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9 04:57:07| 人氣1,1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台灣人應讀:中共與大陸人民對“馬英九”的看法(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马英九的胜利与通往2008之路

  中国国民党在12月3日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中,大获全胜,不仅夺得14个县市的执政权,而且攻陷和“光复”了具有指标意义的台湾第一大县台北县和所谓“民主圣地”的宜兰县、嘉义市,从而使泛蓝对泛绿取得17比6的优势。这是中国国民党的大胜利,同时,由于这是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后的第一次重要选举,因而可以说,这也是马英九个人的胜利。马英九不仅因为这次成功地率领国民党取得胜利而成为中国国民党真正意义上的核心,成为泛蓝民众心中的共主,而且为他走向2008年的总统大选,成功地迈上了第一个台阶。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曾经长期执政,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虽然在2000年大选中失去了执政权,但可以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人才的储备仍然非常的充分。就执政与管理的经验而言,民进党与其不可相比。在这次地方选举中,国民党执政的地盘都能够守住,说明国民党在地方的执政能力经得起考验,能够得到多数民众的认可。但是,从2000年以来,国民党在重大的选举活动中,总体上却处于被动的地位,在选举的战略与战术上不及民进党,显得沉闷和缺乏活力。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后,国民党这个惰性的巨人开始被激发出活力,在这次选举中,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在选举的各个方面不再输给民进党。在其中,马英九充分地发挥了他个人的优势和效应,他的改革与清廉的形象,特别是他激发民众的能力,为国民党在这次选举的胜利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马英九在地方县市长党内提名过程中,坚持以民调为主要依据,使国民党推出的候选人不仅具有战斗力,而且也能够保持内部的公平与团结。

  如果说,马英九在前一阶段在党内的地位还不够稳固,党内的权威还没有树立起来的话,那么,经过这次选举的胜利,马英九已经毫无疑义地取得了在党内的核心地位,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如果他能够保持现在这样的形象与操守,那么,2008年国民党的总统候选人已经不可能有别的挑战者,国民党也不会有分裂之虞。国民党将在马英九的领导下振作起来。以前,马英九在党内特别是高层没有足够的人脉,而现在,集聚效应自然会出现,这有利于他进一步推进国民党的改革与向现代民主政党的转型,从而更新国民党在台湾民众中的形象。如果说,以前台湾的大学生对加入国民党的人冷嘲热讽,今后,在马英九的效应推动下,国民党将能够更多地吸引台湾的年轻选民,而这对国民党赢取2008年执政权极其重要。如果国民党在马英九的领导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自然就会众望所归。他推动国民党的改革所遇到的阻力也将可望大大地减少。

  国民党在这次选举的胜利,对泛蓝力量的整合也具有特别的影响。马英九在提名问题上,除在连江县对亲民党有所妥协外,在其他地方均坚持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原则,不作妥协,最终的结果显示亲民党没有国民党那样的战斗力,亲民党仅在连江取得一席。在泛蓝的整合方面,国民党取得了主导权。从目前的情况看,亲民党在2008年不再举足轻重,即使没有亲民党的配合,只要国民党能够坚持正确的道路,也有希望战胜民进党。相反,如果不与国民党合作,亲民党不仅加剧它的边缘化,而且一旦国民党执政,它更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在台湾今后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在制度设计上有利于形成两党制的情况下,亲民党不要说在地方,就是在台湾立法院中的席次,也可能被蒸发。在这样的前景下,泛蓝的整合除了按照马英九的路线走,没有别的路可走。这次亲民党的周锡玮离开亲民党,以国民党的身份参加台北县长的选举取得了成功,这对其他的亲民党骨干也有一定的启发,为了个人的前途,他们也可能更倾向与国民党进一步地整合。

  在巩固了党内的地位、甚至取得泛蓝共主的地位之后,马英九就可以更从容地走向2008,与民进党展开竞争。如果陈水扁政权不改弦更张,国民党和马英九有希望取得更大的胜利。马英九的台北市长任期已经不长,这使他可以摆脱市政事务的纠缠,可以聚精会神地推动国民党的改革及与民进党展开竞争。

  当然,对马英九而言,这只是第一步。真正要取得2008年的胜利,他务必真正推动国民党的改革与转型;努力推动泛蓝力量的整合;同时,要推动国民党在这次取得执政权的县市做出良好的执政业绩,不使民众失望。

  马英九有理念,有“论述”,有战略,有战术,有原则,有操守。台湾政治因为有马英九的存在而给人以希望:台湾政治与社会向上提升的希望,台湾民主成熟与素质提升的希望,两岸关系改善及推动两岸向着融合与统一前进的希望。2008年是否属于马英九,要看他和国民党今后几年的努力,也要看他信仰的那个上帝是否保佑他了。

  对于这样优秀的政治家,马英九要自己珍惜外,台湾民众和全球华人也应该珍惜。中华民族需要有高素质的政治家。

 阅读次数:455 发布日期:2005-12-23 

-------


危险的信号 马英九演说为何删除终极统一内容?

http://news.jschina.com.cn 2006-2-22 16:08:27

  马英九2月13日上午在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发表演说,对台湾当前两岸关系发展提出新看法,即建立和平(Peace)与繁荣(Prosperity)的二P阶段,通过从对立(Confrontation)、和解(Conciliation)到合作(Cooperation)的三C阶段,建立两岸长远和平。
  
  利用出访提出两岸主张
  
  马英九自担任国民党主席以后,对两岸关系的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这是一直被外界所质疑的问题,这次他到英国访问试图通过媒体的访谈与演讲把它一次厘清,国民党也利用这个机会在台湾亲民进党的报纸《自由时报》上,刊登马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访问的广告,但通过他的一系列言行得到的结论却出现了相当危险的信号。
  
  从去年担任国民党主席以后,马英九谈到两岸关系,曾表示统一是终极目标,台湾和中国大陆是“一中架构”下的政治伙伴,台湾未来有很多可能的选项,不论是统一、“独立”或维持现状,都应该交由人民来决定。开始时还打出过反共牌。
  
  从这些论述的发展可以看出,马英九开始时试图提出国民党传统上的“反共牌”来定位他的两岸政策。
  
  陈水扁出手马英九退缩?
  
