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04 06:53:02| 人氣7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南方澳海洋紀事(610增修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南方澳海洋紀事劇照/取自電影官網)





==============

突然間
照片中的海浪喧嘩了起來
我奔跑
假裝自己是風
親吻著每一滴海水


【宿命之潮】/關魚/1996春初
==============


可能是出生在捕魚世家的緣故,從小就覺得我的前世是屬於海洋的,以海洋為主題的創作,無論是電影、歌曲或詩文,總能特別吸引我的注意,自己也寫過好幾首描繪海洋情懷的詩。雖然我很小就隨著父母到台北定居,對漁村的正常生活幾乎一無所悉,只能在逢年過節回高雄時,接觸到一點點漁村的面貌,但比起非漁村長大的人們,每逢經過台灣沿海的各漁港,我都會多湧起一股莫名的親切感。

「南方澳海洋紀事」的拍攝地點,是我讀小學時父親常帶孩子們去拜訪的地方,父親趁假去探望他這輩子最尊敬的小學老師,我和姊妹們趁機在港邊和沙灘上玩耍,因此昨晚看片時,好些個鏡頭都讓我浮現熟悉感,當大堆魚躺在地上等待叫賣、漁船一艘艘出港的畫面,與我童年回高雄過節時的港口印象疊加起來,體內遺傳自漁村的基因,便隱隱出現久違的騷動。

對於看過「無米樂」再去看「南方澳海洋紀事」的觀眾,難免會有比較心理。無米樂藉由四個阿伯阿姆的日常生活和幽默對話,表現老農的人生哲學和台灣農村當今的風貌,兩位導演花費十五個月的跟拍,取得數量豐富的素材,再剪出親和力十足的生活化版本,引發廣泛的共鳴與感動,相形之下,「南方澳海洋紀事」以諸多訪談來敘述漁民心聲,張力和生動感似乎都顯得比較薄弱。

但個人以為,這兩片的拍攝難度完全不同,不該拿來這樣比較的。跟在農民旁邊,只要當事人不介意,愛怎麼拍就怎麼拍,但要跟作業漁船出去拍攝,限制、危險和成本都高上許多倍,尤其導演李香秀是女性,就我所知,傳統漁村文化裡有根深蒂固的「女人禁忌」,漁船不能讓女人上去和出海,免得晦氣。

因此五月中旬朋友轉寄南方澳海洋紀事即將上映的消息給我時,看到裡頭附的導演李香秀基本資料,我真的很驚訝,台灣第一部橫越本島與北部海域的紀錄片,竟然出自女導演之手!天生好奇寶寶的我,抱著「她是怎麼克服漁船禁忌的?」這個大問號到真善美戲院挖掘答案,結果,有點意外,又不是太意外。

受到成本和導演不能跟船出海的限制,南方澳海洋紀事的陸上劇情比海上畫面多,片中絕大多數的海上作業和漁船生活,我猜都是導演事前規劃並交代男攝影群至少要拍哪些重點,再由攝影群拍回來讓導演挑選的,導演多半只能待在岸上訪問拍攝漁民的眷屬或沒出海的船長幹部。也因此本片導演雖是女性,鏡頭卻處處充滿男性的視角,對於李導演在承受百般無奈下仍要咬牙完成這部片子的毅力,我是相當佩服的,但剪輯時若能少一點訪談、多用漁民的生活來代替直接言說,給我的觀影感受應該會更好。

拜導演寧可負債一百五十萬也要用專業電影膠片規模來拍的勇氣之賜,讓南方澳海洋紀事在大螢幕放映時擁有飽滿的色彩,不會出現以小型DV拍攝放大時的馬賽克問題(例如無米樂的廣角農田場景光線雖美,大螢幕播出時卻難以避免格子狀效應),為展現大型圍網船隊捕魚的情形,至少要出動兩組攝影人員待在不同船隻,再搭配潛水攝影,片中的海上和海下畫面有好幾場都讓我驚豔地在心底吶喊:「看!台灣的外海多美啊~~」在陽光的照拂下,本片捕捉到的太平洋海色,擁有比藍寶石更動人的美麗深邃。

看完南方澳海洋紀事,首度讓我過去在報紙上閱讀到的「漁工」一詞鮮活起來,台灣籍幹部、大陸籍漁工與菲律賓籍漁工擠在同一艘船,吃飯和睡覺所待的區域自然顯現了不同的階級地位,現今漁村年輕一輩願意當討海人的少之又少,跟農村如出一轍,需要團隊合作的捕魚船只有從外引進,他們是怎麼來的?對在台灣漁船工作又是怎麼想的?透過本片,我對已成為台灣一部份社會文化的外勞,終於有不同於新聞報導的認識。

我尤其喜歡李導演最後以訪談幾位不同國籍主角的夢想作為結尾。不同討海人的夢,有的充滿期待和喜悅,有的帶著惆悵和卑微,在卑南族音樂人陳建年的吉他聲中,留下令人回味省思的餘韻。台灣現存的三十四萬多漁業人口裡,實際出海作業的船員將近九萬人,南方澳海洋紀事裡的三十多位漁民,是台灣漁業一部份的縮影,它讓我更進一步認識台灣漁村的人事物,也讓我的視野從福爾摩沙延伸到鄰近的太平洋。

地球有七十%的面積是海洋,最早的生命從海洋誕生,可以說,人類也是從海洋爬上陸地的。我一直相信,每個人一輩子一定有做過一次以上跟海洋有關的夢,就像潛意識裡,每個人都會緬懷母親的子宮一般,雖然醒來後,自己不一定會記得。生在四面環海的台灣,比很多內陸國家的人民都更有機會親近美麗壯闊的海洋,如果我們除了到海邊玩水外,對周遭海洋的實質內涵全然陌生,不是很可惜嗎?

去看看「南方澳海洋紀事」吧,或許你也會同我一樣感受到,體內帶有鹹味的血液,因接觸到海洋母親而掀起的波浪共鳴。




關魚,2005/6/4
本文同步刊登在我的電影分店: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boutfish8/



批ㄟ司萬

「南方澳海洋紀事」電影官方網站(要等久一點才能完全開啟):
http://cc.shu.edu.tw/~hlee9/nan-fang-ao.htm

目前只剩下台北真善美戲院、新竹大遠百華納威秀影城、台中德安華納威秀影城會演到2005/6/10,宜蘭和高雄只排一週映期,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前一天就下片了。根據導演在官網討論區的回答,這片預計在九月或十月出DVD。

★★610增修快報★★

台北真善美戲院將延長加映到6/17,但只限白天場次喔!
10:30,12:30,02:30 ,04:30



批ㄟ司兔

無米樂官方網站:
http://happyrice.com.tw/



批ㄟ司俗慮

我過去所寫有關海洋的詩:

【手詩】宿命之潮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boutfish1/3/1740447/20021113135858/


【手詩】藍色故鄉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boutfish1/3/1878405/20021209215814/


【手詩】東部印象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boutfish1/3/1239617155/20040705032650/


【回詩】碧海情歌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boutfish1/3/1240993028/20040907014649/


【回詩】流浪到城市的貝殼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boutfish1/3/1247049117/20050510131437/

台長: 關魚
人氣(7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