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3-12 18:50:36| 人氣5,2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男女溝通大有學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說起男女之間的溝通,這可真是大學問,若是給它一個定義,或許我們可以說:「溝通是人際間有來有往的過程,交換彼此間相同或相異的觀點,其內容也包含彼此的情感和態度。」英文中的「溝通」(communication)演繹自拉丁字Communis,原意是:「分享、建立共同的看法」。在王政彥所著「溝通恐懼」一書中,對溝通所下的定義是:「溝通是一種過程,從事溝通的人可以兩人,也可以兩人以上;所傳送的訊息具有意義,經由多種管道的傳送,使溝通的雙方得到分享、關係發展等目的。」綜合上述說法,溝通存在四個特色:(1)溝通者、(2)溝通內容、(3)溝通是有目的或意義、(4)溝通是一個過程。

溝通就像是在打乒乓球一樣,對方打一球過來,我也回敬對方一球。但球賽有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分出高下,若是兩方旗鼓相當,可能會彼此互有往來,這樣的球賽往往是為觀眾所喜歡,無論是那一方有機可趁,做了一個殺球,對方若是無法招架得住,觀眾往往會給予喝采,我相信打球之人也會覺得精神為之振奮,打起球來更是虎虎生風。若我是打球之人,擊出殺球我自己也會雙腳跺地高呼一聲,一方面興奮,另一方面企圖藉此氣勢壓倒對方。然而談到溝通時卻是要避免殺球的出現,甚至發球時也最好避免發旋轉球,這常常引發我們在溝通上的誤解,甚至是溝通不良。

認識一對情侶,男的俊俏,女的則是妖嬌美麗。但是當雙方有衝突時,雙方的溝通就會變得極度不良。有一次他們在師大路用晚餐時,女的點了燴飯,男的點了可樂雞套餐,一切都看起來這將會是個美麗的夜晚。用餐的過程中,雙方愉快地交談著。當男的談到有關性別角色的新觀點,女方此時正專心的享用晚餐,似乎有些分神,因此當男方敘述完他的論點時,正期待著對方的回饋時,女方卻說:「能不能再重複一次!」男方的情緒似乎有些不悅,他隱約發現對方似乎不太尊重他剛才的分享。他感覺對方的眼神似乎並未直視著他,同時帶點輕蔑的眼神,因此他做下結論:「女友對於他所提性別角色的新觀點嗤之以鼻,是不值一說。」

但是男方強隱著怒氣,就再說了一次。這時女方剛好用完餐,已經開始比較用心在聽,於是對於男方的觀點有所意見,這時男方氣炸了,從剛才對方所表現出不尊重其想法,到現在完全的否認,男方覺得這晚餐實在吃得很難過,但又不願意在盛怒之下做出令人遺憾的事,所以就開始生悶氣。

吃完了飯,付了帳,就逕自離去,也沒有告知女友是否要送其回家,胡亂逛了一下,之後就送女友回家。搞到最後兩個人都生了一肚子的氣,女方不知道為何男友生悶氣,也不告知她到底要去那裡,像隻他的狗一樣,不把她當人看,他往哪裡,她就得跟著。

好在後來雙方彼此解釋清楚,女方並未要輕視男友的觀點,只是純粹希望先吃完飯再分享,以致一開始並未專心。而男方卻誤以為其態度是在輕蔑其看法,感覺自尊有些受損,因此就生悶氣,以避免盛怒之下脫口說出不堪入耳之言詞。其實雙方都並沒有錯,錯的是雙方都誤解了對方在非語言上的溝通,甚至在語言上的溝通並未清楚表明各自真正的想法,以致原本有交集的線,因著誤解逐漸走向平行線。所幸透過澄清誤會,才使真相還原。

後來的發展是他們雙方同意,如果男方又再生悶氣,由於男方生悶氣就說不出話來,於是就以敲桌四下做為提示,告知女友:「我生氣了!」那女友就知道有事情發生了,由於女友較願意拉下臉說話,所以她會澄清一些誤會的觀點。澄清完之後,雙方互說對不起,同時雙方各自買對方喜歡喝的飲料以為賠罪禮。男方喜歡的是可樂,女方喜歡的是木瓜牛奶,因此原本會是彗星撞地球的劇本,現在成了快樂兩人行。

