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12 07:13:34| 人氣2,2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期貨投資基金——管理期貨在行動

推薦 0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期貨投資基金——管理期貨在行動

一、管理期貨的概念

  管理期貨(Managed Futures)是指廣義的期貨投資基金。在國外,狹義的期貨投資基金主要是指公募的期貨投資基金。管理期貨的類型:公募的期貨投資基金(Public Funds)、私募的期貨投資基金(Private Pools)和個人管理期貨賬戶(Individual Accounts)。公募的期貨投資基金由於參與者眾多,監管嚴密,運作規範,成本較高,操作上也沒有私募基金和個人管理賬戶靈活,從美國實際情況來看,其投資回報率在三者中最低。

  私募的期貨投資基金往往採用有限合夥的形式,分一般合夥人(General Partner)和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私募基金適合於高收入的個人或機構投資者,投資者人數和最低出資額受到嚴格限制。例如,美國規定每個私募基金的投資者總人數不超過499個,每個投資者至少100萬美元的凈資產,或至少連續兩年不低於20萬美元的年收入。私募基金操作靈活,費用低,其市場表現優於公募基金。但其運作透明度低,風險大於公募基金。

  投資者還可以選擇一個商品交易顧問(CTA)來管理他們的資金,開立個人管理期貨賬戶。這種方法只能被較高收入的投資人所使用。一些大型機構投資者,諸如養老基金、公益基金、投資銀行、信託基金、保險基金往往採用這種形式,而非購買公募或私募基金份額的形式來參與期貨,以優化他們的投資組合。投資者直接把錢投資于CTA的方式,實際上相當於購買了CTA的交易技能,其好處在於免去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管理費,但投資者自己必須選擇合適的CTA並承擔評估CTA表現的責任,這就要求投資者自己具有投資的專業技能和判斷挑選能力。實際上也只有專業的機構投資者能做到這一點,很多CTA賬戶往往都是機構投資者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
  
  二、管理期貨的發展

  金融投資基金,創始於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繁榮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盛行於世界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目前正以不可估量的速度向世界各地擴張,成為世界金融市場上很流行的一種國際化金融工具和大眾化的投資手段。基金也已經成長為與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並駕齊驅的金融體系的四大支柱之一。以美國市場為例,2000年3月,美國基金資產總規模已增至12.2萬億美元,大大超過商業銀行同期的資產和存款;在1980年,大約只有5.7%的美國居民持有共同基金,而如今已有近50%的家庭投資于基金。作為權威的全球管理期貨和對衝基金研究及資訊發佈者——巴克萊銀行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自2002年3月以來,全球管理期貨資產總額增長兩倍,從403億美元放大至1300億美元(2004年年底)。

  投資基金的主要類型:共同基金、對衝基金和期貨投資基金。共同基金(Mutual Fund)主要投資于傳統的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的一類基金。採取“買入並持有”的策略,通常不主動持有空頭頭寸。對衝基金(Hedge Fund),除了傳統的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以外,還大量投資于金融衍生品期貨與期權市場。大量使用做空機制,往往採用私募的形式。近年來,全球對衝基金髮展迅猛,到2004年對衝基金總數已超過9000個,管理的總資產達到8500多億美元。期貨投資基金與對衝基金的區別主要在兩個方面,其一是不投資于傳統的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其二是往往採用公募的形式。

  1949年,美國人理查德·道前(Richad Donchian)建立了第一個公開發售的期貨基金。1965年唐(Dunn)和哈哥特((Hargitt)作為商品交易顧問建立了第一個著名的管理期貨賬戶,1967年兩人第一次把電腦交易系統應用於期貨交易,並創建了第一個期貨商品價格數據庫。

  與期貨投資基金相關的監管機構為1975年成立的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全國期貨業協會(NFA)。比較著名的行業協會是管理期貨協會(Managed Futures Association)和期貨行業協會(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

  1971年,管理期貨行業協會(Managed Futures Association)建立,標誌著管理期貨行業的形成,總部在美國華盛頓,是全球期貨投資基金業最大、最權威的行業組織,它有超過650個會員,大多是業內最知名實力最雄厚的企業,可以基本代表美國甚至全球的管理期貨和對衝基金行業(Alternative Investment Industry)。會員管理的純期貨投資基金資產目前超過350億美元,對衝基金和其他商品及金融資產超過3000億美元。

  管理賬戶報告組織(Managed Account Reports)從1979年對期貨投資基金行業進行跟蹤研究,在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後,編制了一些反映期貨投資基金行業的綜合指數。巴克利集團(Barclay Trading Group)建立於1985年,是一家主要以期貨投資基金為研究和諮詢對象的公司。它擁有和創建了巴克利另類投資數據庫(Barclay Alternative Investment Database)。Barclay CTA指數是反映期貨基金業的著名指數。此外還有農產品指數、金融和金屬指數、貨幣指數、任意投資指數等。因為MAR和Barclay Trading Group的高權威性和高知名度,基金經理有動力向他們報告數據。向他們提供業績表現意味著能獲得大量的公眾注意力,從而帶來基金行銷上的利益。

