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04 01:28:48| 人氣794|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與自然】我的家在何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61003

人生總有許多不經意的巧合。

記得小時候,父親總會與我們說他過往於彰化大村的故事,然而,那些故事對我們來說好遙遠,時間與空間都好遙遠,遠在半甲子的歲月,遠在數百里的土地。

「我們以前那有這樣,一見到阿公就要趕緊跑去躲起來……」父親總是如此開頭。

那些故事我未曾親身經歷過,而父親又常常用他過往的故事,當成耳提面命、敦敦教誨的題材,不知為何心理上便漸次生成一種抗拒的力量,強迫自己區隔時、空的不同,而這錯置的效力作用之下,也讓我難以體會父親走過的那個年代的辛勞,以及自己頑皮胡鬧的小孩心性所帶給他的疲憊。

父親於我還在媽媽的肚裡,便在台北新莊添置其人生的第一間房子,以迎接他們的第一個小孩,這間房位在一棟公寓的最上頭。我的年幼歲月便在新莊,這個當年算是台北的郊區,草地、沼澤、廢耕田,半自然的環境中渡過。

人都是自我中心的,然而,我們是從何而來的?

一直以來,我對於彰化大村的那一片土地不太有感覺,然而,對於新莊當年那個半自然的環境確是熟悉不過,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異地的生活,我開始發現有一些改變在我的心頭醞釀,那片存在心中的小小土地似乎又隨著自己經歷的時、空有所增長、擴大。

近幾年的清明時節,每每回到父親的那片土地,總會探尋他們與這塊土地的故事。今年二月十九日與叔叔回到大村拜祭先祖,爾後幾星期,又一同前往溪湖拜訪姑丈與姑姑,這幾次的回鄉探訪,亦去他們昔日,如今已是倒塌不見的舊厝與
雜草蔓生的田地,隨著叔叔的介紹說明,有一種感動,感動著這裡曾是我的家人們的故土,我想要把這裡的故事與家人的故事整理出來。

這個周日,原訂晚間去聽林媽利醫生的演講,講題是【台灣族群的遺傳基因】,說實在的,我對這個講題的內容純粹好奇著,然而,我究竟對基因這方面的知識仍然未解,冒然前去會否落的鴨子聽雷的後果,誠不可知。那天,近中午時分,好友蛋小姐來電,說是一個影展來到台中,於下午在中市南區圖書館播放湯湘竹導演的紀錄片【山有多高】,想著晚上已是要到台中市一趟,不如就連著二個活動。

沒有想到就這麼巧合的,這一天,將二個不太相同的議題,卻同樣探索著一件事情,相互串聯起來,也一邊串著我想去探索自己家鄉亢奮與哀傷的情緒。

湯湘竹的「湘」來自湖南,是父親往日的家;「竹」來自新竹,是導演幼年的生長地。片中導演隨著老父回到許久未歸的湖南舊地,然而看著滿是「湘」字的景物,導演並無太大感覺,他也從中開始思索自己的家又於何處?(註一)而未來他的孩子又會如何?

影片後段,導演尋問著父親是否會想要再回來,父親說:「不會。」人事已非,連昔日的舊厝都已經改建。而我也想著大村的那塊土地,父親與年近百歲的阿嬤,不知又會有什麼樣的感觸。

若說下午的紀錄片是從自己的生命開始探索,那麼,夜晚的演講則是從族群的面象切入探討。

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究竟來自何方?

過去研究依靠語言學來做區分,然而,語言的變化的如此迅速,就如同台灣的政權變換之速,林媽利以科學的方式,利用組織抗原(HLA)來進行族群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而得到在台灣的原住民、平埔族、閩南人與客家人的源頭,然而,目前所得僅只是一個大尺度的面象,需要深入追查與探究的還有很多,畢竟,台灣是一個族群大混雜的社會。

這一個演講得知台灣有一群人默默的在做著這些事情,而林媽利的純樸與謙虛的態度,腳踏實地的做著這樣的研究,著實另我感佩。而我的源頭又來自何處?曾聽聞父親說我的曾祖母由大陸來到台灣,而在前幾代之中,曾經有客家人出現在我們的家族血統之中,然而,也僅是如此。

大與小的尺度在一天之間呈現,讓我驚奇著。而今年七月來到生態學研究所,其中的一門台灣學專論,期末報告即是區域拓殖史的調查與研究,我即將調查何方,答案應該已是不言可喻。

什麼叫做家?

陳玉峰老師在台灣自然史的課堂中說的好:你只要站在高處看,就會有所存疑。一個人一生花大半輩子,買了一個房子,把自己圈禁起來。

家若是指台灣,然而,每個不同種族的台灣人都說這裡是自己的土地,每個人都說「這就是愛台灣」,然而,什麼叫做家?什麼又是愛?我們又對這塊土地又了解了多少?貢獻了多少?

我們的家在何方?


