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19 10:17:49| 人氣1,2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手和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061219 禮拜二 天氣晴

這個月除了準備第一次的解說員筆試和面試之外,二十二號還有第二次考試和面試,在這個過程中,我有許多收穫在此整理分享。

一直是個愛看書勝過在外頭溜搭的人(這點實在必須好好向蜀龍學習),卻又矛盾的喜歡在大自然裡生活並感到自在,在一個地方待久了難免習慣和忽視,像我就已許久沒有自己清晨出外賞鳥或觀察,是首先必須檢討的。不知道是不是考試的壓力,讓人進而思索這些錯過、缺失或停滯,希望當考完試後,仍然能謹記在心。

離開學校後,就很久沒有考試了。那天考筆試的感覺還真感到有點生疏,但是因為題目大多是申論題,和我大學時代的考試好像,尚可適應。想到我大學時代,因為唸台灣文學系,每次期中、期末考其他人捧著枕頭大、櫃子般高的書啃時,我不是捧著一本小說,就是一本詩集或散文集讀,讓人看了好不羨慕。沒辦法,它就是要考小說啊!這會不會也是相較於他人,感覺自己什麼也不會的原因?

考完試後,B閒聊中提起,有一題其實是在問「異同」,但所有人幾乎都只針對那個「異」發揮。這大概就顯出我們沒有看清楚題目,且直接依憑直覺回答,常常以為足夠了、有把握而漫不經心,卻就是疏失的開始。每次考完試,大概也常常因為這樣的檢討、誤失而扼腕,不過有盡力就好。

也了解了,為什麼兩年來我在專業上進步的那麼慢的原因,除了被動、不勤查資料外,「討厭硬梆梆的知識」也是重要原因。我覺得理論很煩,而我那該死的文學脾性,總是不實事求是,模棱兩可,因循苟且,令人擔心。所以D才會對我說「重要的是要變成自己的東西。」

這次準備的過程中,意識到這些生硬的東西,卻都是我體驗自然的養料,因此不管怎樣都該記得並有瞭解他們的必要。就像泰勒所言「擁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

因為很多東西都不懂,所以準備起來時,偶爾總有沉浸於知識中的快樂,當做著喜歡做的事時,所有時間耗在裡頭也不自覺,而幾乎每一種都是新的斬獲,有新生的感覺,以及吸收新知的快意。就像剛爬山時,每一座山都是第一次爬的新鮮和讚嘆一般。

查閱教案時,發現前人留下的教案,有的簡明清楚、豐富精采。相較於我做的,囉哩叭唆,沒有重點,在使用起來的效果也有差異。力求精簡也是我該學習的。

U在和我閒聊時,提到團體中,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手不能對腳說你不重要!」後來我準備面試時要提的工作構想書時,因為太過敷衍應付,U則說:「手就多做手該做的事,不要去做腳要做的事。」他從聖經裡引用的「手腳例」給了我許多啟發和幫助。

《昆蟲記》是一套並不好讀的書,我手上只有零星幾本,開始了幾次,總是不久就擱著,忘了。另外還有一本「寂天版」精選輯,節錄了裡頭比較精彩的篇章,我最近都在讀它。發現這是一部你必須慢慢啃,細細嚼,也許大部分不見得有趣的書,就像咬甘蔗般吐掉大部分渣滓而吮吸它的甘甜;也像掏金似的,抓起一把復一把的砂子,總會在裡頭找到幾顆金子。

昨天讀到一段很有感覺:「在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依賴書本科學只能算下策;堅持不懈地與事實展開切礳探討,比關在包羅萬象的書齋裡更有助於解決問題。許多時候,還是以無知為佳;頭腦保持調查研究的自由,人就不會誤入書本提供的某些絕無出路的歧途。無知反而可能受益,遠離熟路也許有新的發現。」就像我自己寫東西,有時都沒有查明資料就寫出來,有時有許多錯字,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而所有的書,標準何在?「把一切當做無知」,我處在不知道的狀態很久了,對我的好處是什麼?──答案似乎是「還是什麼都不知道」!看來「幼稚園班的」知識求取者,還是先要「知」,復而「無知」。(明明是在準備考試,但總忍不住會寫起文章。真糟糕。)

台長: 圓恩
人氣(1,2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生活心情 |
此分類下一篇:誰聽懂誰
此分類上一篇:心活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