  坎貝爾公司首次在同一個管理期貨賬戶中同時使用多個交易系統,湯普森·邁金諾期貨基金,首次在同一個基金中同時使用多個基金經理。現在期貨投資基金已經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投資領域之一。人們普遍相信,未來幾年,管理期貨將在太平洋邊緣亞洲國家得到蓬勃發展。
  
  三、管理期貨的作用

  隨著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誕生和投資技術的不斷變化,期貨投資基金在資產的風險管理和運作方面的作用日趨重要。很多機構投資者,諸如養老金、信託基金、保險金、銀行都大量採用期貨投資基金作為他們投資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達到優化組合、分散風險的目的,並取得良好的效果。

  期貨投資基金除了一般意義的基金專家管理、組合投資規模效應等優勢以外,還有低交易成本、低市場衝擊成本、杠桿交易的運用和市場流動性好等特點。1983年,多倫多金融分析家聯盟年會上,哈佛大學博士John Lintner在他的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管理期貨——金融期貨賬戶(基金)在股票與債券的組合中的潛在作用》中寫道:“如果在一項組合投資中加入期貨基金,可以減少組合的波動並提高收益,這樣的組合在任何可能的收益水準上都比股票或股票加債券的組合投資的風險要小得多。”期貨基金之所以有這樣的功能是因為期貨投資具有典型的高回報性以及同其他金融資產的低相關性。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Harry M·Markowitz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用相關性很低、甚至具有負的相關性的投資工具作組合能夠有效地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使投資組合做到充分的分散化,並且資產之間的相關性越低,投資組合的風險水準也越低。來自管理期貨報告組織(MAR)的相關研究表明:20%的期貨基金、20%的債券和60%的股票所組成的投資組合,在風險最低的情況下回報最高。

  期貨投資由於其特殊的保證金交易制度具有風險放大機制,因而在普通投資者眼裏是一種比股票和債券投資風險高得多的投資方式,由此人們往往認為期貨投資基金比證券投資基金有更高的風險性,這的確是一種誤解。國外有學者對期貨投資基金行業進行了長期跟蹤的研究,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雖然期貨市場比證券市場有更高的風險性,但期貨投資基金在同等回報率下的風險並不比在證券市場高。

期貨市場上為何"忙者"受罰 "閒者"受益?

期貨市場是市場經濟搏弈的前沿陣地,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因此期貨市場原本不是一個大眾化的投資領域,但由於採用保證金制度以後,投資者的風險和收益都放大了十倍以上,一旦交易成功,利潤就相當豐厚,受此利益的驅動,大量的投資者不斷涌入期貨市場,我國期貨市場日漸成為一個大眾化的投資領域,這就意味著投資者的竟爭優勢非常參差不齊,沒有竟爭優勢的(不一定是資金優勢,僅有資金優勢一樣可以成為大輸家)逐漸被優勢明顯的投資者吃掉,財富轉移的二八法則在我國期貨市場上比其他領域更加明顯。為了使自己成為幸運的20%的投資者中的一員,很多投資者非常勤奮,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無論對市場的研究,還是對交易本身都花了大量的時間,總之無法使自己閒下來,那麼二八法則是否因為忙礙而改變呢?事實證明沒有絲毫改變,因此我們不得不對大多數投資者忙碌的對象、方法與效率提出質疑。

  當然了,作為一個初學者,花大量的時間學習、研究、交易那是自然的事,無可厚非。但是很多投資者忙碌了很長時間以後,還是忙而無功,無論他在交易上怎麼努力都賺不到錢(並非每筆都虧),甚至是賠錢。期貨市場就這麼殘酷,如果忙得不是地方,方法也不對,不但天道不酬勤,還要重重的罰勤,怎麼罰?除了虧錢之外,還要打擊投資者的心態,讓他下一次更難賺到錢。

  在筆者看來,期貨市場投機簡單看就是研究、策劃、心態與交易的四位一體。只有將四者充分有效的融合到一起才能在期貨市場上長期的安全的有效的賺到可觀的利潤。這四者中的任何一環都不能軟,更不能缺失,否則賺到錢都應歸功於運氣,而不應簡單的歸功於自己的交易水準,如果真的不理智的歸功於自已的水準,那麼風險離他也就不遠了。

  為了將研究、策劃、心態與交易四者都硬起來,並充分有效的融合起來,不忙行嗎?當然不行,只是我們的忙必須要有側重點。在這四者中,我們可以忙研究、忙策劃、甚至可以忙調整心態,就是不能忙交易。虧錢的投資者大多是交易上最忙的一族(造市商除外),他們每天都在忙於交易,越忙越虧,越虧越忙,如此惡性迴圈,還不知道停下來,閒一閒,認真考慮一下自己為何忙著虧錢。成功的投資者為了交易上省事、省心都在研究、策劃與心態控制上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沒有研究、策劃、心態控制上的忙,就不會有交易上的閒,沒有交易上的閒,賺錢就只能靠運氣。當然了,即使是將三者都做到位了,交易成功也需要一定的運氣,只不過這種運氣是建立在勝算機率的基礎上,而不是心存僥倖的運氣。

