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06 19:02:18| 人氣1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4)/證嚴上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4)

 

 

證嚴上人

母懷胎時,第八月中,出生意智,以及九竅。

意智也就是意識。胎兒成長到第八個月時,意識就已完全具足。

經文所說的「九竅」,指的是一個人身軀上的九個孔:頭有七孔,加上排
泄用的二孔,合起來就是九孔;九孔其實是在七月足,八月初就已具足了
。可見人體的形成,實在很微妙而且很辛苦,母親的子宮中,竟然可以創
造這麼細緻的胎兒生命,真是女人身中藏乾坤,的確是偉大的母親啊!

母親懷胎生子,必須歷經十個月的時間,在這段過程中,彼此都會經過痛
苦的掙扎。不論是生子的母親,或被生的孩子,都非常辛苦。所以說,「
生命」應該好好地珍借,並善加利用。

母懷胎時,第九月中,兒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質,桃梨蒜果,五穀
精華。其母身中,生臟向下,熟臟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聳出。山有三名
,一號須彌,二號業山,三號血山。此設喻山,一度崩來,化為一條,母
血凝成胎兒食料。


第九個月時,胎兒在母腹中長得更成熟,已有完整的人形,而且會吸收食
物的營養。

世俗人常會對懷孕的婦女說:「妳懷孕時要多吃一點,一個人必須吃雙人
份的食物。」也有人說:「一人吃,二人補」,意思都是說,孕婦所吃的
食物,胎兒會吸收其養份。母親吃了水果,蔬菜,五穀之後,經過消化,
吸收,殘渣則由排泄器官排出體外。在這過程中所吸收食物的精華──營
養,除了供給母體本身的需要外,還會被胎兒吸收。胎兒是經由臍帶從母
體吸收營養。


胎兒臨出生時,在母體中是倒懸的


佛陀告訴我們,人來到世間之前,有一段時間必須經過黑暗的「胎獄」;
雖然每個人出生之後,都是頭頂天,腳立地,但是母腹中的胎兒,到八、
九個月時,是上下顛倒的,是倒懸的姿勢──頭朝下,腳朝上。

在醫院的婦產科,可看到「胎位圖」:從母親懷孕開始,胎兒在母體中成
長運轉的情形。漸漸成熟之後,胎身呈倒轉形狀。所以說「生臟向下,熟
臟向上」,這就是說胎兒身體的位子。

「喻如地面,有山聳出。山有三名,一號須彌,二號業山,三號血山。」
是說母親尚未懷孕時,腹部平坦,甚至腰部非常苗條,等到懷孕四、五個
月時,肚子就慢慢凸顯。孕婦的腹部漸漸隆大,好像在平地上聳出一座山
一樣。

俗言「母親為子女,不怕體態醜」,就是說很多人懷之後,披頭散髮,沒
有心情梳粧整容,平常的衣服已不適合穿,只能穿布袋式的孕婦裝。為了
腹中之子,不敢束腰緊身,怕傷了胎兒,因此必須穿著寬鬆的衣服以保護
腹中兒,讓胎兒有足夠的空間伸展手腳及活動、生長。

佛陀以其智慧,分析人最初由父精母血結合而成,如一滴草上的露珠,然
後慢慢成長,一直到九個月的胎兒體型構造,佛以「三山」來作譬喻,形
容母腹如山峰一樣。


懷胎九月,腹大如須彌


首先,將母胎比喻成「須彌山」。佛說:「母體如大地,兒在母體,如突
出山峰,喻須彌山。」

「須彌山」是比喻全世界最高的山,就是現在所謂的喜馬拉雅山。兩千多
年前,佛曾說過須彌山是世上最高峻的山峰;而將母腹比喻作彌山,是因
為孕婦懷孕九個月時,是小生命增長到最高峰的時期;胎兒在母體中,已
經達到最大的程度,所以母腹最突顯,增長到最高的程度。有些孕婦會晚
產,懷孕至十一月或十二月才分娩,但是無論如何,在第九個月時,腹部
增長到最大。

人的體格發育成長有一定的限度,胎兒在母體中,最初由點滴的父精母血
凝聚結合而成,好像草上的露珠一樣微脆,然後慢慢生長,一直到第九個
月時,已到達最頂點,不會再長大。亦如同人出生之後,從幼年、少年至
青年,身體發育成長至二十歲左右,漸漸定型,過了三、四十歲壯年期之
後,就不會再增高長大。絕對不可能因為他活到八十歲,受天地孕育的時
間比別人長,就比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還要高大。因此在第九月將母腹比
喻為須彌山。


