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點不一樣的評論方式,不直接評論克普的原著《搶救大學》(天下,2004),而是透過評論一堆台灣專家學者的推薦,來折射出大學教育有那些問題。
少來了,你常玩這種二手評論,還自以為是「評論評論的後設評論哲學家」。
這樣才有特色嘛!
會比網路留言版裡樓下樓上漫罵成一團的評論有特色嗎?
至少比《搶救大學》裡頭台灣專家學者的推薦文,明明是觀點互異,卻又彼此沒交流。
那些是出版商各別邀稿的,又不是書評會紀錄。
旣然如此,我就當拉皮條的,讓他們彼此對話起來。
首先是大學市場化的正反雙方,政大企管系教授司徒達賢說:「為了爭取資源,大學走向『市場化』勢不可免…美國政府允許大學,甚至是任何有心的民間人士自由他去嚐試(從網路虛擬遠距大學,上市公司大學,到麥當勞、矽谷科技証照大學,無奇不有),學生則有開闊的空間去選擇,而不是由少數權威來決定教育的方式與內容。在大眾選擇的過程中,優勢劣敗,适者自然能夠生存。」(p.39)
元智大學校長詹世弘連文章標題都取得很聳動,<讓市場機制實現學術價償值>:「大學的選美盛會」(比如大學排名及評鑑),「一隻看不見的手」(大學賺錢已從必要之惡,轉變成一種美德),「行銷總動員」(這從大學博覧會裡可一覽無遺)。
但有實際行政經驗的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卻認為:「其實台灣的大學,目前除了增漲學費一途之外,似乎還沒有找到其他可觀的財源所在(政府的大學預算不足應付大量增加的大學,大學也無力對外的募款和經商)。」(p.9)
台大數學系教授黃武雄則質疑大學市場化:「大學原有守護文明、進行價值反思與社會批判等重要功能。就這些功能而言,市場力量的影响,則多半只有消蝕,甚而瓦解於無形。」(p.42)「大學原本可以有各種不同類型…但在市場力量的主導下,最終將只剩一、兩種類型…市場力量的唯一性將使世界日趨單元化。」(p.45)
那要怎辦?黄氏等的教改如何回應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的批判:「自從一九九四年四一0教改運動提出『廣設高中、大學』的口號之後,『教育民粹主義』的狂潮席捲了台灣的教育界…由於學校太多(從廿多暴增至一二百所),在『市場機制』的主導下…結果是『研究所大學化、大學高中化、高中國中化』。」(p.51)
簡單!教改之父李遠哲的名言:「原則沒錯,問題在執行。」
那就讓李去當教育部長,執行看看!
又能怎樣?還不是會如楊照所批:「台灣只剩一所大學,這所大學叫『教育部大學』。」(p.61)
那教改首先就要革掉教育部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