PS:

註一:
湯湘竹導演謂之為鄉愁,我於此處將其轉換成家。
參見其【山有多高】故事大綱:「如果每個人對生命源頭最初的記憶,也算是鄉愁的話,那我的鄉愁又在哪裏?跟著父親的鄉愁回到湖南,迎面而來的湘字,郤引不起我太大感覺,我轉身朝另外一個方向,腦中浮現出青青的山林之路,這讓我想起了最初的童年記憶....。」


相關聯結:
1.EGG小姐於她BLOG寫的【家】:http://www.wretch.cc/blog/eggwalk&article_id=4646014

台長: 紫風車

circle
有深有廣 有近有遠
讓人重新省思自己的家

很有感覺的一篇文章

讓我想到的是

大自然 在我們出生時陪伴著我們
在我們一生中 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生命結束時 回歸於它

那麼 大自然 是我們一直以來也是最終的家
2006-10-04 11:25:44
EGG
看了你的文章
我情不自禁的也寫了一篇關於家的文章
http://www.wretch.cc/blog/eggwalk&article_id=4646014
怕不自覺的抄襲了所以在初閱你文時不敢太仔細
直到寫完才連上來在細細的看

有趣的是
現在的你學生態我搞教育(哈哈)
所以我們的文章一開始好像(恕我是看了你的文章才有感而發的啊)
但是最後的走向卻差很多...
2006-10-04 14:59:09
紫風車
TO:circle小姐~~~
跟人家說深遠近廣在那邊啦!我怎麼看不出來~~~
我昨晚可寫的很混亂~~~不過,寫的很晚,懶的在釐析了,就放上來了~~
承蒙妳的誇讚了~~~呵呵~~~
只是妳的結論下的好快啊………我還在想哩!~~~^^
妳若對自然、土地認同有興趣,陳老師最近寫了一篇我覺得還滿好看的文章,妳可以去看看喔~~~
里山迴旋曲(陳玉峰老師):http://ecology.org.tw/enews/enews153.htm

TO:EGG小姐~~
其實我覺得沒有生態或教育的差別哩!
尤其是生命的東西~~~
而且,我們所寫的都是由我們的生命情境,
融入在我們的感知去抒寫出來的,
所以我覺得由追溯本源來看,其實沒有多大差別~~~
雖然妳說最後的走向似乎……~~~呵呵~~

然後,那個家或許也是「我」的轉化~~~
家是家,亦不是家~~~
然後,就像妳所說的,這東西那有什麼答案~~~
有的僅只是人們所自我選擇的生活型式而已~~~
然後,忠於自我~~~寫出自己的故事~~~
什麼是家??我持續在思考………
(呵呵~~~還是不要有答案比較舒服,等我老一點的時候再說吧!^^
,然後,事實上我的家寫的很亂~~哈哈哈~~東跳一點,西跳一點,我是這麼覺得的啦!
PS:自己把某一句刪掉了,在妳那邊還留著那一句說)

看了妳的這一篇型式,讓我有要起雞皮的感覺~~~
怎麼格式跟人家的這麼像啦~~~我要版權啦~~~哈哈哈~~~
EGG小姐消失了啦~~~~人家不依啦…………><
(一個回覆放二邊,這個還滿不著的~~哈哈~~)
2006-10-05 00:04:45
發人反省的文章
我比較有感覺是陳玉峰老師說的話:一個人花大半輩子...把自己圈禁起來.
還有你說的家的答案只是人們所自我選擇的生活型式而已.
那麼我選擇的生活形式是什麼呢?
像流浪一樣的生活吧,我想.
2006-10-11 14:42:36
甜甜喵
你跟我說你在進行彰化區域拓殖史的研究時
也建議我可以試著做做花蓮的

其實我有點抗拒
我不知道我是哪裡人
說是花蓮人,但又不是那麼土生土長
好吧,我在埔里出生,卻住到三歲就搬到台北
後來陸陸續續 又搬了好幾次家

對這些住過的,或是現在住的地方我沒啥歸屬感
也不知道到底 哪裡可以稱為”家”

也因為現在的家 其實瀕臨破碎
所以 只能靠自己慢慢的 把家製造出來

家的定義 其實只有我所在的地方
其他人 充滿太多變素與不安定

所以
家阿...就這樣了
2006-10-12 00:01:16
紫風車
TO:丹~~~
流浪,那麼就好好享受那種漂泊獨有的感覺吧!
在流浪中去看見自己,也去看見別人~~
那麼,流浪就非在流浪~~~而是妳獨有的生活方式~~~加油加油~~


TO:喵~~
呵呵~~所在的地方就是妳的家!
那就好好享受妳自己定義的特有的生活形式吧~~
至於,是那裡人有沒有那麼重要,是不是土生土長,等那一天想到,或沒想到,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
對於我,我現在很享受在尋找資料,準備田調,把那個消失的歷史,破碎的知識慢慢填補起來的過程~~~(不過,有點擔心正業被我遺忘了……^^)
越做越覺得有趣哩!雖然也不知道做的出任何成果否,可是就是很好玩~~~呵呵~~
2006-10-12 00:41:3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