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28 12:06:41| 人氣55,301|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筆記:安隆風暴】當企業詐欺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安隆風暴】

安隆(Enron)企業於2001年12月2日宣佈破產,為美國華爾街及金融市場帶來重大的衝擊。ㄧ個曾是許多人夢寐以求進入的公司,卻因為詐欺、做假帳、從事不法勾當,在公司資本被大幅掏空後,於是只能倒閉關門。影響所及,20000名員工失去工作與醫療保險,平均所得資遣費僅4500元。相較於高階主管所得紅利5500萬元,簡直是天差地遠。在2001年,員工損失12億退休基金,退休員工則損失20億元養老基金,但安隆的高階主管卻能出售1億1千6百萬的股票。這些數字的比較看在員工眼裡,真是心如刀割,多年的青春與心血盡皆付之一炬。除此之外,連帶知名的安達信會計公司也因此停業,2萬9千名員工的生計受到影響。

從《安隆風暴》一片可以得知,安隆會倒閉剛開始是驕傲,然後轉變成自大,漸漸地公司裡無法容納異己,加上人心貪得無饜,於是美國史上最大的企業醜聞案也就發生了。其中的核心人物為肯恩‧雷(Ken Lay)、傑夫‧史金林(Jeffrey Skilling)、安迪‧法斯陶(Andrew Fastow)、路白(Lou L. Pai)、克里夫‧貝斯特(J. Clifford Baxter),他們成了公司詐欺的元兇與始作俑者。當然,安達信、摩根大通、花旗、美林證券都成了幫兇,刻意傳播安隆前景可期的訊息給投資大眾,使得熱錢滾滾而來,殊不知安隆早已日落西山。

【有用的白癡】

安隆於1985年成立,肯恩‧雷靠著其綿密的政商關係,尤其是與德州的布希家族交好,再加上其冒險與大膽的投資,使得公司營運一片大好。使得安隆曾列名全美第七大企業,資本額有700億美元。然而,這家公司視金錢至上,強調物競天擇,公司內員工彼此互相較勁,毫無仁愛之心。公司內部有績效審核制度,每年砍掉落後的15%人力。這些都可歸功於傑夫‧史金林的點子,他甚至想出當日市價會計原則(HFV, Hypothetical Future Value Accounting),使得公司的利潤源源不斷,這也造成公司股價居高不下。

安隆的股價只升不跌,當然有記者會注意到這奇怪的現象。財富雜誌的記者貝絲妮‧麥克林(Bethany McLean)曾針對安隆的股價為文發聲,但卻被安隆的高層人員質疑。因為其它的雜誌則是盛讚安隆創新的經營為公司帶來可觀的前景,而貝絲妮‧麥克林膽敢質疑其公司的股價過高。因此,這篇文章並未帶來廣泛的迴響。當然也有美林證券的分析師注意到安隆的財報並非完全透明,但很快地,安隆運用其關係,讓美林開除了該名分析師。

這也就讓人不禁感嘆,投資銀行應該是為大眾把關,卻反過來是為企業護航,枉顧投資者該有的權益。在影片中,這些律師、會計師和投資銀行被稱之為有用的白癡,真是一點也不為過,他們每週收取一百萬美元的報酬,最後卻只淪為蓋橡皮圖章,沒有一點稽核與驗證,難怪至終都要出事。

【Ask Why】

當安隆投資印度與寬頻的事業失利,看似要沉船了,他們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拿加州政府開刀,不預警地停電,此舉迫使加州政府必須付出高額金錢300億以獲得必需的電力。之所以會這樣,安隆的高層深信自由化市場的可貴,正因這樣,聯邦政府也相信了此種說法,最後任由電價狂飆,有的企業還因此倒閉,這還真是多虧了安隆企業所提倡的自由經濟。

無獨有偶,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Alois Schwarzenegger )也在這時崛起,擊敗當時在任的葛雷‧戴維思(Grey Davis),順利成了加州第38任的州長。電價的狂飆成了壓垮葛雷‧戴維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究其緣由,安隆始終都是幕後黑手,以大眾民生需求為賭注,從中賺取不法利益,這真為自由經濟打了狠狠地一巴掌。

畢竟夜路走多了,還是會碰到鬼,公司內副總裁雪倫‧華金斯(Sherron Watkins)發覺公司經營有異,於是成了「吹哨者」(whistleblower),揭露安隆內部黑幕,於是安隆開始江河日下。安隆終在2001年12月宣佈破產,在此之前,安隆高層早已將個人股票出清,自己海撈一筆,但底下的員工卻仍傻傻地相信,他們未來生活的保障是在安隆。這些員工一如片中所說,他們沒有問足夠的“ask why”,以致於盲目地跟隨公司領導者,大量買進安隆的股票以保本,最後證明當企業詐欺時,員工永遠是備受欺負的一群人。唯有自己罩子放亮,看清企業奇怪的舉動,避免自己受害,所以要常常“ask why”!

台長: 丁介陶/George/說故事的人
人氣(55,301)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電影筆記:登峰造擊】夢想的代價
此分類上一篇:【電影筆記:我愛上流】在失業逆境中反敗為勝

taz
我記得,在Jim Carrey 2005 年拍的 《Fun with Dick and Jane》裏,也有一群前安隆員工參與拍攝。因爲那部戯好像就是嘲諷安隆事件的喜劇版。
2007-11-28 18:08:42
版主回應
在《我愛上流》的片尾,的確好好嘲諷了安隆企業,但看了其實覺得很可悲。安隆企業是個非常惡質的公司!
2007-11-29 00:35:50
噗嗍
對, 這種惡劣的企業經營者真的是罪該萬死...
2007-12-02 17:11:53
版主回應
認同+1
2007-12-03 23:27:29
Taz
沒良心的企業站不穩的。

在Bee Movie 裏安隆又再一次被揶揄了。
果然活該!
2007-12-02 21:54:47
版主回應
安隆真是倒了八輩子的楣,到處被人揶揄,最近看《風雲人物》,Robin Williams也揶揄了安隆。
2007-12-03 23:28:59
小宇
安隆案是華爾街在金錢利益上之&quot不可能的笑話&quot的名產。當大大小小的銀行說著他們不知道安隆的把戲時,等於是把自己的專業知識水準降低三級,像是高中老師對高中生隨口說說的敷衍話。而無辜的受害者莫過於相信自己公司的員工,這群廣大的受害者不但失去辛苦賺來的錢,也沒有因為是無辜的受害者的身份而穫得賠償。相信自己公司的股票會漲沒有不對,但是透過安隆案得知:擁有一堆賺錢的股票不等於自己很有錢途,要把它們賣掉變成自己的錢才是真的有錢途!
2007-12-04 22:53:03
版主回應
那些銀行其實是共犯結構,把投資大眾當傻瓜看待,所以那些銀行應負連帶責任。

就連安達信會計公司妨害司法,而被停業。所謂「誠信」,在這些人的眼中,恐怕是視之如糞土。

員工真的要眼睛放亮!
2007-12-06 10:29:24
zen
悲哀的是
台灣掏空的企業那麼多
卻沒有半本書批判 更別說電影小說了....

什麼都要靠別人的批判成果 再轉用到自家土地上來
這就是台灣現實的困境阿

連自己都無法認識自己的土地 又如何預防錯誤不要發生?
2007-12-06 00:21:07
版主回應
認同,而且台灣掏空的企業,那些大老闆都很少被真正定罪,或者是審判時程拖很久,這也讓小老百姓心頭恨得癢癢,卻又無能為力。

Zen很有心,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寫這樣批判的書呢?
2007-12-06 10:24:1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