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1-25 13:14:19| 人氣2,8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融合傳統與信仰的臘八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農曆十二初八,是傳統的臘八節,工商業社會的時代,已少有人記得、或者過這個節日了,只有佛教寺院每年慶祝這個屬於傳統和信仰的節日。

連續兩年主辦慶祝釋迦牟尼佛成道暨臘八粥發放的活動,去年送出將近七千份的臘八粥,今年則送出五千份,配合義診、健康檢查活動的進行,分送安養機構、監獄、遊民收容所、社區、獨居長者、學校、基金會義工、基金會護持委員及社會大眾等。

謝謝大家的配合及辛苦,看到義工們一早五點就來準備,分工進行,滿滿的歡喜和付出。兩天來工作進行順利,雖然辛苦,心裡卻總是感動。明年也許不再是我負責了。謝謝大家這兩年給我機會學習,相信未來,大家一定可以把這項活動辦得更好。

*臘八節的由來

農曆十二月八日是中國傳統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此稱臘八節,家家戶戶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在古代,人們把臘八節看做是新春的序幕。南北朝時流行著「臘鼓鳴,春草生」的名諺,反映了農民在節日中敲打臘鼓,載歌載舞,迎接新春的歡樂景象。

東漢以後,佛教傳入,臘八這一天也是教主釋迦牟尼佛的成道日。釋迦牟尼未成道前,曾在樹下苦修六年,後因飢餓而不支,幸遇一位牧羊女以雜糧加上野果,用青泉水熬煮成乳糜狀的粥餵食,得以恢復體力,當晚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臘八」也因此成為「佛陀成道紀念日」,又稱法寶節,佛教徒在這一天以臘八粥(又稱佛粥)供養諸佛及大眾,紀念佛陀成道,並祈求蒙佛護佑,增福增慧,因此又稱「福壽粥」或「福德粥」。

吃臘八粥的習俗形成於宋代,北宋時京都在臘八節時,宮廷、官府、寺院都要準備大量的臘八粥,用來祭佛和施捨貧民。民間野爭相仿效,廣為流傳,許多雲遊四方的僧人也挨家挨戶的募化臘八粥。到了明代,臘八粥更成為皇帝賞賜給朝中大臣的節令佳食。清代,連皇帝、皇后、太子等都要煮臘八粥,不但賞賜給文武大臣,還賞賜給宮女,並向各大寺院發放米、果供僧侶食用,以表達對佛教的推崇;有的寺院則在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祐,所以窮人又把它叫做「佛粥」。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

在民間,家家戶戶都會熬煮臘八粥來祭祖祀神,然後餽贈親朋好友,全家聚在一起品嚐。家中有飼養雞鴨狗豬等家禽家畜的,也要餵牠們吃幾勺,據說這樣會長得比較快。假如院子裡頭有種果樹的話,還要在樹幹上塗上一些臘八粥,據說這樣做果樹會多結果實。臘八粥家家戶戶煮得很多,可以吃好幾天,寓意「年年有餘」。然而,古人吃臘八粥並不僅是為了紀念佛祖成道,還帶有祈求五榖豐登、六畜興旺的寓意,甚至有人把吃臘八粥與延年益壽聯繫起來。

現今,臘八節是中國傳統的臘祭和佛教成道紀念日相融合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裡,祀天敬祖與崇佛融為一體,而且摻入了祈求農業豐收、延年益壽的因素,因此是一個很有特色的節日。

台長: 人間行腳
人氣(2,8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公益學習 |
此分類下一篇:敬邀您,跨國界的愛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