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28 17:54:53| 人氣3,5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培德養性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性與道德,上下貫通,本質相連

  道本無形,德本無迹。天下之萬物,無不生於道,無不成於德,非道不生,非德不存。生之者,不知其道,甚忘其道。存之者,不知其德,甚忘其德。既已忘德,何來守德?既已忘道,何來守道?道德已全忘,何來守道德?何來培德養性?

  宗教是歷史重要的一部份,信仰是人生善惡的分水嶺,道德是入道的開端,培性的開始。俗人常曰︰「道德何價!」表面而言道德無價。德雖無價,但其價是道之基,是入道之門,是近真之前緣。道德是為道準備而鋪陳,德以道為本,故曰道德。善為德鋪陳,德為道準備。故,其價至高。因道德無法,故,不德者雖無法可管,無拘無束,恣意放縱,隨心所慾。雖不違法,但已失道德。失德者,在人群活動中遭人指點、唾棄、疏離。因道德無法,故,有德者不用法而約,有約無束,隨心所欲,但不踰矩。有德者,在人群活動中受人尊重恭敬。有德之言,人人尊敬,有德之事,處處尊崇,有德之名,世世不朽。  

  道德寧處於厚,不處薄;寧居於實,不居華。福莫享盡,續建功立德,培德養性以達德厚實,道寬廣,不華而樸。道德君子,論性不論處境,論德不論輩,論行不論是非。修道只重德行,不重輩份地位;行道只重真誠,不重富貴貧賤。同修間何必論長短,爭是非,長短、 是非後對本有何益處,且昨日論人,今被人論,反招愆惹禍。培德養性慎重修道行道以培養本性內外之文明。       

  天德昭明,萬善具備,美德蘊藏於性,時時具足代天宣化者,莫非德者,有真必有理,有道必有理,有道必有德有德必有善,能依而行之,道未有不成焉上合道,中合德,下合情,順乎天也應乎人,何事不能為?何事不能成?德未有不厚實?善不積不足厚,德不培不厚實,道不養不光明,性不實不文明。養深積厚,行善以培德養德以培性,循道而不貣,天使之吉。                     

  明道德,辨是非,知善惡,致德之士,不處危地,不作險行,不存僥倖,不生對峙,不坦偏私。而是居善地,與善人,行善事,言善信,處不爭則禍遠離矣。莫求榮貴於己身、爭功貪德,靜心恬淡,安閑共處,以養德為策,以培德為上。行善莫計其小,積小成大,是善德的開始,德之入門。小善淺矣近矣顯也,玄德深矣遠矣奧也,至德深遠莫測,廣大無窮。小善、玄德、至德之妙化養於性,顯於品德、人格。        

  信眾有著相深根固蒂的慾望,信仰必有福德福報。凡人常患未達宗教的預期希望”顯得邪惡。信眾在聖殿就顯善隱惡離殿就善隱而邪,是善是善,是邪似惡,善惡分明判若兩人人性不能移俗,卻被俗移;宗教不能教化,卻被同化,要盡宗教責任,信仰義務,宗教信仰卻被軟化。  

  人生無處不是聖殿,不必局限於道場。聖殿、道場猶如加油站、資料庫,加滿油、備好料,抖抖塵埃又上路。身影到哪裡道德就建到哪裡,也敗在哪裡。社會才是大染染缸,不被污染才是真功夫真正的聖殿、道場不一定是特定的聖殿、道場,處處都是聖殿、道場。社會三教九流的川息,不擇時而修之,不擇地而行之,不擇人而德之,才是修鍊的同修。同修非特定的同修才是共修,人人都是修鍊共修,物物都是道德的考驗,人性才能光明,本性才能文明。        

