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1-30 11:37:24| 人氣11,0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菩薩六度萬行法:一貫解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菩薩六度萬行法:一貫解義 興毅忠信

黃檗禪師云:「無始以來無著相佛,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 次第,無始以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與眾生一心無異,猶如虛空無雜無壞,如大日輪照四天下,日升之 時明遍天下,虛空不曾明;日沒之時暗遍天下,虛空不曾暗,明暗 之境自相陵奪,虛空之性廊然不變,佛與眾生心亦如此,若觀佛作 清淨光明解脫之相,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得菩提,為著相故。唯此一心更無微塵許法可得,即心是 佛,如今學道人不悟此心體,便於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 皆是惡法非菩提道」。

(但要清楚甚麼是無著相,而不是無相)。

又 云:「著相造惡枉受輪迴,著相造善枉受勞苦」。

金剛經妙行無住 分亦云:「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菩薩不住相布施(金 剛經以布施涵蓋一切) 」。

師尊師母所傳一指妙法,即是由體發用而行六度萬行,非屬有為造作,而是率性之一貫大道。孔夫子對於人不能行率性之道而感嘆言:「人莫不飲也,鮮能知其味也」。 又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故目前修道者大部份可以 說忘本求末,為功德而行修道之名,不知「本自俱足」與「本立道 生」之真諦,真是悲哀!

修學沒離開乘與乘的範圍,一個是「用」一個是「體」, 二者主要目地是取証於「一理」一真法界、不二法、第一義諦,也就是一貫之道。名詞會因時代的環境之不一樣而有所不同之稱謂, 但見聞覺知之心沒有不同,此心不因時代之不同而有差別,也不因 老少、語言而有異,更沒有宗教的分別相,而且佛與眾生皆平等不二,同俱此心,所差別只是在運用之不同,也就是在運用之關鍵上, 佛在緣起境中取証一理實法,也就是緣起不二心,而眾生即在緣起時不了解性空,而執著有、無二法,隨緣境而起妄想執著,故修學貴在明體達用,也即是通宗合教,若明教而不能通宗,即是不能因 用求體,如此只是佛之學語人,即為法華所轉。若明宗而不能合教, 即不能體用不二而行菩薩道,達到究竟成佛。故修學者必須通宗通 教,宗教合一,才是究竟佛道。

至於如何去取証,則不一定要在經典上才能取証一貫實義,經典是讓我們體會,但經典並非即是佛、即是法。因為經典只是白紙 黑字,並無實義。法是在我們的自心,故云即心即法,心生法生。 但又不能離開說法和名相,假使離說法及名相,見聞覺知就無所 依,因為見聞覺知是由心所起,隨緣所起才有見聞覺知,若沒緣境 見聞覺知也沒有痛苦或快樂可說,也沒有菩提和煩惱可言,故佛與 眾生則是由此見聞覺知所應用中去分別出來的。

參學修証只要一心一意,並不一定要在廟寺或道場中,因為每個人都有一間活的佛堂,在各種因緣中都能體會【一貫實義】真實 的意義。因為生活即是道,有心之所在即是道場,這才能符合傳道儀式中所言「當前即是」的含意,故修學的關鍵只在當前運作見聞覺知是否不二,而見聞覺知是超越時空對待。自有人類以來,見聞覺知未曾改變,世間一切有形有象不斷在改變,卻不能把見聞覺知應用的位子轉變。

自古以來,吃是嘴聽是耳,科學再進步亦不能改變,見色是眼,聽聲是耳從來沒有改變(除了佛能超出去將六根化為一精明之外),因為見聞覺知是沒有形相,不會被時間淘汰,而有形相的東西是不斷的在改變和淘汰,因為科學家所能了解只是氣和象,對於理和本源無法去清楚,所謂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限於意識界內。

