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5 06:00:00| 人氣3,9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張雷:名建築師7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張雷


中國當代著名建築師。1964年出生於江蘇南通;1985年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建築系本科畢業;1988年東南大學建築系碩士研究生畢業;1993年瑞士蘇黎世高工建築系研究生畢業。現任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建築設計與創作研究所所長;張雷聯合建築事務所創始人兼主持建築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1]
  2012年榮獲第三屆”瑞士建築獎”(Swiss Architectural Awards)提名;2009年5月獲選英國ICON雜誌全球20位最有未來影響力的青年建築師;
  張雷建築工作室被美國《建築實錄(Architecture Record)》評選為2008年 全球十大設計先鋒(Design Vanguard 2008)事務所。
  曾任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日本千葉技術大學、瑞士蘇黎世高工等校客座教授、副教授、教師;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客座評審。
  近年來設計作品在GA Document, Domus, Lotus,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Review, Architecture Record, Mark, Icon, Area, Oris, Space, 1’ARCA, Architecture Now ,Architecture Now Houses,Architecture Now Museums,100 Contemporary Houses等國際一流建築雜誌及刊物上廣泛發表。
  代表作品
國家遺傳小鼠資源庫(2003年)
混凝土縫之宅(2007年)
詩人住宅 (2007年)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展覽館 (2007年)
青城山中國當代美術館之方力鈞美術館 (2008年)
揚州三間院 (2009年)
北辰長沙三角洲展示中心(2010年)
CIPEA四號住宅 (2011年)
鄭州鄭東新區規劃展覽館(2011年)
揚州科技館(2013年)[1]
  建築理念
  一種方法:基本建築
崇尚理性與強調邏輯性的空間關係,是張雷早期作品中的一種傾向。如江蘇省地稅大廈(1998年)、南通外國語學校學生宿舍(1999年) 等都表達出秩序和幾何的規制。這與他接受東南大學傳統建築教育以及在瑞士進修期間受瑞士建築影響密切相關。而1998年的洪災對張雷的建築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們幾個人自願去南昌賑災,當時大水沖走了房屋,政府只給了每戶5000元的補助,這綿薄的經費如何給災民造家?”這個疑惑與衝擊讓張雷重新開始思考建築的意義。什麼才是建築?因為災後重建與災民造家,就是一個生活、需求與現實的問題,是很真實的關於生活空間的問題,早已非過往建築學的專業原則與標準所能控制的。所以,1998 年的南昌災後重建,是張雷設計人生中的一個轉捩點,以致他後來非常關注沒有建築師的建築。
  “沒有建築師的建築,就是做設計時,沒有想專業方面的問題,是全然面對一個真實的生活狀況,用最合理的方法來蓋房子,符合現實,一種掌握當地人、事、物的條件的設計。”這樣的想法開始在張雷的心中常駐。2001 年的南京大學陶園研究生宿舍,張雷考慮到當地氣候因素與私密性,設計了陽臺與使用木質百葉窗,既可通風又可達到私密遮蔽。這個非常基本的想法,反映出一種樸素的設計思考,回歸到人生活的基本面,使得建築與人發生關係。張雷當時提出“基本建築”的說法,就在談以人為本的建築設計。
  對於建築的“基本”要求在張雷對於建築材料的選取和運用中暗藏不表。在南京南畫廊中,他使用了石棉瓦、鐵銹門與杉木板,這些都是質樸的當地性材料。南京高淳詩人住宅張雷使用了紅磚。原因是基地附近有燒制紅磚的磚窯,每平方米成本不過800元。當磚成為建造的主角之後,砍半磚或是凸半磚的建構方式強化了材料在文化中的肌理表述。這種“基本”是對基本元素的駕馭,同時也是地域性的體現。按張雷的話說,正因為“基本建築”強調的是“因地制宜”,崇尚形式的簡約及與環境的協調,也因而在無形中實現了對環境,對自然的尊重。
  一種態度:對立統一
“剛開始的時候,設計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建立秩序的過程。我一直認為所謂概念、想像、設計能力等,其實是一種控制的能力。”張雷認為建築的問題是可以被分析的。他總是在尋求最簡單、最直接的答案。“這不是風格,而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讓建築師以理性的方式對事物做出感性的回應。“我喜歡那種能夠感動我的建築,至少是觸動。而有些作品是冰冷的,是純粹的解決方案(pure solution),是純粹的機器(pure machine)。”在張雷的建築思維當中,這種感動的產生關鍵在於“對立統一”。西方思維強調理性,非黑即白。“但中國不是,能夠把一個完全對立的東西,用一種方式表達出來。”
  對立統一,是張雷多年來總結的設計思想,是手法、是態度、也是哲學觀,來源於他對於東方智慧的參悟。方圓、內外、深淺、多少、正反、因果、聚散、空盈……張雷試圖找尋出對立的關鍵字,並企圖把它們運用到設計中。“我希望能夠從建築中把這種神態表現出來。我把這種對立與統一稱為:簡單的複雜性,熟悉的陌生感。例如位於南京頤和路民國公館區的混凝土縫之宅,就是新與舊的對立統一,“這是個很現代的房子,我的協調方式反而是把現代的玩意兒放在古老的歷史街區中。新舊的差異反能更好地凸現老房子的價值。非但沒有破壞歷史文化價值,反而起到了強調的作用。相互映襯,這就是最好的協調。”[2]