  以德立家,家族相和,孝子賢孫,以顯祖宗,以耀祖德。以道處世,謀道不謀財,謀德不謀位,善用其財,善用其位,道德超然。 

  錯了就是錯了,沒任何理由說明,更不用辯解,若辯解錯上加惡眾人皆知錯了就該負責,不只是辭職、道歉、賠償、刑責就已了事肉體受罰就已結清這是本性以外最起碼的負責最終還是回本性承擔落於世襲,承於物襲。天刑之方可解 非道歉、賠償、下台、體刑可代替了斷。錯了知以巧門求禍轉安惟用以巧門避其禍卻不知禍之端,害之源,致百身莫贖,身敗名裂,害德損道。                     

  道德事,成於己而利於人,培於德養於性。在紅不染紅;在塵不染塵,除不塵外,也應行天堂之路,天堂之道由人間之路出發,報恩、謙卑、大愛…,都是出發開始的行動。貪慾巧詐、背道害德都是阻礙人間之路,阻擋天堂之道的絆石。除阻擋天堂之道的絆石要移除外,也須積極培德養性。               

  為道德可捨富貴權勢,絕不可因富貴權勢而損道德 寧可守道德毀其一生,也絕不因一生而損道德不顧他人而損德行為,力求自我道德無缺。能處紅塵而不染紅;處濁而能自清,能立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擇德而出,口出善言,道德隱乎而有真偽,惡言隱乎而有是非,唯有德者不作偽、不言非、不言惡,隱惡而揚善,以品格高潔,以德服眾,化真偽、解是非。有道德之士就事論事,指責自己的錯誤,而不是批評別人的不是。只見花開花落,不輕論人是人非;只見人來人去,不輕論道德罪過。道人是非者本是是非人;道人長短者本是長短人,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實也。                    

  德建立於品德;格建立於品格;位建立於方位。方為正品正位。 

  有正德應有正道;有正格應有正品;有正位應有正位。若非,其德不道;其格不品;其位不正。則,其位難正;其格難定;其德不厚。難正、難定、不厚,則不厚實,難久安。德、格、位是成正比,有正位必有高尚品格,有正格必有高尚道德。德導格位,品高德重,德尊望重。           

  品,眾庶也。品,三口為品,三口以上為眾,眾多口雜,紛歧塵囂,廣納正異之聲;傾聽正反之意。口卻是建德除惡之開始,口為出入之用。口入,口不擇入,濁濁而入。口擇而,清淡神閒。口出,口不擇出,濁濁而出。口擇善言,德德而積。行致德之為,不傷道,不敗德,已越道德、品格、正位,則近道矣。品者,三口為品,其一口,出口︰好話虛妄而不實;實話本應該而自然;真話建德而除惡。其二口,入口︰擇善而入,守口守性,雖非建功立德卻守性去惡。其三口,守口︰ 不出口也不入口,觀性守性,心靈之妙觀,觀真神之妙化。             

  紛紛擾擾的道德日益淪喪,人性日見墮落人間。讓道德走入生活,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道以正之,德以化之,禮以齊之。上至權貴,下至僕微;極至總統,下至庶民,以道念出發,以道德實踐,各其位盡其責,則國強民富,國泰民安。反之,道德全失,惡惡相待,則上下大亂,亂亂亂!則國弱民貧,民不聊生。在上者,未有不失政於民於下者;在下者,未有不狡詐於上者。處於上者,如天之覆,無所不覆;處於下者,如地之載,無所不載。小人不怨,君子不恕,太平年,平安日。反之,天之不覆,地之不載。則小人怨,君子恕,非太平年,非平安日,則天地大亂,亂亂亂!處於新環境道德紛歧的新時代,再起新環境有道德的國度,再造清廉的政府,品德的高官,人格的巨賈,光明的社會,和睦的百姓,再諦新環境、新秩序、新道德、新倫理 ,以適新環境新時代。  

  人人有一顆心,一顆心又有千百樣種心,這千百樣種心,只有二種心,有善心與惡心;佛心與魔心。善心、佛心就是菩薩之心,就是天堂的種子。惡心、魔心,就是迷愚之心,就是地獄的種子。種子自己播,自己落,自己耕,自己收。前世種樹,今世乘涼;前世造德,今世享福。前世造罪,今世受罪;前世造惡,今世不吉之定理。     