因緣和合,業力牽引


第二是「業山」。

佛說:「六根塵識成熟,七情六慾始焉,帶業而生,自必亦造業入苦,喻
業山。」

人來到世間,並非無中生有,是無始以來,帶「業」而來,造「業」而去
,「業」積累如山,所以稱為業山。

七月胎兒具足人形,具足六根與意識,若經過八、九個月,則會更成熟,
在此期間,胎兒開始有七情六慾,在母體中還會鬧情緒。有的孕婦會覺得
肚子一陣陣的轉動撞擊,這是因為胎兒情緒起伏,拳打腳踢,躁動不安。
甚至母親吃的食物太冷,太燥……。胎兒都會主動反應。

胎兒六根成熟時,母親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情緒、言談舉止……,所有的
一切,都會灌輸在胎兒精神教育中。母親如果常常發脾氣、鬧情緒,這種
意識會牢牢地灌輸在孩子的心念中。

有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開始學講話,可是很愛哭,動輒掉淚。有人問她
為何這麼愛哭,她竟然回答:「是我媽媽教我的。」人家問她「妳媽媽如
何教妳的?」她說:「我常常看到媽媽發脾氣。而且我還在媽媽的肚子裏
時,媽媽和爸爸吵架,把枕頭丟過去,媽媽就開始哭了!」三歲的小孩子
,天真無邪地將自己潛意識裡牢記的事說出來。

所以說,婦女懷胎時,要有良好的胎教,將來這個孩子脾氣才會溫和,在
社會上與人相處,才能有寬容的心懷,時時保持愉快的心情。

因此,將為人母的準媽媽,在懷孕期間,要做好心理準備,做一位快樂的
媽媽,將愉快、樂觀、心胸寬大、和氣愛人的心理,孕育給即將出世的嬰
兒。

一個人在母胎第九月中,六根塵識已經成熟,七情六慾也開始產生,這就
是「人之初」。並非初生嬰兒才是「人之初」,這時候在母體內的「胎教
」,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人是不是無中生有而來的呢?不是,每個人都是帶業而來世間。人是
從過去生中的業識來跟隨父母。與父母之間有善緣,也有惡緣,子女受善
、惡因緣的業力牽引,與自己的父母結緣,投胎下生。

如果與父母結好緣,原本是一對歡喜冤家的夫婦,可能因為子女的投胎,
而變得互相禮讓,無形中父母與子女便產生歡喜結合的心念,這就是子女
與父母結好緣。由於他的到來,父母會受影響,轉變自己的情緒,而且能
教育子女善良、清淨、樂觀的心態。

設若與父母結惡緣,會使原本單純柔和的婦女,在懷孕的時候,動不動就
生氣,有的人稱為「孩子癖」,本來非常柔和單純的婦女,因懷孕而改變
個性。

人生在世,是帶業而來,子女投胎時,與母親結下業緣,互相牽制。子女
鬧情緒,則母親亦受影響;母親的情緒亦會被子女所收受,連母親的個性
都會遺傳給孩子,此即是「胎教」。


業積如山,高大難移


人離開母胎之後,在人世社會上,由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容易造業。本來
我們是帶業而來,又在母胎內接受業的習氣,然後來人間,又累積一些業
……。不斷增加積聚,所以佛陀將此比喻為「業山」──人的業多如須彌
山,就是因為業積如山,高大難移。

「業」是造作的意思,必須有造作之「人」,與所造的「業」,兩者結合
才會成就「業」,這是相對的。一個人平時所做的一切,構成業緣的牽引
,業因的種子配合著緣,所以會造業。

這裏說「業山」,除了被生之人是承受過去所做的業之外;生子的人,也
是承著過去與子女所結的緣。所以被生者是業因,生人者是業緣,因緣和
合,才能結為母子,此即是因緣。因緣中業力互相牽引,所以稱為業山。

人既然帶業來人間,在這幾十年當中,一切起心動念、舉手投足,所作所
為無一不是業從心生,無一不是業由身做,心念如何想,身體就如何做。
造者,令造者及所造,形成一個新的業。

這個意思就是說,人帶著舊業來投生,又累造新業,舊業新業互生互成,
痛苦就會不斷延伸下去,所以說「造業入苦」。

問問世間上的人,那一個是快樂的人呢?