  一種理想:人本建築
因身兼教師和建築師的雙重身份,張雷有其他建築師難得的理論建樹。“簡單的複雜性,熟悉的陌生感”;“因地制宜,一針見血,對立統一”,諸如此類的辯證觀點在與他交談的過程中不絕於耳。如今張雷在“基本建築”基礎上,提出了“人本建築”,是他批判性地應對中國社會現實及建築學理論思考的新的探索。
  2009年設計鄭州鄭東新區城市規劃展覽館,張雷探索了一個議題:公共建築如何具有公共性。“我每次到巴黎,總會去蓬皮杜藝術中心,那裡外面有廣場,有人畫畫、彈琴,裡面有咖啡館、電影院、藝術品商店,它成了城市的客廳。而中國城市的公共建築講究標誌性,喜歡英雄主義、紀念碑式的莊重,與市民生活是脫離的。”我在鄭東新區城市規劃展覽館設計中,著力體現了建築的公共性,入口對著街角,表示著開放性的特徵;強調公共動線的流暢,展廳不開放的時候,人們也可以從室外一直走到屋頂。”
  揚州廣福花園拆遷社區的設計則體現的是人文關懷。“我們重點解決四個問題,一是尊重和延續傳統習俗。這個專案的安置物件原先都是郊區的農民,習慣在戶外院子裡搭棚子操辦紅白喜事、院子裡曬衣服、在綠地裡種菜……但我們希望尋找合適的方式讓他們既有空間延續習俗,又不對環境產生影響;二是千方百計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拆遷安置社區大部分住的是老年人,他們基本不呆在家,喜歡串門,所以要為他們設計更適宜的公共空間。而且老年人辨識能力、行動能力較差,在細節設計中都要考慮;三是千方百計降低生活成本。18層的房子通常因屋頂不夠大無法家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但我們考慮到房子的均好性,把18層樓的房頂加大,讓每家都用上太陽能,既節能又省錢;四是發揮社區組織作用。這種社區物業費通常收不上來,沒有哪家物業公司願意管,所以很可能會讓原來的村民小組來管理社區,我們的設計就要考慮這些問題並最大化地予以配合。”
  在張雷眼中,拆遷拆的不單是房子,實際上拆的是社區,拆的是鄰里關係。“所以我們的中心思想就是重建社區。讓從老的社區到新的安置房裡的居民,能夠還有社區歸屬感。”[3]
  個人榮譽
2013年  首屆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金獎;
2012年  第三屆”瑞士建築獎”(Swiss Architectural Awards)提名;
2011年  江蘇省人民政府首批“設計大師”;
2009年  獲選英國ICON雜誌全球20位最有未來影響力的青年建築師;
2008年  張雷建築工作室被美國《建築實錄(Architecture Record)》評選為2008年全球十大設計先鋒
(Design Vanguard 2008)事務所;
2008年  英國《建築評論(Architectural Review)》ar+d國際青年建築師最高獎榮譽提名;
2008年  第四屆WA中國建築獎優勝獎;
2005年  教育部優秀設計一等獎;
2004年  首屆中國建築藝術獎;
2002年  首屆WA中國建築獎優勝獎[4]
  主要參展
2001年  柏林Aedes畫廊“土木”中國新建築展 (德國柏林)
2002年  上海“土木回家”中國新一代建築展(上海)
2003年  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中國當代藝術展”(法國巴黎)
2003年  中國國際建築藝術實踐展(南京)
2003年  中國當代建築展(德國杜塞爾多夫)
2004年  東西南北-中國青年建築師的當代性(法國波爾多)
2004年  狀態-中國當代青年建築師8人展(北京)
2005年  帕爾馬建築節“建築-富裕與貧困”(義大利帕爾馬)
2005年  深圳城市與建築雙年展(深圳)
2006年  米蘭技術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傳統與轉換”(義大利米蘭)
2006年  荷蘭建築協會“中國當代建築展”(荷蘭鹿特丹)
2007年  首屆香港建築雙年展(香港)
2008年  中國建築:五個項目/五個故事(美國紐約)
2008年  法國建築與文化遺產之城“中國當代建築展”(法國巴黎西班牙巴賽隆納)
2008年  東京設計中心“傳統和高科技”19位元國際建築師作品邀請展(日本東京)
2010年  東風-中國新建築2000-2010 (德國維特拉設計博物館)
2011年  成都雙年展國際設計展特別項目《文學中的建築》(成都)
2011年  向東方—中國建築景觀(義大利羅馬)[4]
  學術專著
《當代建築師系列——張雷》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3 第一作者
《基本建築》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4 第一作者
《A+C設計表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7 第一作者
《青年建築師設計作品選》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7 第一作者
《歐洲現代建築解析—形式的邏輯》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第二作者
《歐洲現代建築解析—形式的建構》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第二作者
《歐洲現代建築解析—形式的意義》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第三作者
《電腦建築畫—創意製作表現》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第三作者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ETH-Zuerich 1998 第二作者
《歐洲現代建築解析—形式的邏輯》獲99年江蘇省優秀圖書一等獎。
http://baike.baidu.com/view/445989.htm