  初禀天性之姿,受純一之性,生而兆見,善善可見。有言︰「人之初性本善。」歷後天之燮,忘純一之性,生而異見,善惡可見。善者存天性之本,惡者忘天性之根。德必合乎道方有德,離道善也,善行人人行之,德行非人人為之。存善而為常善而行可為德,常德而為其行又符道則為道德積德可近道也。  

  雖已還其清白,但無法還其公道,雖遲來的正義,已不是正義,但清白、公道、正義是人間之,議則難免有是非,真相大白也不能改變甚麼。何有天理?!也難換回天理?人為之訟,人為之審,難還真相。天訟天審天權直接真相過程登目結舌不辯已辯不審已審已還真相已得天理續行天刑再座天牢

  施者忘施是施空,受者忘受是受空,物者忘物是物空,德者忘德是德空。施者忘施是率性之為,受者忘受是天命之為。物者忘物是物之公物,物之至用,將私物轉化公物,運行妙化功德德者忘德是德之公德,德之至德,將私德轉化公德,運行妙化功德施受一切皆歸性,施受皆功德。至物之用,何言私物之藏?至德之為,何言私德之行 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子以為泰乎?施者、受者、物者、德者皆受之於道,用於道,都是私德轉化公德之妙行,妙化功德之密徑非其道,非用於道,…則助…。非道!非德!道以外勿強要強求,寸草不沾,汙物不取,無義之物勿動;不明之物勿取。德之外一介不牟,德之內萬物皆可取。           

  若能擴大捨棄斷絕的妙行,受人點滴報之湧泉,德揚溢處處善行,人人報恩。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之妙行,將有改世道之微,再建世道之盛,再立世道之風。

  載不動愛恨情讎的糾葛,放不下太多的無奈與仇恨,融不下冤孽宿業的糾纏,由時間淡化而遺忘,用理性選擇寬恕與放下,常記得他人的好處,不要記住別人的惡惡,不再糾纏過去歷史的恩怨情仇,忍住傷痕勇敢樂觀面對未來,走向健康的人生。從仇恨走向寬恕;從小愛走向大愛;從對抗迎向對飲;從向佛家,心地善良,肚量寬大走出陰霾,走向光明。唯有捨棄斷絕之妙徑才能妙化愛恨情讎、冤孽宿業的宿命,方能走向文明之途,走向天堂之道。一路走來縱然步伐躝跚跌跌撞撞也要培德養性,將宿命了斷,復三天一體之天性。 

  不造惡權,常施善權,卻捨善權,德不積於己,功不累於吾。捨天權,棄權襲,包容虛物,泛愛俗物。雖已棄權襲,但不代表惡權得以干修善罷終了,唯有以德撫平抵,功罪相抵。捨天權,捨權真無權,無權則無恨又無怨,恨氣盡消,怨心盡釋,寬恕忘懷,不計前嫌。常存感恩,從報恩出發,從謙卑做起,盡所能,觀世局,聽天命,清靜矣。 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時說︰ 「 天父赦免他們。」被釘上十字架的 耶穌都沒怨恨他們對“他們捨棄斷絕的何等底!何等的乾淨!除精神偉大之外,其內心何等的自在,其本性何等的神聖但 耶穌赦免“他們”,是特赦,與自贖之道有別。心中沒有任何絲毫怨恨與記仇方配當聖人,若心中充滿怨恨與報復不配當眾神。尚有餘怨剩仇,有餘怨剩仇安得為德焉?有餘恨剩仇安得從善焉?尚有怨恨剩仇如何積德為善?培德養性?

