出兩組人馬出來。

看這些媒體就知道,DEMO與TC50的差別。有些媒體更清楚的表明,像BusinessWeek,就是派他們的電子媒體記者到TC50,紙本媒體記者則到DEMO。換句話說,服務年輕及重度網路使用者讀者的記者就到TC50,服務資深與輕度網路使用者讀者的就到DEMO。對他們來說,兩者都有缺點,DEMO的缺點就是剛剛說它是付費上台,好像不是最好的選擇(窮網站就可能上不去),而TC50的問題,則是它太個人風格,挂著「公平」的招牌,但卻把持在幾個人與幾個組織的手上,當然創業非常時期,這樣做也沒有錯。

但這場紛爭,讓我們想到一件事,網路是電腦與電腦的連線,這樣的模式從基層就讓「通路」這件事情不再重要,只要有實力,不怕人家看不到;只要有實力,不怕被老舊大廠給壟斷。但,網路上真的沒有壟斷沒有通路嗎?

如果沒有通路,爲何這些小廠商要拼命的想辦法擠進TC50?或,想辦法登上DEMO的舞台?

沒錯,確實沒有很大很大的廠商,所以你可以看到,目前在網路界,每個團隊真的都很小,不只是參賽的團隊,連VC都人數不多,部落客可能只有一兩個人,人少就有意見,意見加上人少,他們只會偏向一個。他們偏向的就是通路,現在的通路已經不是大廠之間談出來的,而是人與人之間綿綿密密的串在一起的了。

台長: 生活點滴
人氣(6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