  目前,我國期貨市場上(事實上也包括股市等)絕大多數投資者都醉心於交易技巧而不能自拔,以為只有交易技巧才能夠賺到錢,以為只要有了交易技巧就能夠賺到錢,然而二八法則這一殘酷事實說明﹕要麼這個市場上壓根就沒有靈丹妙藥式的交易技巧,要麼就是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學不會。如果有,絕大多數投資者學不會,那跟沒有沒什麼差別﹔如果沒有,苦苦的追求,豈不是忙而無功嗎?其實交易技巧只是期貨投機環節裏一個較低層次的問題,它只是幫助我們更安全的抓住機會而已,而不能用它來識別機會,如果不知道機會在哪,交易技巧哪有用武之地。因此筆者認為,研究、策劃與心態控制才是期貨市場上投機成功的關鍵,交易技巧只不過是讓前三者更加錦上添花而已,四者之間的內在關係不能隨便混消,更不能隨意取代。我在這裡目的不是去否認基本交易技巧的重要性,只不過是要剔除它不該有的神秘光環而已,只有去了這層偽光環,才能讓孜孜以求的投資者恢復到務實的層面上來。

  筆者在這裡有必要舉兩個近期的例子加以說明﹕


  


 
  上面兩幅圖表,一幅就是倫敦綜合銅走勢圖,另一幅是銅8月合約走勢圖,筆者在5月9日之前就已經判斷出本次沽空機會。成功的投資研究、策劃報告當時讓我有良好的心態去尋找介入的機會。此時我的交易技巧很簡單,就是銅8月合約連續陽線反彈後,見陰線就開始空,結果于5月11日沽空在31600元/噸一線,隨後就大幅下跌,回想起來,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別看這一招這一次成功了,放在其他的時侯就不一定成功,而且沒有前面的研究、策劃也不可能成功。




  上圖是棉花7月走勢圖,筆者于4月28日開始建議客戶放空棉花,深入研究後,我們決定沽空的依據主要有﹕(1)、7月合約與現貨價價差達1500元/噸左右,而此時期交所的棉花倉單數量已超過7月之前(包括7月)所有合約單邊持倉之和,現貨商沒有理由多花1500元/噸去買期貨倉單,因此期貨價向現貨價回歸有很大的必然性。(2)、紡織品的貿易摩擦當時已初見端倪,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越來越大。(3)、當時美國紐約棉花上升三角形向上突破,鄭棉卻高開低走,無意上漲,說明拋空的機會已經成熟。(4)、鄭棉已經走出了一個非常經典的上升楔形,說明中級上漲的動能已經衰竭,沽空已沒有中級風險。

關於建倉時機的關鍵:時機的選擇

 期貨交易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把這個過程細分為六個環節:建倉、持倉、加倉、減倉、平倉(止贏)、止損。

  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建倉是第一關鍵的環節。所謂“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如果建倉以後,不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出現贏利(這裡有一個交易策略問題。對於短線日內交易者而言,這個時間以5分鐘、10分鐘計算;我則喜歡以交易日來作為參照標準),那麼,就一定是出問題了,或者是判斷分析上的問題,或者是時機問題。而通常情況下,大多是屬於時機問題。因為對於大趨勢的判斷方面的差錯,已經是屬於另外一個問題範疇了。

  所以,建倉的關鍵,又在於時機的選擇。

  建倉的時機選擇,有三種類型:一是行情啟動之前建倉;二是行情啟動的同時跟進;三是行情啟動之後建倉。

  顯然,這三者各有利弊,也各有特點。第一種,風險最大,收益也可能最大。這種建倉方法,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摸頂”“抄底”。第三種,風險最小,收益自然也就相對小。但是,這是一種最為經典的建倉方法,也許是因為最安全。其主要特點就是:在一個趨勢形成之後,等待回調或者反彈的時候,按造相反方向建倉。當然,我們可以想見,在一個激烈的行情中,往往很難出現哪怕是短暫的回調或者反彈。這是這種方法的為難和尷尬之處。第二種則介乎兩者之間。風險與收益都相對中性。把握起來也相對容易一些。可惜的是,由於期貨受外盤影響太大,所以,許多時候沒有這樣的機會,因為行情通常以跳空方式進行,你根本沒有在過程介入的好時機。

  期貨交易總體而言應當以簡單有效為基本的原則,但是,在一個好機會並不多的市場中,如果我們沒有相對多樣化的對策,那麼,就過於被動了。因此,對於上述三種建倉方法,我的意見是,還是要都試一試。