  捨天權,棄貫權,包容虛物,捨權棄權真無權,無權則無恨又無怨,從報恩出發,從謙卑做起造化由此而出入,容體自此而成就天國之道卻由人間之路出發。報恩、謙卑、大愛…,都是出發開始的行動。從光明之路走向光明的開端,從人性轉化佛性,從人間之路走向天國之道。近大德矣。     

  大學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有本末,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是何物有本末?是何事有終始?雖近道,但未達道,離性甚遠?物是萬物之義,是天下轉動之動物,非固物之物,非固定之名,非固定之體。天下轉動動物暨荒野之物之本性就是真理之物,荒野之物的本性服刑之流轉,非肉體之流轉,物襲流轉廣兮淵兮窈兮冥兮之。其物襲之流轉依權襲而來,權襲依事而定。有終始,始造之時,終歸物襲之刻。若如酒色財氣、貪慾…等,造之時歡爽之後,煩惱之始,賈禍已生,麻煩已至,如何清靜?若造之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得而明德,而近清靜

 造之時,已先知,視其為,知天地,觀是非,知善惡,沒善心,知惡果,道德沒,地獄等。犯法事,監獄等,法院未判已先定道德的下線就是法律,而上線就是道者德者,常人則是介於德者與法律之間平庸平凡,超越道德人人敬尊,違法人人唾棄。    

  造之時若勇而不敢,未遂之為,勇於不敢則活。勇者無懼,勇於過敢先死造之時若敢而無膽,未遂之為,敢於無膽則存,敢於過膽則死造之時勇而敢,敢有膽,若忍未遂之為,忍則生,不忍必死。若忍而軟有歡,不忍反剛必哀。忍柔並進有歡成  

  君子有正義忠義之勇則善德小人血氣好鬪之勇則罪惡。善德安而清靜,罪惡寧而恐。君子之勇敢並驅直前,小人之勇敢知止而定。若能謀定而後動,所造必是正。   

  道德經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名利當戒於驕,富貴當戒於傲,權勢當戒於縱,金玉當戒於貪。若好施常善,取身中之藏,鑄之於道,熔之於德,培德養性,以虛養實,以假換實,則名利富貴、權勢金玉之再造。若捨棄斷絕,則登峰造極之再造。勿以身中之藏逼之於人以身中之氣氣之於人,則名利富貴、權勢金玉之銳利,自毀斷羽,自遺其咎光芒銳利,則自鈍銼。今日之貴,來日必招敗;今日之勢,來日必招鈍。富貴而驕,權勢而傲,自遺其咎。 

  富貴之氣,不足為傲;權勢之榮,不足以威。若耀於富貴,則富貴之氣不久。若威於權勢,則權勢之榮不穩。富貴權勢視而平庸,富而不貴,貴而不俗,俗而不氣;權而不威,威而不勢,勢而不赫。富貴權勢立於德建於道,融於道德。滿遭損,謙受益,則富貴權勢可長且久。                  

  人無近憂,必有遠慮,其憂慮是私慾惡權,則是私物私德是為眾生生死而憂慮,其憂是菩薩心腸,其慮是聖慧之慮,則是道德功德

 修道養真之大士,意除邪念,心除妄想性清體寧諸念不生。慈悲的種子冉冉而昇。上天堂下地獄盡從心行,佛魔皆由心生,佛魔本質不異念念存德心心存道,魔何以侵?念存三毒,心除八德,佛何以入?茲在茲,人性與物性,性行貫通,天性相同。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終身不救者,皆因小過不謹其小,積小成大過;小罪積成大罪。德者積小德累大德,善不積,不足以成德;惡不積,不足以殺身。小錯引發大錯,大錯引發風暴,風暴引爆災難。小賊不改,大賊隱現;小盜不改,大盜隱現。為德降之百祥,不善降之百殃。

  古今一致,好壞一貫,人人都隱存道德。天下之人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絕對的壞人。古今一致,只有有道德與無道德之人,有道德視為好人,無道德視壞人。好人常將道德奢侈顯露於外卻成好人、善人、德者,壞人卻反其道將道德吝嗇藏於內不施展於外卻成壞人、惡人、背人。但好壞一貫都隱存道德,猶言再耳卻無動於衷,有道德惜未發展。曾子曰︰「鳥之將死,其名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好壞只差施展之顯隱。常人為了利益常將壞人當好人,將好人當廢人,將道者視痴人。善人總比惡人好,德者總比善人好,道者遠勝德者,真人遠超道者,真人宛如完人。         

  四維乎?八德?三綱乎?五常乎?六順乎?五美德乎?     

