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11-30 11:01:11| 人氣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揭幕時刻的美好––《文學、 社會與歷史想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早上七點多的的速食店,
幾個等人的學生和照例一定會有的老伯伯,
還有穿著制服,忙著開店準備的店員們。
他們擦擦洗洗,手腳迅速地動著,
人們輕聲地點著餐,櫃檯裡也不像尖峰時刻般地嘶喊吼叫,
每個人的身邊像是多了個光圈,柔柔的、愉快地享受著食物,
在這種情境下,看著《文學、 社會與歷史想像》,心情可想一般。

這本書收錄了楊照解嚴前後對臺灣文學史的評論與思考,
其中蠻多是他在美國求學、在不同土地上汲取養分的同時,
橫跨海洋、持續不懈地關心臺灣的文學與社會脈動下的作品。
裡頭有多篇精采的文章,像是對「大眾小說」重要性的闡釋與建立,
反駁五○年代是反共文學、六○年代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僵硬分類,
以及解析鄉土文學與「三三」之間共同騎乘的文學行動主義等等,
今天看來仍然擲地有聲,
對於了解戰後臺灣文學史的特性與面貌,具有獨特與值得繼續深探的價值。

其次,除了吳錦發之外,這本集子還收錄了對朱天心與張大春的多篇評論,
有別於其他人從國族論述的角度分析朱天心,
楊照巧妙地以雙魚座來對映朱天心既活潑變動,卻又固執舊有立場的風格,
很能讓人快速理解朱的焦燥與矛盾,並珍視她的文學創作力;
對於還在《大頭春》、《我妹妹》、《大說謊家》時期的張大春,
楊照從文學理論的下手與他正面交鋒,
類似「是設計家,而非文學家」的字語也許略為苛刻(評大頭春),
但是楊照將我們引入一個書寫真偽/權力/價值的圈子,
讓我們在欣賞他質問張大春文學的本質是什麼時,也質問我們自己。

自覺帶著市井底層經驗的青年寫作者,沉浸過史學與西方學術訓練的楊照,
在這個時期的文字透露出濃厚的理想性與沉著,
這絕非是過於天真樂觀的表示,
這時期的他,在批評七○年代寫實主義失敗的時候,寫出下面的話:

「好的寫實主義作家必須先立定自己的立場,先對這個世界,
至少對這個社會的苦難、悲劇,有一種全面因果性的理解、觀照。
……十九世紀歐洲寫實主義小說之大放異彩,和當時到處風湧的社會理論,
各種解釋社會、探求社會未來出路的主義是密不可分的。
……任何一部好的寫實主義小說都隱約指向一項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
最深痛、嚴重的病原,這才使虛構的人物活過來、使得作品深刻。」

楊照尖銳地指陳當時臺灣缺乏理論關懷與世界觀,
事實上,任何人類社會理論的形塑,
都與該理論發生的時間與地域有密切的關係,
針對西歐(英國)工業社會而發的馬克思,
身陷監牢而思索義大利社會主義革命失敗的葛蘭姆西等等,
太多理論的提出都是為了尋求切身困境的原因與可能的發展方向,
這其中都蘊含了進一步改變這個世界的理想與堅持,
缺少了深刻反省的理論立場,面對世界的紛雜,
不是斷章取義而流於人云亦云的點頭族,
要不就是運用貧乏片斷的理論詞彙游移於各種立場之間,
流於自我相互矛盾卻什麼都罵的搖頭族。
有別於社會慣有的冷漠與思想上的暮氣,
年輕的楊照切中地批判了缺乏分析社會整體而深刻的途徑,
二○○○年的臺灣,尤其是年輕人的我,又在作些什麼呢?

就像是布幕初揭、睜眼望向舞臺中央的期待感,
在甫解嚴的那些年、在他負笈海外企圖融貫學問的那些年,
捧讀在美國麻州劍橋的楊照所寫的文字,
令人珍視他那強烈關懷、並相信能改造社會的信念*。
即使書寫的時空已然劇變,仍深深撞擊我的心底,無法忘懷。


*註:這並非宣告之後的他有所轉變,而是這本書是我對楊照的第一次接觸,
不敢也不能全面性地評價。

台長: 果子
人氣(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