故言人類皆活在「意識的監牢裡」。好比人類每日 離不開見聞覺知的應用,卻不知見聞覺知的由來,若不知見聞覺知的本體即是真如本性,就無法「即用求體」及「明體達用」,就變成隨其見聞覺知而分別取捨,對待二法就跑出來,而產生對聲、色、 貨、利之執著,這樣是忘本逐末,脫離本來【中道一貫】意義,就 變成落邊,落於有或無「如有聲才說有聞,無聲說無聞;有見到物才說有見,無物說無見等等之顛倒」。未能體會聞性、見性之不生滅,而隨聲逐色而生滅不已。

故中庸云:「是故君子慎乎其所不睹, 恐懼乎其所不聞」。

此言性真處於吾人形殼之中,而所以發明昭彰者,不出見聞覺知四者而已,吾人悟道不可離此見聞覺知別求,然知覺必待物之緣起而後顯,故其用近而窄,至若發於見者,在眼則能容天地,發於聞者,在耳則能聞十方,是吾人性德廣大高明之用, 而發於見聞之際者,最為昭著,而得失之機,聖凡之辨,正在於此, 欲令吾人不離見色聞聲處做功夫最親切耳。且戒慎恐懼乎不睹不聞者,然可睹可聞者色與聲也,不可睹不可聞者精一之性也,惟其寓於尋常聲色而不流於聲色,即是不隨聲色之生滅而生滅,是則雖見雖聞而有不見不聞之不生滅性者存焉,是乃本吾性德全體大用之中庸也。

今人日用尋常見色聞聲之際,只知有可聞可睹之聲色,而不知 有不可睹不可聞之性真,此所以大道昭昭於見聞之間,吾人日用而 不知,由不知故流於聲色而不返,流而不返則日習近於情,情近而 『性真』日離。

故曰:「性相近,習相遠也」。

是故【復性】之工夫就在日用見色聞聲處著力,切要正當見色聞聲時,先向不睹不聞處立定腳跟,決不可隨它聲色流轉。不流轉處,其性不期復而自復矣。

此則古人云:「即此見聞非見聞」。

在塵不染塵,心如太虛無 所倚著,此所謂:「允執厥中,黃中通理是也」。即是一切見聞覺知,聽自體性自在運用。

楞嚴經亦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所不及」。

即是於緣起處不生情見,隨事應機,而不有應機之見在。

本淨禪師云:「見聞覺知無障礙,色香味觸常三昧, 如鳥空中只麼飛,無取無捨無憎愛,若會應處本無心,始得名為觀 自在」。

故聖人佛祖為了指點眾生本來所具備的覺性而出現於世,藉用 種種機境,如棒、喝等等,為使眾生能於當機啟悟本心本性,取証無生法忍,達到究竟佛地。所以古德云:「人人自有還家路,只在當前觸機處」。

所以了悟心宗是最上乘之法門。眾生若能在隨緣的 當前見聞覺知與其本性達到不二,就是「花開見佛悟無生」。

禪宗 有偈曰:「禪解心宗最上乘,此心應有認分明,識神滅卻知心處, 般若之心始認清」。此說明識神停止活動就是真心顯露之時。運作 見聞覺知就是在應用而沒有識情的活動,這就是本來真性直覺的反應,這樣【般若心光】才能認清楚。故諸佛為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就是指引咱們能夠了悟自心本性,解脫生活上的痛苦,這叫做 大事因緣。

佛與眾生只差別在迷與悟,也即是在見聞覺知的運作,若能維持現量,轉識成智,無能所對待就是悟,謂之一真法界,即是佛。若在見聞覺知上生心起念,分別執著,能所對待,即被見聞覺知之 識所轉,謂之迷即是眾生。故吾人修學就在此見聞覺知上去取証不 生不滅性,不要身外去找佛、求法。

古德云:「迴光返照」。

這才會有信心去肯定    師尊師母所傳的一貫妙法之尊貴。各教經典都是應緣應時節而作種種比喻的方便法,無非要啟開眾生心體之無住心相。

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我們求道當時,    師尊師母當 機直指,叫我們「二目要迴光」見本性悟入心體,這是當機直指見性與經典所說的開悟見性,同樣是法,但一個是直指現量,一個是經教比量所說的,因為凡是言說皆是比量,不及直指之尊貴和價值。我們一貫弟子對此點應該要清楚,才得堪稱一貫弟子,所以實証此現量不可思議的心體,才不會被經教葛藤所縛,