巴菲特出擊能源業 賺錢哲學為投資非投機

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傳奇的話,那麼巴菲特算是活著的一個。就連74歲的高齡也沒能消退他“點石成金”的激情。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巴菲特再次以他標誌性的資本運作吸引了市場的關注,這一次,他的目光停留在能源業。

  2005年5月24日,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薩威公司旗下的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宣佈,將以94億美元從蘇格蘭電力公司手中收購美國西北部最大的電力供應商——太平洋公司。此次收購是自1998年買下通用再保險公司以來,巴菲特最大一筆的買賣。根據協議,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將支付給蘇格蘭電力公司51億美元現金,其餘43億美元將轉化為凈負債和優先股。交易完成後,蘇格蘭電力公司將向股東派發45億美元的紅利。擁有太平洋公司後,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可將其在美國6個州的160萬客戶擴展到俄勒岡州和猶他州,並將打造一個年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的能源巨頭。

  “股神”的再度出擊一石激起千層浪,好事者不無居心地宣稱:巴菲特的投機回合回來了。表面上看,巴菲特在國際油價一路狂飆、能源危機一觸即發、供給衝擊捲土重來、滯脹魅影若隱若現的微妙時點染指敏感的能源業,的確有點跟風炒作的嫌疑。而最新經濟數據顯示,能源市場回暖讓這種嫌疑似乎得到了更多時效性的支援。在美國勞工部5月18日公佈的報告中,美國4月份的CPI上升了0.5%,升幅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0.4%,通脹抬頭的原因是4月份美國能源價格上漲了4.5%,為2003年3月以來的最大月增幅。

  但深入分析,巴菲特進軍能源業並不能算是追漲殺跌的投機行為,本質上看,這不過是巴菲特美妙投資的最新案例。投資和投機這兩個不易分辨但又迥然不同的經濟概念,在巴菲特的哲學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和區分。

  首先,投資看重的是長期內的穩定回報,而投機僅僅是短期內對風險因素的技術性套利。如果巴菲特在原油期貨市場上一擲千金、幾進幾齣獲取鉅額利潤的話,那麼這種榨油機式的行為絕對可以說是對能源市場的投機。但事實卻是巴菲特並沒有試圖利用能源衍生金融產品的價格波動而牟取暴利,而是通過投資、經營基礎產業的形式增加能源市場的供給,以促進能源市場價格穩定的手段謀求長期的、整體行業的成長性獲利。這種目光長遠的投資戰略絕非鼠目寸光的投機把戲。

  其次,投資追求的是“雙贏”發展路徑,而投機在利用風險的同時,創造了更多的經濟不確定性。能源市場近一年來的價格波動,用市場眼光來看就是“供不應求”的直觀體現,巴菲特進軍能源行業無異於給“看不見的手”提供了助力,供求在趨於平衡的過程中不僅減輕了能源風險的負面影響,也給巴菲特旗下公司的成長創造了合意的外部環境。而投機勢力擅長的不過是損人利己的方式,在推波助瀾、興風作浪獲得暴利之後抽身而出,只留下身後滿目狼藉的一池碎萍。至少巴菲特從來沒有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市場的崩潰和大多數人的痛苦之上,這一次也不例外。

  其實,新近進軍能源業不過是巴菲特哲學的一個最新範本罷了,以“股神”著稱的巴菲特曾將其在股票市場的“生財之道”總結為:“當我投資購買股票的時候,我把自己當作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家、證券分析家或者宏觀經濟學家。”巴菲特從不名一文到富可敵國,自始至終總是在資本市場上尋找著價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他對利用技術分析、內幕消息進行投機總是不屑一顧,這種可以稱之為過於自我的投資理念卻讓他長期獲利。

  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依仗的是他對“基本面”的透徹分析,而非對“消息市”的巧妙利用。正是因為有巴菲特這樣“老實本分”的投資者,正是因為市場對巴菲特理性投資行為的高額回報,使得美國的資本市場成為世界上最穩定、最成熟、最有活力的金融市場;作為經濟“晴雨錶”的美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反過來又對經濟產生了良好的反饋作用,成為美國經濟長期保持強勢的根本保障。

  因此,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一個穩定的資本市場,穩定的資本市場認可的是理性的投資行為。世界上各個角落裏發生的金融危機,都從反面證明瞭一個以投機為主流的資本市場只會有短暫的“虛偽繁榮”,長期內的金融動蕩將會讓整個國家經濟遭受致命傷害。

  巴菲特說過,“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知道誰一直在游泳。”大浪淘沙之後,市場認定的王者是巴菲特,《財富》雜誌就曾將其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人,而巴菲特的簡單哲學告訴我們:投資不是投機,這才是成熟市場的成功之道。

[投資理念]不要失去你的趨勢性部位

不要失去你的部位
  
  很多投資者在很多時候都看對了行情,卻兩手空空,甚至賠錢。在多頭市場裏總可以找到很多一開始就做多的投資者,在空頭市場裏也會找到一開始就做空的投資者,但到頭來,這些投資者卻並未從中真正賺到錢。究其原因,是他們在大趨勢啟動的初始階段就輕易丟掉了頭寸,割了青苗。目前銅的熊市剛剛開始,我們會因犯同樣的錯誤而到後期扼腕嘆息嗎?

