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09 16:47:45| 人氣1,71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羅時瑋『擾動邊界』、『地方前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羅時瑋博士是我東海大學的好朋友。他的簡歷:羅時瑋 :1953年生。東海大學建築學士(1976);台灣大學土木工程(乙組)碩士(1986);比利時魯汶大學建築碩士(1989)、博士(1996);中華民國建築師(1983~迄今);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1991~迄今) 。


他剛出版兩本書:

羅時瑋『地方前進』(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發行,2006)
羅時瑋『擾動邊界.』(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發行,2006)
*****
約1997年我與他去附近的某著名書局,商談其博士論文: Figures of Displacement: Modes of Urbanity in Taipei 1740-1995 可能出版,因為我無能力做許多重要的圖。
這兩本書新書在2006年初,我也介紹某家書局出版。後來他決定由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出版。
這兩月我將該書拿到唐山、明目寄賣:2006/6/8日在明目書社聽一些人讚美『擾動邊界.』。
我們主要的目標是誠品書局。不過忙了一大陣子,下的訂單簡直是微不足道,所以我們決定多處販賣。
*******

羅時瑋『地方前進』(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發行,2006)
…總感受到遙遠的召喚,那是來自平原、盆地、島嶼以及山外山裡的「地方前進」慾望,不管就經濟、政治或文化層面而言,地方前進對一國家或區域而言總是健康的發展,因為地方是一文化的惰性所在,地方動起來了,就表示全國從裡到外就要翻身了。 但地方前進的步伐總是顛簸不穩的,尤其在中部區域,又經過九二一地震的衝擊,要期待整個新的空間文化從舊有架構走出來,真不是一步可蹴的。 變化總是從各個不同層面、從四面八方襲來,最怕是所有小變化都已累積夠到大變化即將發生…
我將這些年斷續寫下的雜文經過整理分類,構成本書四部分主題: 城鄉變遷、創意文化、區域再結構以及鄉野性建構,這也差不多綜合了我這幾年的地方觀察心得,雖然我的心得中也有悲觀成分,但總覺得台灣的發展已經走到這地步了,實在沒有悲觀的權利,總要樂觀地看到一些希望的新線索,我相信很多事情是被建構出來的,也就是說你能看到什麼,自然就往那個方向思考,於是帶出行動來…

*****
羅時瑋『擾動邊界.』(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發行,2006)
以今日台灣城鄉空間營造成果與情勢而言,這種新的在地的價值向量還處在模糊之間,有令人可喜與可憂之處。 可喜的是台灣作為世界與亞洲的邊緣所蘊涵的邊緣文化,爆發出相當多元的活力,其內在的不馴野性,形成生活文化產品的諸多創意,也在全球化的競爭發展中顯露出在地特色;…
但讓人擔憂的一面也顯現出來,在地的成長同時也受到現代化追求進步的影響,科學理性被過度標榜,非理性部分---包括傳統中神秘不可言說的向度---隨著班雅明所謂的「靈光」(aura)消逝而漸被壓抑,現代化文明漸趨向同質性、甚至潔癖的發展,嫌棄所有難以歸類進入現代化、全球化範疇的差異事物;…
這一代的台灣建築精英面對如此的社會真實,似乎也體會到建築同時扮演被結構與結構性(structured and structuring)/被賦能與賦能的(empowered and empowering)角色,他們將專業實踐延伸為介入當前社會真實的行動,以解構與再結構(de-structure and re-structure)、或消能與賦能(un-power and em-power)的機動策略,去衝撞既有官僚體制與俗化的社會習性,其實他們憑藉的多是美式設計教育的價值觀與形式範型,但認真介入社會真實之後的「空間」,卻難以否認地具有作為「人文事相」的意義。

[內容]
第一部份 房子棚子與摺子:「黃聲遠」與「邱文傑(大涵)」在地建築作品的德勒茲式複性建構
前言
1. 複性思維架構
2. 黃聲遠的會唱歌的房子---地下莖建構
3. 邱文傑的城市地景之心---多皮層身體
結語
第二部分 舞動的框架:從巴岱耶到呂理煌與繁殖場的踰越思索
前言
4. 異質的經驗結構
5. 呂理煌+繁殖場實驗
結語
第三部份 結論
附錄一 一個野建築的思考方向
附錄二 野鴨子與野棚子

台長: hc
人氣(1,71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hc
明目十天賣四套
2006-06-11 02:08:3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