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7 03:01:05| 人氣62| 回應0 | 下一篇

對美國大選的看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選舉的最後一週中,候選人終於開始提及兩岸議題,不過並未脫離美國一貫政策基調,凱瑞在星島日報訪問中的談話透露的是保守而傳統的兩岸政策。至於小布希方面,如果鮑爾的「失言」算是一種政策宣示的話,那經過後來的「更正」之後的說法,其實也未脫離其一貫的思維。我們相信,在這次總統大選中兩位候選人選擇處理棘手的伊拉克問題而非更廣泛的全球戰略是有其現實面的考量的。而在過去的政策辯論當中,所顯示出的也是一種對迫切問題的關注,而非未來的遠景,因此在兩岸問題之上,這次的選舉過程中並未提出嶄新的思維或是作法。

有一件事情我們還是必須注意的,那就是兩位候選人不約而同的提起將敦促恢復兩岸談話。雖然雙方並未詳細提及復談的條件與時程,不過這個宣示應該可以代表目前美國的一種政策傾向。在美國因為反恐戰爭而焦頭爛額之際,於東亞問題上自然顯得捉襟見肘,也會傾向承認中國的區域影響力以換取中國的幫助,在這種思維之下,積極促進兩岸談話當然是一種理想的作法,這也符合美國希望集中焦點處理反恐問題的概念。不過由於美國也感受到中國發展的威脅存在,並且希望顧及在東亞的長遠國家利益,因此兩位候選人還是強調協防台灣與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的政策將不會改變,並也重申美國將遵循台灣關係法的立場。從這幾點看來,美方希望促談的籌碼並不多,尤其在中國最為敏感的軍購問題上,美方不傾向給予中國承諾的結果將使促談更顯困難。

在台灣的角度看來,美方若能促進兩岸對等談判,增加兩岸的溝通管道與增進兩岸互信,當然是最好的結果,不過我們還是擔心美國會不會逕行與中國討論兩岸會談的基本架構而使台灣在尚未會談之前就失去了一些可用的籌碼,在這點上,是值得我們注意觀察的。

由美國的長遠國家利益看來,反恐戰爭的重要性其實不及中國崛起的壓力,畢竟前者是短期的威脅,雖然損耗國力,但是應可以有效的看見成果,不過後者可能又會是一個50年以上的對抗,一如冷戰。美國雖然目前在中亞的問題不斷,不過對其整體情勢評估而言,控制伊拉克之後使得OPEC實際上失去箝制美國的武器,而歐盟的力量隨著整合的擴大與深化而消耗在其內部。在俄國方面,由於中亞的問題與中國的威脅,也將使俄國繼續與美國在政策上採行相近的作法,這也可使冷戰後的美俄合作路線持續。這樣看來,就長期而言,中國的日漸強大所帶來的區域影響力成長將會是美國的主要問題。目前美國於東亞的經濟利益超越歐洲,如何維持美國在東亞的影響力並有效的因應中國的威脅,其實應該才是下一個10年中美國要盡全力去進行的政策。因此,中國因為反恐戰爭所獲得的好處其實已經隨著時間而漸漸消逝。在大選前夕,錢其琛於中國日報上發言痛批小布希的外交政策可以證明中國漸漸的在外交上對美方政策採用批判的態度,這個情勢的發展是我們不得不去注意的。

在美國總統選舉之後,台灣應該積極進行的是加強對美的溝通機制。外交的溝通應該是多管道而即時的,在這2年的美台溝通上,的確是看到了一些麻煩,雙方對於所謂「預期之外」的言論,都有多次的抱怨,這種情形並不是一個好現象。因為雙方都是民主國家,各部會(組織)的聲音常常是多元而分歧的,像美國國務院的想法,常常跟國防部呈現一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因此在外交作為上,也會出現有一些落差的情形,所以在溝通上,不應該將任一部會的說法等同於美國的國家政策,而應更全面而細膩的去分析這些說法的可能性與實際上執行的影響。所以多元而深入的外交手段應該是台灣目前最需要的工具,也是最迫切的工作。只有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對台灣的利益才有最好的保障,也才不會再出現類似鮑爾「失言」的震撼。

台灣方面一直覺得在外交上可操作空間並不是很大,不過卻常常忽視一些可以作為的細節,這些細節的累積也會形成相當可觀的成果。如果能夠對美國的各種不同部會(組織)的利益更理解,也許在溝通上可以有更好的成果。其次,台灣對外政策的宣示常常是分散而不連續的,這是美方不信任感的來源,應該有一個完整而明確的綱領,並且加強台灣各部會對現行政策的理解與執行,這樣可以減少決策的不透明感,更能使外交政策執行順暢。

對於外交工作的重視,往往是小國生存最好的保障,政府與全民應多加努力才是。

台長: 裝甲木棍
人氣(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