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16 15:50:44| 人氣7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還好,我們「擁有文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對景傷情,亦或感時抒懷,文學家總能以其敏感的心思,發現生命及其週遭的細末變化,也因此成就了一部又一部深刻人性的作品來。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如蜂蟻般忙碌營生的當下,「文學」之於人們到底有著怎樣的價值?

  回顧中國大陸文革時期,大批的知識青年被下放農村勞改,即便是老舍、沈從文這些早已成名之作家,也必須在嚴厲鬥爭下,被迫放下筆桿,扛起對其來說重逾千斤的鋤頭。但是,文學創作依然持續,卻早已脫離人生最動人的部份,文學創作服膺當權者心意,成為政令宣傳的一種粉飾。實際上,其精神內蘊已是荒蕪。

  英國歷史學家阿諾爾德.湯因比(Arnold J.Toynbee)博士認為文學創作的目的,須是對於人類生活各種事實及問題的關注,甚而提出文學的本色是率直而勇敢的。據此,池田先生進一步談到文學創作的自由,應立基於對人生的真摯態度,或關心人類苦惱的某種動機。

  當魯迅目賭近代中國人的慘況時,痛切地認為,拯救「愚弱國民」須從改變精神著手,而除了文學外別無他途!池田先生曾如此談及魯迅:「我從魯迅明亮的眼睛所感覺到的東西,也是他那看透民族本質的敏銳視線。他不要任何稜鏡,而是要凝視現實本身。他在談論人的時候,也是剝掉粉飾的外衣,逼近民眾的原像」。此番對魯迅深刻認識的言語,也正是我們希冀透過文學所獲得的──更深、更精地去正視人類生命本質。

  到底,文學有何價值呢?這時,不免令人想起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秉持人道主義精神所創作的《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在這部宏篇巨秩中,雨果不僅謳歌人性善良的高貴本質、及漫漫黑夜中懷抱黎明必來的希望,更因其塑造了一個個迭遭慘境的角色,呈現當代酷吏苛律下,廣大民眾掙扎求生的群像,深深震撼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使得讀此書者,捧讀時不禁辛酸悽惻,掩卷後不免深思長嘆。具體影響上,這部小說更成為19世紀法律及社會改革的重大推動力。

  雨果於《悲慘世界》序言中這樣寫道:「換句話說也是從更廣的意義來說,只要這世界上還有愚昧和困苦,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用的。」這段言論背後所蘊含的真實精神,正與湯因比博士的主張一致,即文學應該堅決和人生的各種罪惡與困難針鋒相對,進行抗爭。至此,當人們在認識文學的作用時,已無須拼命呼籲文學不死,而是慶幸,當人類身陷各種困境與黑暗時──還好,我們「擁有文學」!



註:
《悲慘世界》序言:「只要因為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還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為地把人間變成地獄並且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只要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某些地區還可能發生社會的毒害,換句話說也是從更廣的意義來說,只要這世界上還有愚昧和困苦,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用的。」


(2009年4月號《羅盤針》)

參考書籍:
1.《展望21世紀》池田大作、阿諾爾德.湯因比 正因文化
2.《尋求新的民眾形象》 池田大作 正因文化
3.《吶喊》魯迅 里仁書局
4.《悲慘世界》維客多.雨果 遠景出版社
5.《世界文學名著導讀(中)》方洲 華文網

台長: 沐龍燭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