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15 20:40:32| 人氣1,364| 回應0 | 上一篇

犧牲的限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也許「金剛」是美國影史上最令人無可理解的行動者之一。我們可以簡單地將他納入現代流行的論述,掩蓋我們私下對自然避無可避的恐懼,轉移話題,說:金剛代表大自然對人類文明世界的反撲。也或許我們可以像新版《金剛》片尾導演一樣,用謎語解釋謎語:是美麗殺死了野獸。詮釋之間的差異決定了這個數十年來不發一語的行動者,是應該被當成是利用外星人和冷氣團宣揚環保理念的羅蘭艾莫瑞(《ID4》、《明天過後》導演),還是在電影或經典故事裡失落已久的西方騎士原型,將跨越階級的愛戀禁忌化為憤怒與嗜血的衝動,最後用鮮血救贖自導自演的罪過。

另一個典型則是《厄夜變奏曲》中名為「恩典」的女主角。這位顯然比叢林生物更能言善道的行動者,在一個狠狠地嘲弄著「慈悲」與「施捨 」等美國「理性」價值的村落裡,陷入她自己刻意犧牲(或稱為「傲慢」)的陷阱,躲避自己的權力地位,卻反遭悲慘世界裡人們在各自掌控的場域裡盡情剝削。更進一步地,在被稱為理性的是非分辨中掉入第二個陷阱;堅持權力的可用或不可用、人的全善或全惡、犧牲暴力的對抗關係,因此她也只能迫使自己在最後(電影畢竟需要終場),接受一個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中斷她因父親到來而不得不中斷的狗村生涯。

行動者永遠必須面對他所選擇的行動。那不只是一條道路,更是他所認知與感受的對象本身。無論行動者宣稱自己的意志有多麼素樸,他的行動永遠與他所面對的(國家、社會、結構、意識形態或某個個人等等)互為因果,他必須挑選並思考自己的質疑內容,並且接受由自己行動所引發的一切後果與評判,再提出自己的下一步行動。許多行動者無法承受不斷質疑的壓力,因而選擇簡單有力的訴求形式,卻因而使他所欲撼動的社會體系接受到過於簡化的訊息,難以進行整體的反省;有些人企圖進一步提出更多的分析與議論,但隨著社會參與形式的擴大,耗費許多精力的言辭反而最容易在大量資訊中被忽略或稀釋。為了解決這種問題,當代的社會運動越來越強調以身體集結和拉攏的策略,意圖利用接觸、展示和碰撞等激動感官的效果來構作出一個可見的反抗結構--若情況允許,同時也創作出可見的壓迫結構--,結果卻使運動與社會的關係逐漸慣於視覺閱讀效果的溝通,甚至引導許多運動不得不迎合這樣的溝通模式,其實仍然難免於簡化訊息的問題。就像是狗村內外發生的各種細瑣無比的辯駁一般,重重疊疊的拉扯角力,從未影響過角色們對於文詞符號的信仰,無法掌握詮釋權力的人們只好反過來沿用辭彙的權威,加上適當的合作力量,從身邊可及的人事物中榨取資源滿足慾望。對當代的讀者而言,其中最大的弔詭是,這正好是社會運動和理論中方興未艾的嶄新取向:提出弱者的武器,強調日常生活中沿用並嘲弄權威的自主閱聽人效果,彷彿那可能會引起一股民主化的、同時也是類知識份子式的知性反省浪潮。這類思考在知性傳統上當然有效地反省了固有的意識形態權威(無論是政治的、左派或右派知識份子的或某些人宣稱是「人民」的),但是卻在無意間傳遞了革命時代過度詮釋「人民作為一個整體」的訊息,並且引致了左派知識份子對其完全臣服於權威而不加反抗的指責。

當然,行動者無意等待理論塵埃落定提出最終的解決方案,社會也並不只存在最前端的知性論辯。基礎教育在人類社會的散佈畢竟帶來有意義的效果,全球化的浪潮很快地引發全球性的反對連結;儘管各種關於社會運動的爭辯不休,行動的知識菁英團體和具有自發性的人民集結也不再僅限於西方世界或西方知性傳統的影響範圍。更重要的是,就算處身在這個眾多理論紛擾的世界裡,我們仍然能夠從中分辨出某些值得珍惜的面向;在理論上看來漏洞百出的各種行動的堅持裡,我們仍然能夠透過反省發現特定的改變動力,特別是那些面對權威的行動者們。不論是理論先於行動、從實踐發現理論、乃至於個人為了理想的犧牲或苦行,都促使我們在撼動權威結構的前提下理解問題所在。這並不代表我們必須亦步亦趨地跟隨他們的足跡。隨著可見的行動本身,我們不但可以反省他所提出的問題,同樣也可以反省他指出的既存結構是否合理,將行動者本身當成一種權威,我們可以同時利用贊同與反省,支持與質疑,同時對於更高位的、更恣意行事、更具壓迫性的權威者創造出更多抵抗的可能。

換句話說,一個訴求社會改變(或「進步」)的行動者,他的價值最可能的基礎便是他質疑權威的姿態與言論。以往被視為天真的,「與權力保持距離」的堅持,在今天以各種不完整的狀態重新獲得重視。就因為每個行動者所有的這個不完整特質,同時也給予我們脫離純粹信仰的機會,權威對我們而言,即使來自於一個具有高度合理性的行動者,也不再是必須徹底獻身維護或捍衛的基本教義,是一個思考的起點而非終點,為自己下一步的行動創造價值。


建議閱讀

《知識份子論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Edward W.Said著,單德興譯。
將知識份子的身分與行動加以闡釋的重要作品,著眼在這個階級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提供一種以知性傳統為基礎的行動者論述。

《行動者的歸來 Le Retour de L’acteur》,Alain Touraine著,舒詩偉、許甘霖、蔡宜剛譯。
書中對於行動者的知性傳統、歷史困境等等有詳細的解說。在書末對於運動制度化的民主信仰仍需要反省討論,但仍然提供我們對於行動者議題的思考與啟發。

〈阿岡本「例外統治」裡的薄暮或晨晦〉,《文化研究》創刊號,朱元鴻。
在附錄中提供我們對於非制度性行動者的思考依據。文中介紹的「例外狀態」以及「裸命」等等概念都是當代政治理論的重要概念。

《厄夜變奏曲 Dogville》Lars Von Tier導演。
《命運變奏曲 Manderlay》Lars Von Tier導演。
看似冗長的過程其實充滿了令人驚奇的轉折。導演利用一貫的手法面對美國大眾文化中所堅信的各種價值,展現包括慈悲、施捨、理性計算、自我犧牲和集體剝削等等並存卻矛盾概念的反諷橋段。片中女主角的不同角色轉換戲劇化地表現出中產階級價值中自我克制的矛盾,與黑道統治者的對話精彩地隱喻了個體行動者與統治權力之間掙扎的關係。

《戰爭迷霧 The Fog of War》Errol Morris導演。
導演曾是越戰時期反戰的美國學生,將當時所反對的美國國防部長還原為個體行動者的訪談記錄片。在以訪談對象為詮釋主體的情節之中,展示了如今已失去合理性的越戰決策背後權力者思考的過程。提供閱聽者考慮國家與個人行動者自我合理化過程的限制和統治權力之間的關係。

台長: 瓦礫
人氣(1,3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