國家遺傳小鼠資源庫(2003年)


混凝土縫之宅(2007年)

詩人住宅 (2007年)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展覽館 (2007年)



青城山中國當代美術館之方力鈞美術館 (2008年)

揚州三間院 (2009年)


北辰長沙三角洲展示中心(2010年)





CIPEA四號住宅 (2011年)

鄭州鄭東新區規劃展覽館(2011年)
郑州郑东新区城市规划展览馆2
鄭州鄭東新區城市規劃展覽館位於鄭州市鄭東新區,是展示城市規劃的專門場館,總建築面積8446㎡。
基地東面和北面緊鄰已建成的學校,南面和西面是主要的城市道路。這是一幢不多的位於街角的標誌性公共建築。角部開敞是基地在特定位置向城市開放所表現的姿態。展覽館首層局部架空形成了城市與建築之間的灰色區域,它很快將街道的活力注入場地。公共性的策略將建築切分成反差極大地兩部分。私有化的內部展覽被牆體的包裹而固化,公共性的漫步系統因為開放而虛空。展覽館內部空間在具備獨立完備動線的同時,其核心功能與穿越建築體量的開放動線始終存在著積極的交織。傳統的標誌性獨立入口被分解成更多有趣的進入方式。
建築的外立面被玻璃百葉表皮包裹成立方體,給開放的漫步動線設置了一層半透明的界限,使整個架空上部的體量變得完整。白色彩釉玻璃被定制為300㎜寬的長條狀構件,按0°、45°、90°三種角度構成外層表皮,分別對應於內部採光通風要求不高的區域、對視線有一定限制的區域以及漫步動線對城市在視線上完全打開的區域。

揚州科技館(2013年)





張雷聯合建築事務所 作品
http://www.azlarchitects.com/main/

 廣州博物館新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



 浙江省美術館



 常州三館一中心




 
 鹽城美術館



 伊寧演藝中心

 寧波銀行博物館




 南京江甯市民中心




 
 南京國際展覽中心擴建方案

 南京南朝石刻博物館


 南京金陵神學院大教堂



 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紅星教堂複建

 
 武漢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


 南京南視覺畫廊改擴建




 
 南京藝事後素畫廊





 建川博物館聚落文革瓷器館
 


 建川博物館聚落反右館



 建川博物館聚落珍寶館

 諸暨商務中心


 
 南京秦淮國際風情街區




 浙江音樂學院校園規劃





辦公商業類
 南京長江國際航運中心 
 杭州中天MCC現代創智中心 
 南京中城國際廣場
 江蘇東方國際金融中心 
 天津濱海新區于家堡金融區起步區Y-1-20地塊金融辦公建築 
 西安灃西新城管委會辦公樓
 寧波設計創意大廈 
 鄭東新區龍湖地區CBD副中心內環C4-06 
 鄭東新區龍湖地區CBD副中心內環C4-15
 鄭州鄭汴路IDC中心 
 南京麥哲理長江路項目 
 南京天目大廈
 上海芊岱國際大廈 
 鄭州新區人力資源大廈
 南京建鄴體育大廈 
 南通新區行政中心 
 揚州市市民服務中心
 南京市規劃局辦公樓改擴建 
 南京紫金聯合立方 
 上海青浦財政稅務局辦公綜合樓
 興化新華建築公司綜合樓 
 常州新龍國際商務城金融海港城
  南京麒麟東方紅郡商業廣場
 魯能濟南領秀城A2A3商業綜合體 
 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英倫中心 
 杭州萬科南都良渚文化村商業街區“玉鳥流蘇”
 南京仙林商業街區  