  投資經典總在告誡我們,讓利潤充分成長,將損失控制在最小限度內,但人性的弱點卻通常讓許多投資者不自覺地反其道而行之:見盈利就急於落袋為安,頭寸被套卻死扛硬頂。造成這種扭曲心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心理學上看,得到或據為己有,總是一件愉悅的事情,兌現盈利可以獲得心理上的最大滿足。但當行情看反頭寸被套時,總是不願承認或正視自己的錯誤,不忍心看見資金縮水而砍倉,畢竟付出總是不情願的,也是極端痛苦的。其次,對行情的判斷缺乏信心,市場走勢稍有反復或出現不利波動,就開始懷疑當初的趨勢判斷是否正確,進而影響了其持倉的信心。正如利弗摩爾所說,一個人對自己的判斷沒有信心,在這種(投機性)遊戲中就走不了多遠。再次,當市場仍在朝預想的方向發展時,因為缺乏足夠耐心而胡亂平倉。江恩在二十一條買賣守則中就指出,不要因為不耐煩而入市,也不要因為不耐煩而平倉,很多投資者做不到這一點,其實是個性使然。最後,太在意大的趨勢運行中的小波動,想抓住所有小的起伏,例如在大的下跌趨勢中害怕反彈而先回補,想等回抽時逢高拋回去,結果導致踏空。更有甚者,不僅回補而且反手做多搏反彈,自然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輕易丟掉本來正確的部位,可能導致三種不利後果:其一,行情嚴重踏空。當自己平倉出來後,價格還在大幅向原來預測的方向發展,而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行情溜掉。其二,當漏掉一大段行情後,因為心有不甘而進去追漲殺跌,一旦趨勢出現反向修正,追進去的頭寸就很容易被套而備受折騰,結果搞壞了心態。其三,由於過早平倉錯失了原來的趨勢性行情後,索性先去逆勢搶把反彈或搏回檔,以圖彌補丟掉的行情,然後再去追逐原有趨勢。其結果往往是不僅主趨勢抓不到,短線逆勢頭寸弄不好也被套進去,從而導致心態徹底失衡,這是最糟糕的情形。所以一個世紀以前利弗摩爾就反復強調,不要失去你的部位,只有大的波動才能替你賺大錢。正確的做法是在大勢判斷正確的基礎上,捂緊你的頭寸不放,但實際上能夠同時判斷正確又堅持不動的人很罕見。

  目前基本上可以確認銅的熊市已經開始。很多人為了拋到歷史性的大頂而前赴後繼,但當熊市真的來臨時,有些人被牛尾巴抽暈了頭,對於熊市是否真的來了還將信將疑。有的投資者有幸無意中摸到了牛市頂部,但對大勢的逆轉並不敢確定,行情剛啟動就溜之大吉。儘管熊市的真正確立還需要一個驗證過程,但轉勢的各種跡象讓我們有更充分的理由入市拋空。在實盤操作中,我們試探性的拋空部位獲利後,進行了換手處理,趁反彈之機再度拋進去。在銅價第一階段的跌勢遠未到位、中級反彈不可能成立之前,我們不能失去趨勢性的空頭部位。

對衝基金:擾亂市場的罪魁禍首?

皇家空軍(RAF)總是被抱怨在技術方面進步太慢,的確,從道德角度去抱怨一些虛幻的事實比尋找事實的真相要容易的多。今天,當市場出現問題的時候,華爾街演繹了類似的版本:神秘的對衝基金,被認為是攪亂市場(從道瓊斯指數到原油市場)的罪魁禍首。

  像RAF被抱怨一樣,那是一個虛妄的說法其實,讓對衝基金揹黑鍋有失公允,因為從事金融投資的人都很清楚,沒有對衝就談不上建立一套有效的金融風險管理機制。“對衝”本來是一個很好的避險金融手段,但它的應用走向極端的時候,也就成了投機者牟取暴利的法寶。

  當然,對衝基金確實存在風險,但它們的力量還不足以引起那麼大的混亂。雖然根據ICI的數據,對衝基金管理著近1萬億美元的資金——聽起來的確嚇人——但與共同基金(包括貨幣市場的基金)管理的12.74萬億美元比起來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對衝基金之所以引起市場的廣泛注意,是因為它們在一個廣闊的、高速流動的市場上共同展開了驚人的投資行為。“其實對衝基金並不是如人們想像的那樣總是一致行動,”標準普爾對衝基金高級經理人Justin Dew說,“實際上,最大和最成功的基金總是獨立思考並作出非常不同的舉動。”

