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14 22:56:28| 人氣4,4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滄東的「邊緣」:《綠洲》、《密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片來源:韓國映畫。)

終於在友人M的家中看到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綠洲》及《密陽》,這兩部片並沒有因為哈韓的潮流而在台灣上映(金基德、朴贊郁都可以代理了,怎麼李滄東的就是沒有哩),也因此成了我只能期待與其巧遇的電影作品。

在2002年出品的《綠洲》,我們看見邊緣人如何地被拒斥於「社會之外」,背負著業已形成的巨大刻板印象,其一是為弟弟洪忠毅的無所事事男子洪忠都,出獄之後因其散漫的個性蒙受家庭、社會的巨大忽略;其二是那起肇事事件死者的重度腦性麻痺的女兒恭洙,兄長利用她障礙者的身分申請到新住宅,卻把她留在原本的屋。

這是兩個邊緣人的相逢。忠都與恭洙彷彿自處於一種「時間之外的時間」,無人理會的兩人反而比常人多一份自由,而「身份」上的缺陷也讓彼此更加相惜,產生相戀的火花。

不過,社會的強控制終究勝過兩人的個體奮鬥,最後忠都被控強姦,而他過去「意圖強姦」的案底直接加深了警察、家人對他犯案的譴責,但真相其實未被說出。只是另一方的恭洙再怎麼努力,她那伴隨先天殘疾而生,極不清楚、順暢的表達能力,情緒的激動被常人「理所當然」底解讀為難過、憤怒的行為表現。

社會是由不斷地「排除」所建構的,「社會觀感」、「社會控制」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被看見」的人格模型,在這樣的社會內裡,洪忠毅、恭洙兄長的偽善則被包裝為一副循規蹈矩、嚴守分際的「常人」模樣,他們的生命實則是奠定於那些邊緣人的犧牲之上。

而那幅《綠洲》上的陰影,不僅永遠勾引著恭洙的畏懼與欲望,亦恆久見證著「社會」的荒蕪。
到了2007年的《密陽》,李滄東繼續發揮擅長的「邊緣書寫」的主題。李申愛帶著兒子遷居丈夫故鄉密陽,在這座「沒有祕密」的小城,隨著兒子被慘遭撕票的悲傷事件,李申愛開始信仰基督教,漸漸從中獲得和平、安詳的力量。

然而,藉由宗教是否真能夠讓我們平復傷痛、重新再生?或許這問題並非李滄東的提問重點,關鍵還是在於他擅長的「表象揭穿術」的施法。當申愛放開心胸,前往探監之時,暖系的色塊一下子因為兇手「神已經寬恕了我」的一席話大肆褪染。申愛無法認同「神怎麼能在她寬恕兇手之前先行寬恕」,可事實上我們也可以說,申愛一直以來僅是活在表象的平和,況且在探監之前的一幕,申愛對被凌虐的女孩的視而不見,已經埋下了「價值裂解」的火引。從這以後,申愛便不再參與教會的任何活動,她的精神再一次走到邊緣,從天使轉為魔鬼。

李滄東運用「宗教」當做全片的催化劑,拉大了作品的格局,卻能用平常的語句構建理解的渠道。而人最終要面對的,還是自己內心的秘密之處;而社會最終的可怖之處,仍為在那些社會交往之下的「真實虛假」。

原為作家,並曾任文化部長的李滄東,劇本成熟凌厲,深指事物的核心,而且層次感豐富,批判性具備,不但滿足愛聽故事的人,也能滿足挑剔的知識份子,再加上他對邊緣人物的深層關注、描寫,絕是影迷們不可錯過的一道韓國映畫風景。

台長: 吳思鋒
人氣(4,4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難解的歷史情結《牆之魘》
此分類上一篇:我從哪裡來,就往哪裡去:短評《練習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