  道德不外乎,四維八德,三綱五常,六順五美之固有道德。道德不分固有道德或新道德只在於有無道德不論舊道德或新道德都是道德道德只有觀念之分,無新舊之別。道德無新舊之別,是處於新環境與舊環境之分,新環境難適舊道德,舊道德難適用新環境,形成古大戰,古的美好卻難適應新環境,新的不來今難成勢,亦難成候,古今雖連但今古不貫。       

  舊道德真的舊了嗎?新道德真的新的嗎?新道德未建立舊道德被遺棄,道德操守淪陷失守。社會的現實與殘酷,是漸失道德人心的根源,社會的亂象是道德的脫節。唯有守舊道德吸新觀念的新風範,新風範是舊道德的延續,舊倫理是新文化的方針,舊道德或許難適今用,新舊不接新舊皆不離常道,方融古今,兼及新舊守舊而能革舊,為新而不標新。        

  道德是封建,新潮流只是一時興起的時髦,潮流有如車流川梭,亦如流水,潮流已過復歸平實,不能長久穩實。新潮流的性開放卻成道德價值的問題,固有三從四德雖保守卻離婚極低沒有單親的問題,沒有社會貞節、婚貞的問題。古之雖有淫,但不蕩、不亂且有恥。今之淫,不只蕩、既亂又混且無恥。只有性主義沒有性觀念,只沈溺於性享受沒性道德;陶醉短期的性衝動而乏長期的性愛。新人類的思維,不比美德卻比乳溝;不比道德卻比財富;不比品德卻比權位,乖離的世俗,物質至上的貪婪文化。難怪乎天之不覆,地之已發。        

  新時代新觀念新道德不完全排斥也不完全接納,才能生活於當代的圓融,才能享受新時代的快樂。無論享受快樂但不失其基本道德價值,心存道德守住法律,而不守舊,心性卻能薰陶於舊道德的涵養,身心陶醉於科技的暢炫,才能融合古今,快樂生活,生活才快樂。唯有守住新科學的方法,把握舊道德的原則,是舊道德新流行,才能融合新舊,古今輝映。過於守舊顯的保守而刻板;過於新潮顯的開放卻失根。科技已發達,經濟已繁榮,行動捷暢了,富了經濟,人心反貧脊,道德反淪喪,親情反疏離。這就是新時代乏新道德之故。   

  在新新人類的字典裡,只要我高興,凡是皆可為,只要順我意,才能稱心如意,道德由我定,是非由我決,以我至上唯我主義,顛覆了道德,挑戰了新秩序。以我為重,目若無人,無禮的行徑,無義的行為,無廉的貪鄙,無恥的凌辱。不提道德只知爽,浮華人生的思維,不建道德卻享福,道德價值的判斷已嚴重扭曲,大反聖賢之道,道德之律。  

  日月之照無私,所以光亮天地之明。大地之載無私,所以載物大地之物。聖人之德無私,所以化行天下之廣。德利天下,德披無窮,天下之民懷其德。                     

  人生有忠孝節義,守道德者可能不幸早逝,但其美名長留;作威作惡敗道害德者卻能活微久,但其惡名卻長留。名揚天下而不掩,名垂萬世而不朽。是以身在而名立,身去而名留。其早逝與微久與道德沒有質關係,只與世襲綿密。莫因見其早逝而怯培德養性。           

