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8-30 00:40:43| 人氣58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3-12 社會結構與人民的慘況(二)(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3-12 社會結構與人民的慘況(二)(1)

這時因為後趙已經成為無政府狀態,所以早先被迫遷居的各族人民「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其能達者什有二、三。中原大亂。因以饑疫,人相食,無復耕者」(《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九》)。

歷史中國的戶籍制度早就十分發達,並且獨步於當時世界。但限於技術問題,絕不可能像今日一樣,將國家人口數掌握得完全精確。加上各種誤差,甚至人謀(比如這時期的隱戶)等等因素,這些人口數值僅有作為參考的價值,不能論斷這是絕對正確的數字。

因此,以下的估計也僅僅具有參考意義;我們只是用來理解歷史中國人口大殞滅的各種可能原因,與理解當時的社會景況。

西元105年至西元280年,共有175年。而人口數值則從5325萬,下降到1616萬;共純減3709萬。平均每年純減21.19萬。而1616萬口當中,按照《晉書˙卷第二》所載,應該包括「浮海來享,鼓舞王德,前後至者八百七十餘萬口」的胡人在內。換句話說,當時中國境內的漢族總口數,事實已經在八百萬以下。《三國誌˙魏書˙卷第八》所載「是時(約在官渡之役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可見上述「八百萬以下」的估計,應該不是毫無根據。相對於東漢和帝時,純減口數達4500萬左右。我們做成下表,可以看得清晰些。



上表三個時期,中國都處於統一狀態,領土或有些許變動;領土變動,自然影響人口多寡。而東漢和帝時,胡人遷入中原一代的人數,相信也較西晉武帝時為少。我們暫時擱置這些因素,也可以明顯看出中國的人口數,在出生不斷的情況下,人口還是大量純減。這是秦漢之後,歷史中國第五度人口大減(註一)。

歷史中國多次出現人口銳減,對中國歷史略有概念者而言,本來就是常識;不足為奇。但一般而言,很少有人理解到人口銳減的程度與速度,竟然到這種地步。我就是其中之一者。

我曾多次閱讀《柏陽版資治通鑑》,但每次都立志而讀,也每次總是敗興而廢。究其原因,不在於文字龐大、難讀;因為這本就是翻譯本,而柏陽的譯文信實流暢,一點也不難讀。至於我個人,長期自認是「職業讀書人」,閱讀對我而言僅是日常中的平常事。

多次半途廢讀的原因,不在於難讀,而在於不忍卒讀!因為幾乎每頁都寫到戰爭、陰謀、內鬥、殺人無數、人相食˙˙˙等等慘絕人寰的事件。這與我早就建立的中國歷史觀,相去何許之遠!我根本無法理解、接受,為何中國歷史是如此展開!直接了當地說,這麼龐大的人口到底是怎麼死的?

這些史實,除了衝擊既存的歷史觀之外,我更難無法理解人口銳減,為何會這樣快速、長久又密集出現?這就讓我每次敗興廢讀,也每回都陷入苦苦思量的焦慮狀態。一直到我直接、廣泛閱讀史學原典,建立起「龍的自裁」的思想系統之後,這一切才得到解釋,也才解除了個人情緒上的焦慮感。

以下,摘錄《資治通鑑》中,約東西晉交替以下時期的部分記載││只是隨手所摘的當中的極少數記載││可以清晰地看出「龍」是如何在「自裁」。

「王浚入鄴(鄴城),士衆暴掠,死者甚衆」、
「浚還薊,以鮮卑(鮮卑族的士兵)多掠人婦女,命:『有敢挾藏者斬!』於是沈(婦女)于易水者八千人」(《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五》)事在八王之亂的一團混戰中。王浚這時是西晉安北將軍。

「桑(汲桑,變民首領,後依附於西晉成都王司馬穎)出成都王穎(司馬穎,於鄴城被殺)棺,載之車中,每事啓(向司馬穎的棺木啟稟)而後行。遂燒鄴宮(註二),火旬日不滅(好大的火);殺士民萬餘人,大掠而去」(《資治通鑑˙卷第八十六》)。