  實際上,Alan Greenspan和其他的經濟學家在記錄對衝基金髮展歷程時,忘記了它們的影響力,總部設在丹佛的對衝基金Union Tree Capital的掌管者Scott Reamer這樣認為。雖然根據Van Hedge Fund的統計,在過去5年中,世界上對衝基金的資產總額增加了33%,但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測算的對衝基金的市場影響力在今年3月份卻下降到了10年來的最低水準。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幽靈依然遊蕩在華爾街的上空,市場關於其可能使世界金融市場徹底傾覆的擔心仍在增加。但在1998年,基金還未被允許進入抵押市場。並且,實際上世界上最大和最成功的基金並沒有把自己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Dew認為,“管理基金並不是只想博得一次喝彩,他們需要做長期的生意,而不是曇花一現。”

  另一個需要擔心的風險是基金現金的突然撤離,資產大量流動很容易擾亂市場。一些基金要求投資者將資金保留一定的時期,而大多數基金——那些真正的“對衝者”——是允許資金自由離開的。

  自由撤資帶來的風險大的機構投資者已經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對衝基金中,並且可能引起風險。據摩根斯坦利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大基金的資金已經佔到對衝基金總量的45%。許多大基金用他們的影響力去干預對衝基金的交易行為。

期市哲學之漫談:期市的存在與發展

從哲學角度去思考、探討有關“存在與發展”的問題,有助於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從事物發展變化的因果關係中探尋市場發展的內在規律。對投資者而言,這是期貨市場“基本面的基本面”,與其參與市場的行為結果密切相關。那麼,我們該怎樣看待國內期市目前的存在與發展狀態呢?

  首先,期貨市場是一個符合我國社會經濟改革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新生事物。期貨市場的存在與發展不能超越其內在的運行規律,更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制約。從此角度看,國內期市十幾年來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令業界倍感欣慰。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新事物在其最初出現的時候總是比較弱小,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然而,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永遠是這樣的:暫時顯得弱小的新事物不管經過怎樣的困難和曲折,終將走向強大。國內期市的建設發展過程亦不例外。隨著國內經濟市場化、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以及金融市場改革與整合的迅速推進,期市的發展環境正在大為改觀。

  其次,按規律發展期貨市場的群體意識和行為正在形成。從哲學角度看,社會存在形式的發展是歷史內在規律的決定性和人的自覺選擇性的統一。唯物史觀認為,人通過實踐創造自己的歷史,從而也就形成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這一規律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內在本質和必然聯繫,即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築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正因為受這一規律的支配,人類社會的發展成為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然而,社會歷史又是人的歷史,不同的民族、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在創造自己歷史的過程中,又會發揮其主體能動性,根據各自的歷史條件(如本民族的利益、既定的生產力狀況、主體對歷史規律的認識程度、國際歷史環境的制約等),在多種可能性空間中作出選擇。這就是歷史的選擇性或合目的性。由此可見,社會的存在與發展又是多樣性的統一。

  但是,事物的內在規律具有決定性,我們在國內期市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創新選擇”,不能超越這種決定性。特別是加入WTO後,一些市場原則的確立首先應是學習、借鑒國際期貨市場發展的文明成果,應建立“接軌”機制。目前,按規律建設、發展期貨市場的群體意識和行為正在形成,這是期市能夠保持健康發展的又一堅實基礎。

  此外,從期市發展角度看,有關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正在引起市場各方的關注。這是當前國內期市的內部生態問題,它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期市的發展進程。“可持續發展”是國際社會對工業文明和現代化道路深刻反思的產物,它是一種既確認人類自身發展權利,又強調人和自然、人和相關環境協調發展的自然觀、價值觀和文明觀。按照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在其《我們的未來》中的表達,是“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後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這種發展觀運用於期市的建設發展,則強調“和諧統一”的原則,提出了一種戰略性的市場發展思維,即不能從自身狹隘的利益來看待問題,而應從更高的境界把期貨市場和社會環境、期市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融合在一起。可持續發展觀要求我們從長遠發展的角度,樹立起應有的市場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基於上述四點理由(當然了,詳細的研究、策劃報告遠不止於此),在交易技巧上我只採用了兩招,那就是逢高開低走者空、連續陽線見陰者空。這兩招都很簡單,交易起來一點都不忙,但本次交易成功是建立在成功的研究、策劃與心態控制上,如果沒有這一基礎,沒有這一機會,這兩招可能就什麼招也不是了。

  通過上述事實說明,在期貨投機上,我們務必要忙於對大的機會的研究、策劃以及與之相應的心態控制,而要閒于交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交易簡單而有效,市場複雜而應對自如。在期貨市場上要做就做交易的主人,而不能做交易的隨從,要想成為主人,就必須取得研究、策劃與心態控制上的優勢。

從交易心理談避免暴倉

短單變長單,長單變鎖單,鎖單變成暴倉單。

  從不認賠,逢低加倉,最後暴倉。

  明知錯了,心存僥倖、期盼奇跡,最後暴倉。

  從事金融操作多年的朋友,一定深感到了交易紀律的重要性。做金融交易時你可以分析錯,可以方向做錯,但就是不能不遵守交易紀律。方向做錯可以重來,交易紀律不遵守你遲早會被踢出這個市場,因為每個交易者的資金都是有限的,交易紀律可以有效的保護你的資金,除非你有無限的資金,那麼你就是永遠的勝利者。