  道德不外乎,四維八德,三綱五常,六順五美之中華固有道德,雖稱中華固有道德,然世界各國各區皆適應。雖潮流不一,但古今一貫;雖國度不同,但人類相同;雖環境不同,但價值相同;雖人種不同,但天性相同;雖古今不一,但道德相似;雖種種不同,但道德相似;雖道德相似,但培德養性,古今一致,德性一貫,天地相通。大綱不離忠孝事,四維不離八德事,三綱五常六順、五美德不離常倫。大綱常倫不離培德養性。

  利益當前,人心因此而變遷,所以道失,道失而後德亦失。人心漸失,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失仁而後失義,失義而後失禮,失禮而後失智,失智而後失信。四維八德全喪,三綱五常全淪,六順五美全失,處世為人之道全喪。

  處世之要︰誠信。誠信之可貴,所言所行均能普遍被人所接受,一呼而百應,縱使謊言,也變成善意謊言;荒謬言行,也變成獨道見解;荒誕言行,卻也能變無心之過;縱有背叛良心偏離道德,也信其乖異之為。背誠信之意,違誠信之理,在誠信之固執中,在種種之不是,均能化非為是,化錯為對。然其誠信之厚轉漸薄,實轉危,至誠信破產邊緣。當誠信破產之時,所言所行均不再被人所信,縱使剖心肺府之真言,千真萬確之真實,萬呼也無一應,也不再被人所信,至時只會讓更多的人憤怒和被人離棄。上至君臣,中至庶民,夫妻父子,下至土匪強盜都一樣,終故,無信不立,無誠不應。這都是誠信的可貴與可悲之處。誠信乃是立世之道,處世之本,為人之份。學道之士守於道德,修道之士行於道德。

   

  忠︰盡其性而無私謂之忠。天地忠於萬物,日出而出,日落而落;滿月而亮,朔月而黑。母命難違、父難背,長威難駁忠於父母長輩。忠焉?愚焉?視其道德否?忠於職位乎?忠於職務乎?忠於長官乎?為了職位都極願意配合背道害德違法之為,為了職位眛著良知,卻踐踏了道德,悔了人品,滅了本性,謀位不謀德是也。為了職務革了位,去了職也要固守道德,確保人品,維護本性,也在所不惜,忍辱負重之理忠焉?愚焉?視其道德否?忠於本位,真理聖子說︰「忠於自己的 主人,不一定忠於自己的職位,也不一定忠於的友人,只要忠於自己的 主人必有道有德。」

  孝︰天地育養萬物,無為而為,何曾要求萬物回報天恩地德?父母育養子女,應為而為,盡其所能,全力以赴,縱養兒防老也不為過。然子女有成,當孝順大喜之事,奉養父母卻銘記於心,名為奉養似為飼養,孝順反成奢侈的慾求;若無成,雖飼養猶奉養,無為的奉養,實為孝養有言︰「家貧顯孝子。」甜蜜的奉養沒有負擔,帶有餘怨的飼養必有氣也。若不養,實不應該。棄養,非人也,與荒野之物何異哉?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閒,是之謂大戒。…」一家之親,命也,家族之嫡,運也,孝,義也。

  孝悌忠信,可以為甲冑;禮義廉恥,可以化干戈。四維八德、三綱五常、六順五美德足以培德養性。培成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君臣、父子、夫妻;仁義禮智信、溫良恭謙讓,養成文明的品德。由物性轉人性,由人性化佛性,歸三天一體之天性。

  經濟造就了繁榮卻破壞天地之和,科技的捷便拉近了地球的距離,卻疏遠人與人之親近,經濟科技的提昇卻反道德的沉淪。人與人之親近,似近又遠,似遠即近,顯得虛景實擬;人與人之距離,似近又遠,似遠即近,顯得實景虛擬。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與道德顯的“迷離恍惚”。似親非親,似密非密,似遠非遠。雖近但似乎缺乏親切感、實質感、安全感。