聽到他們的故事,我自己也上了一課,畢竟溝通除了語言的部分,非語言的部分也佔了很重要的部分。當然,彼此間若是價值觀不同,更是會因為價值觀彼此不一致時,產生更大的衝突。有一對夫妻,太太希望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因此會規劃孩子的教育計劃,平常還會送孩子去英文補習班,希望孩子不要在起跑線上輸給別人。反觀先生是無為而治,認為孩子會自然長大,然後自己做決定,他希望太太不要太過操心。幾次衝突之後,太太覺得很失望,感覺與先生溝通像是在跟空氣講話,有去無回,一點都沒有心心相映的感覺。

碰到這樣的狀況,聽起來似乎是沒解了,不過若是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溝通型態,稍做調整,相信這會有助於彼此間的溝通。

家庭治療師薩提爾(Virginia M. Satir)提出五種溝通型態:(1)討好型-總是用討好或逢迎的方式,試著取悅別人或向人道歉,完全不顧自己的感覺;(2)責備型-處處責備別人,吹毛求疵並且專斷;(3)電腦型-所說的話都是道理、分析和解釋,容易長篇大論;(4)打岔型-說話言不及義,對別人所言所行的反應皆非重點;(5)一致型-真誠的溝通,彼此有觀念及情感的交流,但又不流於以偏概全。前四種溝通,可以說是溝通的不良型態,而最後一種溝通才是真正的溝通。

上述那對夫妻在經過解析之後,發現妻子常使用責備型的方式來譴責丈夫的不盡責任,對孩子不聞不問;而丈夫也了解到自己常用討好型溝通來取悅自己的妻子,即使知道自己在價值觀上與妻子有差異,也不願意因此好好溝通,就只有表面上討好妻子的所做所為,但私底下卻是無言的抗議。終於這對夫妻在經過諮商的協助下,尋找到一個妥協方案,讓彼此不因為價值觀差異過大而影響了孩子的福祉。

要達到一致型的溝通模式,最好是勤加練習,練習一種所謂地「我訊息」語句。「我訊息」語句包含了三個特色:(1)具體指出一個特定行為、(2)陳述此一行為對於個人的具體影響、(3)陳述心中被引發的感受或是自己個人的期望。例如:「我感覺很難過,因為你從剛才到現在都不說話,這讓我感覺好像你正在生氣,能不能將你的沉默化成語言,讓我知道你的想法。」這樣的表達會遠比在盛怒之下罵對方是王八蛋、神經病、負心漢等語氣來得好,同時更能促進彼此的溝通,使其對話成為有意義。

然而在溝通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吵架,因此有技術地吵架,將可有效避免將吵架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六點原則提供各位:

1.吵架時只針對所引發的事情溝通,勿將以往的舊帳或情史翻出來,否則會形成雪球效應,越滾越大。

2.不中傷對方,例如:你是一隻大肥豬、你神經病…等。

3.若有喝酒或嗑藥,決不吵架,以免發生危險的事。

4.不讓怒氣留到第二天才解決,最好能在夜晚就寢前澄清彼此的觀點,並達成共識。

5.若是有任何一方的氣勢已有漸漸失控的現象,最好提出「暫停」,30分鐘後再由提出暫停的一方重新提出溝通。

6.如有一方知道自己有錯,立即承認錯誤,可以將傷害減至最低。

參考資料:
薩提爾、吳就君譯(1994):家庭如何塑造人。台北:張老師。

薩提爾、吳就君譯(1983):如何接觸。台北:時報。

王政彥(1991):溝通恐懼-面對人際溝通的焦慮與害怕。台北:遠流。

黃迺毓等(2001):Before you say “yes I do”-婚前教育手冊。台北:宇宙光。

Walton (1989)、譚家瑜譯(1994):有聲有色做溝通。台北:天下。

台長: 丁介陶/George/說故事的人
人氣(5,2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愛情婚姻 |
此分類下一篇:找女人,請走這邊!
此分類上一篇:愛情的不知不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