  做期貨其實也有一個防禦的過程,在你做單前,做單中,以及平倉每一步都有很多注意點,往往就是隨意性的做單虧掉了大部分或者所有的利潤,因此杜絕隨意性做單,理性處理每一張單應該是每一個市場參與者的操作原則。

  由於金融行情變數很大,過份強調紀律將會導致死板,因此不能排斥靈感做單,但靈感操作僅僅限于短線交易,如要做中線及長級交易,不遵守交易是不行的,下面是一些交易紀律,供各位朋友參考和探討。

  做單前:

  1、是否和目前趨勢相符;

  2、是否有 K 線形態技撐;

  3、是否分析了無敵趨勢、乖離率、日線指標;

  4、是否分析了周線及月線的形態和無敵趨勢指標;

  5、計劃做單量是否過大;

  6、是否設置了止損的價位;

  7、是否計劃了加倉的價位(在有浮贏的情況下);

  8、是否設置了止贏的價位;

  9、下單。

  做單後:

  1. 到了止損位,嚴格執行止損價位,不管以後看這張單是否平得錯或對;

  2. 虧單平倉後,絕不反手,調整好心態後再分析入市;

  3. 浮贏加倉失敗後,嚴格遵守"賺一萬元不走,到賺最後一分時必走"的補救原則;

  4. 當平倉有了巨大利潤後,杜絕馬上入市做單,平息喜悅心態後再作分析入市。
 

期貨交易十大基本規則

美國《期貨》月刊署名文章,介紹了期貨界公認的期貨交易的十大基本規則。期貨交易的十大基本準則。有經驗的期貨交易員認為,這些準則是一名期貨新手走向成功之道,在期貨市場得以生存下去的關鍵。違反這些準則,將導致破產。在激烈的競爭中,遵循這些準則可以避免成為“祭壇上的羔羊”。一些業餘的交易者永遠也成不了專業交易員的原因,就是未能遵守這些交易準則。他們成不了成功者,總是敗績纍纍。只要違反一個或一個以上這些交易準則,這些新手在市場的殘酷考驗下很難生存下來。

  一、先學習、後行動

  一些新手常犯的錯誤,就是在進入市場時不知道他們要幹什麼他們對市場不甚了了。他們從不肯花點時間觀察一下市場是如何動作的,然後再拿他們的錢去冒險。通常人們做一件事情,總要先觀察,後行動。如果你要學跳舞,你就得先看看人家是怎樣跳的,然後你再去試一下。但是進入市場的人,有百分之八十在12個月以後都會停止交易。根本的原因是,他們不是從第一步開始的。交易員應該認真地審視他們的交易系統的每一個細節,要明白這個系統可能出現的錯誤,或可能成功的各種方式。這一受教育的過程應該包括確定的交易動機、策略、如何執行交易、交易頻率和交易成本。因為要付佣金,交易頻率越高,你盈利的消耗越快。在交易的內容和交易的方法上,也要考慮你自己的個性特點。動機是十分重要的。一些成功的交易員所以能在期貨行業中長期堅持下來,是因為他們喜歡交易。他們不讓賺大錢的慾望攪亂他們的交易決斷。一些成功的期貨交易員認為,一心想賺大錢不是期貨交易的好動機。

  如果使用交易系統進行交易,就應該對交易系統進行反復的測試,以便確定有多大的賠錢的概率。他們必須知道他們在方法論上的優勢,工作習慣上的優勢以及專業化方面的優勢。假如他們無法知道這些優勢,他們將冒極大的風險。

  二、要及時減少損失

  遭到虧損時要當機立斷,中止交易,減少損失;當你的交易頭寸得到盈利時,就讓它進一步增長,這是一個古老的信條。很多交易員重復這個信條。很多新手常犯的毛病是賠錢的頭寸抓住不放,他們想市場會逆轉。當他們的頭寸一得到盈利的過早出市。他們過於急切地得到初步的盈利,而失去了使盈利進一步增長的機會。他們生怕已經到手的利潤跑掉。成功的交易員總是利用少量賺錢的交易來補償一些小額的虧損。新手的通常心理趨勢是一有盈利就趕快出市,見好就收,而不是讓利潤繼續增長。後者是很難做到的。為了擴大盈利,期貨界的新手要學會克制滿足於小額利潤的慾望。

  三、循規守紀至關緊要

  一些使用反復測試過的交易系統的、循規守紀的交易員總是賺錢的。那些缺乏行為準則的人往往不能堅持一貫的交易行為。在交易過程中三心二意、朝令夕改,缺乏一貫性,會把所有的盈利機會毀掉。一些好的交易系統的優勢需要恒心來體現。如果對一種交易系統或交易計劃隨意改動或放棄,那麼你就根本沒有交易系統或交易計劃。一些資深的交易員認為,當你剛賠了錢就更換或放棄某個交易系統時,也許正是這個交易系統要賺錢的轉捩點。因此保持一種一貫的交易行為是十分重要的。