教育科研類
 南京大學仙林新校區圖書館 
 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辦公實驗樓 
 南京大學仙林新校區體育館
 南京大學仙林新校區校史博物館 
 南京大學仙林新校區國際學院 
 南京大學陶園02幢研究生宿舍
 南京大學圖書館改擴建 
 南京大學學生活動中心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院資訊中心
 廣東東莞理工學院教工生活區 
 南京師範大學陶藝館 
 南通外國語學校學生宿舍
 廈門萬科金域華府項目幼稚園 
 中糧萬科長陽中學 
 南京市東外小學
 南京大學仙林國際化校區總體規劃 
 浙江音樂學院校園規劃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校園規劃邀請競賽

產業研發類
 揚州資訊產業服務基地-中國聲穀 
 大連北方生態慧穀 
 西安灃西新城資訊產業園區-西部雲穀
 青島藍色矽谷核心區 
 西安灃西新城企業總部園區 
 神州數碼南京城市資訊服務產業基地(缺圖)
 南京富士康產業園 
 聖和集團麒麟科技園 
 麒麟三號地塊規劃
 Ordos20+10總部基地T12 
 Ordos20+10總部基地p20 
 江蘇軟體園吉山基地
 南京大學江甯科技園創業孵化辦公樓 
 神州數碼成都數碼科技廣場二期 
 南京軟體穀花神科技設計中心
 南京華電科技園 
 南京浦口高新區生物醫藥研究院 
 上海張江警通辦公組團
 南大仙林科技園1#樓-4#樓

展示會所類 
 鄭州鄭東新區規劃展覽館 
 揚州城建展覽館 
 南京六合規劃展示館-茉莉花館
 南京六合雨花館 
 北辰長沙新河三角洲項目展示中心 
 青島大眾報業創意產業園展示中心
 廈門萬科金域華府示範區 
 上海世博會萬科企業館
  上海芊岱售樓處
 CIPEA遊客中心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三期藝術集合村 
 揚州三間院
 南京大學仙林新校區教授俱樂部 
 青島即墨溫泉干休會所1號樓 
 無錫太湖長廣溪會所
 紫金山澳寶米酒廠地塊專案 
 濰坊市白浪綠洲濕地公園會所 
 浦口白馬村三二組村民配套服務設施
 揚州京華城中央水景公園俱樂部 
 中國梅花藝術中心

酒店度假類 
 江蘇金融科技大廈培訓中心 
 揚州廣陵新城酒店東地塊商務酒店 
 揚州九龍國際會議中心
 南京江甯高新園國際會議接待中心 
 南京六朝博物館及精品酒店 
 常州鳳凰驛
 海南東郊椰林聽椰酒店 
 大連北方生態慧穀精品酒店 
 南京金牛湖國際度假中心
 太原董家莊藝術村 
 烏干達金甲度假村 
 盱眙鐵山寺星月灣度假村

居住別墅類 
 莫干山觀雲高爾夫莊園 
 中海投資重慶黎香湖北岸一期啟動區 
 廣東肇慶高要生態園專案啟動區
 千島湖坪山中心區1-3地塊度假及商業區 Qiandao Lake resort Appartment 
 混凝土縫之宅 
 詩人住宅
 南京國際建築藝術實踐展4#住宅 
 蘇州山塘街錦繡蘇州別墅 
 南京菲呢克斯國際公寓
 廈門萬科金域華府 
 南京江浦花卉大道項目 
 南京亞東三味公寓
 揚州廣福花園安置社區 
 中海地產上海長風6B7C地塊概念規劃

改造更新類
 寧波慈城布政房東側地塊重建方案 
 南京南捕廳大阪巷西側地塊改造項目 
 杭州中山路80-86號更新改造
 成都東區音樂公園 
 伊寧市喀贊其團結靴鞋場改造 
 長安汽車廠老廠區更新改造
 澳門歷史文化街區觸媒空間設計

台長: 阿楨
人氣(3,9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名建築師 |
此分類下一篇:李興鋼:名建築師76
此分類上一篇:徐行川:名建築師7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