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1 21:30:07| 人氣5,82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術行政不是行政助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九十年代,「文化創意產業」一詞開始在台灣火熱起來,文化不再屬於菁英,而進入到市場經濟的層面。就在這個時候,介於藝術家和民眾之間的第三方角色--藝術行政,隨之受到重視,相關的短期研習或者學校系所,皆如雨後春筍一般紛紛冒湧。

因此近十年來台灣積極輸入西方新穎的文化觀念之後,官方或私人的藝文場所、絕大部分由政府出資的五花八門藝術節,彼此接力協合,形構初台灣狀似崢嶸的文化氛圍。於是,藝術行政的市場需求大幅增加,一時之間果真讓人產生文化是門好生意的錯覺。

但是,關於「藝術行政」,我們又究竟認識了多少?實踐了多少?。

藝術行政,廣義上含括創作以外的所有事務的總和,也就是說從一般性的文書工作到需要掌握市場脈動的行銷等等,皆屬於藝術行政的範疇,另外當然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所以,藝術行政的「行政」,和公司行號的「行政」,基本上大不相同。

就藝術行政目前面臨的處境而言,除了不穩定的契約關係(許多為短期約僱或接案)、被壓縮的經濟報酬(比如藝術節的預算和實支裡,行政部分總是首先被壓縮的),更重要的是其在一個文化活動中參與的程度的問題,此也就牽扯到了台灣對於「藝術行政」的觀念的草率建構。

弔詭之處便在於此:我們需要藝術行政,我們卻不了解藝術行政。而藝術行政的「行政」,仍讓許多人存有某種和公司行號的「行政」類同的錯覺。

於是,不論就經濟分配/事務交付的現實境況,藝術行政往往成為最先的受難者/最後的簡單的執行者。比如有一種情況,是視進度徵用以接案為主的自由工作者,節省人事成本(若是新人更好);然後接下該案的工作者,僅需跟隨皆已規劃完成的節目的進度逐步消化、一一執行完畢即可,工作內容變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簡單任務。而且通常報酬不高、工時極長,最終自身對於藝術(文化)的熱忱還會逐漸降低。做為一個藝術行政,最重要的雖然不是經濟上的酬勞,而是一種投身於藝術之中的喜悅(如同創作者完成一件作品那樣的喜悅),但一旦遇上日常瑣事的煩惱纏身,情緒和工作效能依然要大打折扣的。

藝術行政與一般的行政工作不同的地方,不僅是工作內容的多樣化和理想性,「主動性」和「參與度」的追求也是基本的期望方向。畢竟藝術行政的樂趣,以及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一種藝術中工作、工作裡有藝術的愉悅情境。

當然我們可以預期在未來,藝術行政勢必切割得更精細,就像學科的細胞分裂一般朝向分工專業的路子走,藝術行政只會剩下形式上的總稱而已。可是台灣平行輸入西方文化的重橫向不重縱向的文化移植經驗,不得不讓人擔心會不會又只是請來了軀殼,其中的精髓依然遭到我們的遺忘,那麼,藝術行政在台灣,可還是有一大段苦日子哪。



本文發表於《東海岸評論》203期(2005.12)

台長: 吳思鋒
人氣(5,824)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零度隨筆 |
此分類下一篇:尋找花蓮的東方主義《我想像中的未來松園》
此分類上一篇:藝術之前,人人平等《藝術誤讀的魅力》

阿楨
或許藝術創作與行政官僚間天生就不合吧
2007-04-16 08:18:58
薛西
阿楨,

倒也不一定啦
不過在台灣
應該是吧
2007-04-16 18:41:1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