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溫暖是什麼?或許很多人都會認為要有傳統印象中,父慈子孝、一家同樂的話面。但是隨這社會的多元,還有生命的不可測因素,一個家庭成為單親的機會越來越多。
TVBS新聞報導台北縣蘆洲一戶家庭因為父親吸毒暴斃,母親忙於工作,疏忽之下使女嬰疑似猝死,最後的結論是要社會局給予協助,以及社會給予溫暖,不禁令筆者懷疑,這種結論下得太過快。雖然單親家庭需要我們的關心,但是並不是因為社會不給予溫暖。
台灣單親家庭中以母親為家計負擔者佔七成,而多數的單親家庭母親社經地位偏低,所以大部分單親家庭的小孩往往因為家長必須工作而較疏於被照顧。或許社會局對於單親家庭可以給予協助,然而,一般的大眾知道社會局能夠給以什麼協助嗎?政府的宣導是否夠多呢?即使在校園當中,女性意識的抬頭,卻也不見有教我們瞭解在單親家庭中,單親的父親或母親可以獲得如何的協助,所以有許多的家庭往往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無所適從。今天一位單親母親對於自己的經濟與家庭照顧有衝突時,他要如何得到協助?這不是我們光付出所謂的愛心就能夠解決,一句老生常談:「給魚吃,不如教會釣魚。」我們要協助單親家庭的困境,並不是消極的給予幫助,應該要讓單親的家長知道如何獲得最適合自己的福利。
重要的是,我們傳統觀念上以為求助社會機構的協助是一種恥辱,讓許多的單親父或母不敢前往求助,造成自己的精神壓力也沒有解決經濟物質的負擔,這樣的觀念應該有所改變,畢竟單親不是自己高興願意造成的,因此,勇於踏出讓自己減輕負擔的求助的一步是勇敢的,不但可以讓一個單親家庭可以改善物質的重擔,有能讓單親家長獲得心理上的抒解。而這一切是不是都應該透過教育的體制來宣導觀念。宣導觀念並不一定是鼓勵離婚或是鼓勵單親家庭的形成,而是因為社會有大多數的單親家庭,又單親家庭往往會有不可避免的問題時,政府就應該積極介入,讓單親家庭可以藉由政策的手段得到適當的安置。
所以,社會給予溫暖不夠嗎?我們經常都在新聞報導上看見單親家庭所遭遇的困境,也都賦予同情,站在同理心的角度,筆者認為光是給予溫暖的口號不夠,社會大眾又要如何給予溫暖?給予物質、金錢的短期輔助嗎?單一對象的幫助嗎?這都不是長久之計,我們納了稅、制訂了法規,政府就應該要積極的干涉應當幫助的家庭,不要因為中國傳統的「面子」問題,讓單親家庭遭遇的不幸一再發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