  但“反共牌”在现在的台湾民意并非主流思维,也无法连结连战访大陆以后跟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互动关系,所以他又提出“统一是终极目标”的说法,希望把连战、宋楚瑜访大陆所建立的成果全盘接收,只是在遭到陈水扁“元旦演说”大力批判以后,他就从“统一是终极目标”上退缩了。
  
  以2月13日他在英国演说的内容来看,他为了不想引起争议,刻意在演讲时删除了“终极统一”和“终止内战”这两大段原先预备好的内容,这就可见他相当在意陈水扁的批评。更引起大家关注的是,马英九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访问时,又特别提到“独立”也可以作为人民决定的选项。
  
  当然,这可能是他考虑到2008年为了赢得“总统”选举所做的变通说法,但如支持了陈水扁对两岸政策的主张,反而可能失去支持统一民众的选票,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编辑:郭蓓 来源:中青在线

------------

马英九“两岸观”的实与虚 正面效果已经浮现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2 月25 日 | 文章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综观马英九的“两岸观”,统“独”是虚,“维持现状”才是实

近一段时间,马英九有计划地启动了“新国民党”的两岸政策“论述”,让他原本较为零散、也不够鲜明的“两岸观”开始变得系统完整且清晰起来。国民党登在《自由时报》上的那则广告所引起的轩然大波,岛内媒体重议题炒作而轻实质内容的新闻处理方式,冲淡了也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马英九此举的真正意涵。依笔者观察,也许在此过程中马英九暴露出战术与操作面的欠缺,但绝非如有人所言“惹出大麻烦”,更掩盖不了他在战略上成功的一面。

英国讲话值得细读

马英九整个欧洲招商之旅的重头戏,其实就是他在英国著名的伦敦经济学院(LSE)所作的两岸关系专题演讲。仔细读完这篇题为《跨越对立:东亚和平的构想》的文稿,可以看出他确实是做了精心的准备,有很强的要“跨越两岸对立找出新典范”的用心,而且较为系统完整,展现出岛内的绝大多数政治人物身上十分稀缺的格局。

演讲从中国国民党的成立谈起,接着就大致梳理了这个“百年老党”的历史使命与风风雨雨,在肯定它的贡献的同时,也较为客观地指出了过错,并且第一次郑重地为“二二八事件”及随后的“白色恐怖”向台湾民众道歉。把两岸关系放在中国近代史和当前东亚地区整合的大背景下来谈,正是这篇演讲的特色。而这与马英九所强调的国民党在“争取台湾民众的最佳利益”的同时,也能对“建设繁荣、民主的现代中国的未竟事业”作贡献,是一脉相承的。

就其核心内容而言,其中有传承自连战的“共同愿景”,也有他自己所强调的“具建设性的新互动关系”;既把重点放在如何务实解决两岸问题、共创双赢上,又明确提出国民党“以两岸终极统一作为选项”;不仅主张两岸和解,也从中引出“东亚和平”的构想。

针对当前形势,马英九还抨击了台湾政治人物“片面的分离主义行动”,强调国民党将“坚定地支持两岸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维持台海现状,反对任何对现状的片面改变,更反对所有非和平的或违宪的改变现状手段”,体现了人们过去认为他身上所欠缺的一种“坚持”。

正面效果已经浮现

令马英九意想不到的是,国民党在“台独”立场鲜明的《自由时报》上刊登的广告却更受关注,也在泛蓝内部引发很大争议。那句“台湾的未来有很多可能的选项,不论是统一、独立或维持现状,都必须由人民决定”,被某些媒体引申为国民党接受“台独选项”、政策出现“重大转变”,当然是过度引申、夸大其词,但其中也确实含有马英九主导下的某种调整,主要用意并不在说服“深绿”民众,而在于塑造国民党的“中道形象”。

从前不久的“终极统一论”到在《亚洲华尔街日报》上著文,再加上上述的一系列动作,明显看出马英九已决定正面应对陈水扁所挑起的这场“统独大战”,提前端出两岸政策主张。其中当然有被动应战的成份,至少一开始是如此,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主动性的一面得到加强。

综观马英九的“两岸观”,统“独”是虚,“维持现状”才是实。他在返台记者会上提出的“维持现状、统独休兵、务实开放、全民打拼”这“16字诀”就是最好的总结。透过内部纷扰与泛绿猛打的迷雾看,马英九在总体战略上还是成功的:塑造出国民党处理两岸问题的稳健形象,让自己在岛内民意光谱中往中间挪移,向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日本发出了“我上台才符合你们利益”的信息,并为下一步的访美酝酿气氛。从岛内新出炉的几份民调中可以明显看出,他的这些主张,也包括“终极统一论”,都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民进党之所以急着要“掀马统”,主要的恐怕不是“见猎心喜”,而是有了“危机感”。

当然,新一轮的角力才刚刚开始,台湾“大选”已提前开打。台湾政局未来两年仍将是“多事之秋”,形势变幻莫测,马英九还会面对许多严峻挑战。如何让战术与战略同时精进,则是他急需补上的一课。 (作者:孙升亮)


(未完,請繼續)

台長: 和平是最偉大的戰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