古德云:「不再被天下老和尚所矇騙」。否則釋佛的教法如何講得完,故若能對當機一指有清楚,就等於把三藏十二部經都轉過來了。亦即是六祖 云:「悟時轉法華」。

修証是沒離開體用不二,「一貫」真正的意義,在   師尊師母直指當下若不了悟,就要在日常因緣路上,見聞覺知處去了悟,體証一貫不二。

古德云:「因緣悟入處,自性本如如,了得識情淨,空中生妙機」。

此即是在遇緣當下能達到心境不二,不起攀緣心,就是體用不二,與本性相應。佛就是由此產生的,若沒有當前的因緣境, 也就沒有佛與眾生之差別。所以因緣當前處理得好,就不被境緣所轉,自性乃是如如之境,識情若淨盡,咱們的心自然沒滯礙,則不著見聞覺知也不離見聞覺知,在塵離塵,在聲色離聲色,這便是遇緣生妙機,可以豁然貫通頓契本心。

由上可見,見聞覺知是修道人最大的關鍵,佛與眾生之轉捩點,悟道即在各因緣路上,不論士、 農、工、商或是鳥語花香皆可著手了悟體會「即妄即真,即真即妄」, 真妄不二之理,以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為而無為,這才是真正目標和一貫宗旨。

今逢大道降世普傳天下,凡是有緣者皆可求道,但若未能應緣去了悟『本心本性』,則枉費入寶山空手而回,如此則謂有緣無份, 今時下一貫弟子大部份皆是有緣無份,真是可惜之至。

此輩又如何去體會一貫道之尊貴與殊勝呢?又如何了解孔夫子所云:「朝聞道 夕死可矣」之真實義;又如何體會求道當時所說:「這是真明路, 了劫還故鄉」之所指。

一貫道弟子趕快醒一醒!三千六百聖,四萬八千賢在等著我們。一貫道不僅勸善渡人,而是上天之大事,即是「自性收圓超生了死之大道」。若執迷造作為功為德,此心也是造生死因,所得的果也只是萬八年之福報而已,又如何辦理收圓大事。

一貫道弟子們,不要再分門別戶,團結起來,創造大同世界,建立彌勒淨土。佛說:「若有自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若自無縛,能解彼縛,斯有是處」,所謂縛者,凡是有執著的心、取捨的心、造作的心等等對待之心皆是縛,無此等心即是解。若自有縛如何去行度生救世之大事?   師尊師母所傳一指妙法若未能了悟,又如何去解縛?自心本性若了悟才是真正解縛之菩薩,亦才能行菩薩道,達到成佛之道。

 

古德云︰「若悟無心具足六度,若迷斯心,六度如盲,何故無心為根本,不悟無 心布施,一世受榮後受殃債,不悟無心持戒,上生欲界,還墮泥犁。 不悟無心忍辱,報得端正,不証寂滅。不悟無心精進,徒興生滅, 功不趣真。不悟無心禪定,但行色天,不復法界。不悟無心智慧, 善解語義皆成有漏。悟斯心成就萬德,迷斯真心功行虛設」。故切忌當頭舉心動念,便墮泥犁。

若當下【歇】即是,正【歇】之時,諸念皆空, 當此諸念皆空之時,『這箇』是甚麼?可以大悟。古德云︰「夫人 學道莫貪求,萬事無心道合頭,無心始體無心道,體得無心道亦 休」。又云︰「尋牛須訪跡,學道訪無心,跡在牛還在,無心道易尋」。

 

台長: 福哥
人氣(11,0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道場-道義 |
此分類下一篇:八正道-「正見」一貫解義
此分類上一篇:合同:禮拜恭敬 平等心行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