起心動念,造就惡業


曾有一位先生告訴我:「師父,我聽過很多人開示佛法,都說要專精地去
修行,否則一不小心就會造業。本來我很有心研究佛法,不過一想到學佛
是這麼困難,我就很害怕,不敢再看佛書、聽經,也不敢再研究了。」

他又說:「我心裏很惶恐,本來我覺得做人很不錯的,不過聽人家說人生
很苦,人生世間,不是受業,就是造業,實在很可怕。」他覺得心裏很矛
盾。最後他說:「我從刊物上看到師父說的一段話,打開了我的心結,讓
我覺得非常快樂。師父說──做人是不錯的,做人也是很快樂的,只要在
業來現前的時候,能歡喜接受,不執著於苦,就會生活得非常快樂。」他
看到這一段話後,心結就打開了。

諸位,真正能脫離痛苦的,是心中完全沒有矛盾,沒有惶恐害怕,能夠很
自在安然接受周圍的環境,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人若能隨遇而安,隨順環境的轉變而安然接受境界現前,那麼,此人必定
是靜定自在的人,就比較不會在日常生活中隨意起心動念,造就惡業。

人慒懂懂帶業而來,又迷迷糊糊地不斷造業受苦,如此一層一層,重重疊
疊造業如山,以佛陀將母腹比喻作「業山」。


獄海血河,倒懸十月


第三就是「血山」。

佛說:「血腥昏暗如獄,隨之大量流出母血,使人目之為眩,神之為奪,
感五光十色世界,此謂娑婆,堪忍事多,豈非昏沈之獄海血河,喻血山。


人在出世之前,於母胎中所承受的除了不自由、不自在,以及黑暗的痛苦
之外,還有那些呢?還有血腥。血非常腥臭,而我們每個人都浸在母胎的
血腥中,長達十個月之久。如此腥臭、黑暗的血河,我們竟然能在裏面委
曲彎縮,倒懸十個月。所以說人在出生之前,就必須經過黑暗的胎獄。

胎兒的臍帶與母親胎盤相連接,母親吃食物所吸收的營養,經由臍帶流入
胎兒的體內。母親的血,包圍在胎兒的四周,胎兒就在黑暗的血水胎胞中
吸收營養精華。雖然胎兒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是經由全
身血液的循環,也可以攝取到營養。

胎兒出生時,必須經過一番天旋地轉,因為胎身原本是曲縮著,此刻必須
手腳活動,身體運轉,隨著母親腹中的大量羊水而離開母體。在黑暗的胎
腹中,經過天旋地轉後,忽然來到人間,進入了五光十色的娑婆世界。

我們在母親的肚子裏,非常昏沈、黑暗,所以稱其為「獄海血河」,在黑
暗的血獄中,既不自由,又要受母親的情緒、身體所影響。母親的病痛、
冷熱、煩惱……,無一不在胎兒意識中感受到,說起來是非常不自在的痛
苦。

母懷胎時,第十月中,孩兒全體,一一完成,方乃降生。

胎兒在母體十個月時,全身構造都已完成,六根、六識也都具足,等到時
機成熟,就出生於人間。

其實,不一定要足足十個月才會降生,胎兒達七、八個月時命根就全部完
成了。在滿十個月之前出生的,稱為早產兒;若超過十個月才降生的,稱
作晚產兒,本地人俗稱為「過月」。

若是決為孝順之子,擎拳合掌,安祥出生,不損傷母,母無所苦。

善孝柔順的子女,在母胎中滿十個月,將要出生之時,「擎拳合掌」,雙
手緊握合併,如合掌般,平安順利地降生,不會使母親受傷害。

這段經文是說,母親與子女之間,有「順緣」及「逆緣」,若母子結惡緣
,則胎兒在母胎中,會帶給母親很大的折磨,若是很乖巧善順的子女,在
母胎中就會很安然。

慈濟醫院婦產科曾有一位原住民婦人,她是第一次生產,臨盆時還不曾感
覺有任何異樣或痛苦,仍然外出工作。後來羊水流出,她才發覺自己即將
分娩,家人趕緊將她送到慈院,剛到電梯門口前,孩子就生出來了,非常
順利平安,看起來既簡單又容易,而且母親一點痛苦都沒有。

 

轉貼慈濟月刊第315期

台長: 自如
人氣(1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甘露清涼 |
此分類下一篇: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5)/證嚴上人
此分類上一篇: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3) /證嚴上人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