  四、對交易過程全神貫注

  有經驗的交易員都強調,應該關注交易的全過程,而不是是否賺錢,這聽起來有點矛盾。一些著名的交易員認為,在期貨交易中賠錢是不可避免的,虧損是交易過程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那些注意力集中在賺錢上的交易員很可能是要賠錢的。他們無法對付那種投資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下滑現象。他們賺錢時就情緒昂揚,賠錢時就垂頭喪氣,甚至驚惶失措。在交易過程中情緒忽高忽低不是好現象。必須心平氣和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交易的全過程。期貨交易員無法預測市場的走向,無法預知市場會發生什麼變化,但是他們可以控制交易過程。實際上他們能控制的也就是交易過程。期貨市場新手的最大問題是關注賺錢和賠錢,而不是交易過程,一些老交易員說,如果你怕賠錢,你還搞什麼交易?你做10次、15次或20次,肯定其中有一次是賠錢的交易。

  五、知道什麼時候出市

  交易員應該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把頭寸抽出市場。不管他們使用什麼系統,他們都知道什麼時刻必須出市。這有助於交易員擺脫三心二意的做法,堅持某個系統,這樣也可以減少虧損。可以設置一個止損指令,以便減少虧損。市場不一定同意你入市的時機,市場對你什麼時候出市也不感興趣。市場總是按自身的規律在運轉。你必須按照市場的運動規律來設置止損指令。考慮到有時候當你的交易頭寸出現虧損時,正是發生轉機的時刻,因此不能把止損指令規定得太死。當他要下達止損指令時,要考慮到市場的動蕩性。指令應以市場的某個指標為依據。比如,市場價的某個平均數,通常是某個階段的最低價位,有些交易員設立止損指令十分隨意,根本不考慮市場的運轉方式。這樣他們很可能要賠錢。規定出市指令的依據如果是某個金額的話,往往是減少了賠錢的金額,但是增加了賠錢的交易次數。如果你把止損指令規定得太死,你可能會有一系列的賠錢交易。什麼時候退出一項交易,中止某筆交易頭寸,有一條根據是“避免希望交易”。希望交易就是當出現虧損時,希望市場逆轉。

控制賣出期權的風險

期權,是一種消耗性資產,許多首次投資期權的投資者都痛苦地學到了這個教訓,眼看著他們的期權到期,一文不值。如果你持有的CALL權在週五的下午到期,而在隨後的週一或週二看到價格超過你的CALL權敲定價,你會覺得很沮喪。大部分交易商估計期權的作廢率在85%以上。

  對於一些交易商而言,買期權就如同買彩票,這些人花幾百美元購買一個期權,希望價格出現劇烈波動,從而給他們帶來上千美元的利潤回報,雖然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但很少發生。從統計的角度來看,一個期權的delta值已經告訴你這個期權到期時,有價值的可能性,一個多頭的CALL權,delta值為15%,到期作廢的可能性就是85%。再次強調,大多數“便宜”的期權到期都將一文不值。
  
  潛在風險

  考慮到大部分(85%)的多頭期權到期將作廢,一些交易商決定賣出期權、收取權利金。初看起來,這似乎是一條賺錢的捷徑,然而一旦市場發生大的波動,總會有期權賣方出現爆倉。你如何看待1987年股災中賣出S&P指數PUT權的交易商,他們的行為合理嗎?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在債券市場上的慘敗,損害了許多賣出債券期權的專業交易商,他們賣出CALL權,而債券價格創出歷史新高;而當他們賣出PUT權,債券價格出現崩潰。債券價格從歷史新高下跌了2個跌停板之後,期權原來的價值為1/64(每一基點),即.625(每手合約),價值1000美元,這時期權的賣方不得不支付鉅額虧損。因此,我們必須記住,與期權的買方不同,賣出期權收益有限而風險無限。投資者必須記住的是,如果持有期權的空頭部位,風險管理是很重要的。
  
  管理風險

  出售期權與出售保險十分相似,期權的賣方可以參照保險行業的風險管理思路,大多數的保單每年更新,而沒有出險。但保險行業2004年經歷了巨大的損失,佛羅裏達3次遭受颶風襲擊。然而,保險公司他們知道保險行業有時候也會遭到相當大的損失,相應的他們的業務(保險費的設定也會據此而定)為了降低風險,許多保險公司利用再保險,從而將部分風險轉嫁給其他保險公司。除此之外,大多數保險公司還將風險分散到不同的區域和保險產品。我們在賣出期權時也可以採用類似的風險管理方法。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2,2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期股雙贏 |
此分類下一篇:資訊時代的期貨行銷新理念:速度決定一切
此分類上一篇:期權交易必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