巴蜀流民流落在荊、湘之間,時常受到土著民欺負,所以李驤聚集蜀人,佔領樂鄉反叛。南平太守應詹與醴陵令杜苾,兩人聯合攻擊李驤。荊州刺史王澄又派成都內史王機攻擊李驤,李驤請求投降,王澄詐許之後,利用李驤不備之際偷襲,並殺了李驤;還拿李驤的妻子作爲獎賞。將李驤的部眾逼入江中,溺斃八千多人;於是流民更加怨忿,蜀人杜疇等又開始反叛。這時,湘州參軍馮素與蜀人汝班有舊仇,他以個人私仇向刺史荀眺說:巴、蜀流民都企圖造反。荀眺相信他的話,就想殺盡所有流民。流民因此大為恐懼,四五萬戶一時全數被逼反˙˙˙(《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七》)。

流民原來逃荒、逃戰亂;為早住民所侵苦,算是族群之間的糾紛,至此擴大為政治事件。但殺降之後,流民可真的被逼反了,一下子有四五萬家口起事,當在十萬人以上。但李驤與成漢王朝無關;成漢早於西元304年由氐族人李雄稱王,李驤則死於西元311年。連巴蜀地區也四分五裂。

「夏,四月,石勒(石勒這時為漢趙大將)帥輕騎追太傅越(司馬越)之喪,及於苦縣甯平城,大敗晉兵,縱騎圍而射之,將士十餘萬人相踐如山,無一人得免者」(《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七》)。

「八月,聰(趙漢第三任皇帝劉聰,劉淵子,殺兄自立)遣染(趙染,原是晉將,降趙漢)與安西將軍劉雅帥騎二萬攻模(司馬模)于長安˙˙˙模倉庫虛竭,士卒離散,遂降於漢。趙染送模于河內王粲;九月,粲殺模。關西(註三)饑饉,白骨蔽野,士民存者百無一二」(《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七》)。長安地區古稱三輔,是富饒之地,人口稠密;但屢經滅絕式屠殺,次數難以數清。而關西飢饉「士民存者百無一二」,其他百分之九十八、九呢?

同年隨後不久,西晉皇帝司馬熾被漢趙所俘。

「功未可期,遺黎殲盡,勞役無時,徵求日重,以區區吳、越經緯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己,此封內所痛心歎悼而莫敢吐誠者也」(《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九》)。以上,王羲之上會稽王司馬昱書,王羲之諫不可北伐;因為江南草萊初闢,北伐是以小博大,以卵擊石。但不被接受。隨後殷浩率師北伐,「罷遣太學生徒,學校由此遂廢」(《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九》)﹔殷浩大敗後,太學也沒恢復。

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十二年(西元三五六年)入春以來,潼關以西到長安一帶,虎狼成群到處危害。白天甚至敢在大馬路上行走,晚上則侵入家屋,不吃六畜,專挑人吃,共吃了七百多人。小民不敢外出耕田種桑,只能聚集在村落中,人受虎狼殺害的消息不斷。同年七月,前秦群臣向皇帝苻生上奏,希望能辦理祈福禳災的法會。

苻生:「野獸饑則食人,飽當自止,何禳之有!且天豈不愛民哉,正以犯罪者多,故助朕殺之耳!」(《資治通鑑˙卷第一○○》)可真謂「率獸食人」!好個「野獸饑則食人,飽當自止」。

「大司馬溫(桓溫)發徐、兗州民築廣陵城,徙鎮之。時征役既頻,加之疫癘,死者什四五,百姓嗟怨」(《資治通鑑˙卷第一○二》)。

台長: 老伙仔
人氣(58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richard
中國時至前不久的文化大革命.都還算是大清洗.中國人有嚴重互相殘殺的習慣.希望中國人有一天能有真正的人文素養.尊重生命.也就是儒家的’仁’
2006-09-28 09:31:5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