  貧者為三餐日用煩憂而勤儉富者為三餐日用煩憂而奢華勤儉或奢華誰是德者貧者富者只要過著快樂就是富者更勝美好的是貧者好學不倦富者好施好禮都是可敬的德者。大愛、寬恕、謙卑的種子在滋長,善變德,善德變聖德,德者行有餘德,則問道。

  人人都曾有荒唐的年齡,昏茫的歲月,迷途的時候。活著的世人,畢竟不是天使,也不一定是魔鬼,不論是好人、善人、壞人、惡人、天使、魔鬼,都有可能犯錯的時候。好人、善人因重大變故而沮喪、消沉、墮落;壞人、惡人因領悟而改過遷善;天使、魔鬼因故而互易互換

  師長表揚好人、善人、天使,譴責壞人、惡人、魔鬼,是以前或現在一時之表揚、譴責,以前或現在之好善壞惡,並不一定會在蓋棺定論前有所改變,或守其終也。自認絕不犯錯的好人、善人,必然是說謊的好人、善人、魔鬼;自認絕無罪過的好人、善人、天使,必然是虛偽的大好人、大善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必有過錯之時。縱使無藥可救,罪不可赦的大壞人、大惡人也有反省、懺悔、改過遷善、放下屠刀之時。表揚是鼓勵與典範,譴責是警惕與反省。表揚、譴責都是學習的機會,表揚是學習的榜樣;譴責是過錯的警惕

  表揚、譴責不僅是當事人之事,也是聽理之士的學習的機會,銘記內心深處的警惕。故聽道之士要有聽道之慧。不因被表揚而過度喜悅;也不因被譴責而過度自責消沉,自責不反省、懺悔,慚愧於心,改過遷善於行。

  不因好人、善人變壞人、惡人,而懷疑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正確的道路不一定是坦途,反而往往是充滿荊棘、崎嶇難行的道路,雖荊棘、崎嶇難行,但也只有唯一可修上天堂之路。 

  已蓋棺定論者的好人惡人或人神、惡魔,作為表揚與譴責的對象應不會錯,因,已不可能有所改變其好與壞、善與惡,其功德或罪惡,其升與墬已成定。若以活著的世人好人善人或惡人壞人作為表揚與譴責的對象似乎不適,因,好人善人或惡人壞人而改變。人神也會改變更何況是善人好人壞人惡人。  

  好人、善人勿誇下海口,必善德而終;壞人、惡人也不氣餒力爭上游,非壞惡至終,壞人、惡人也能成菩薩唯獨爛人不知表揚、譴責之真意,以我唯上,乃獨行我素醉生夢死的爛人必定是不善而終的愚人

  一個公認的大好人忽做了幾件壞事,常人心存問號;一個公認的大壞人忽做了幾件好事,常人心存懷疑。不要沉澱於過往刻板印象,好人因故而變,壞人也因故而改。若是惡人欲變善、善人突變惡,鮮矣。

  處世、立家不按道德何明道理?不明道理何知真理?不明真理焉能登佛入聖?這是天梯的公式,是不變的定理與定律。唯有培德養性才是入道之正途,處世、立家才能久安穩固。

  古今一致,內外一貫,世人最卑微的最低標準之請求。公務員的最低道德標準是勿貪汙,服務公民是最基本的義務,憎惡貪汙又收賄;商人的最低道德標準是勿偷斤減兩,好商良品是最基本的義務,憎恨沒良心又黑心;軍人的最低道德標準是忠於國家,捍衛國土是最基本的義務,痛恨貪生又怕死;農民的最低道德標準是勿殘留餘毒,吃的安心最基本的義務,痛恨餘毒又怕污染;的最低道德標準是勿背道,尊道守德是最基本的義務,憎惡背道又離德;而人的最高道德標準是揚道,隱惡揚善是最基本的義務,歌頌道德違道德是道德之賊,講道說德卻背道德,是道德之寇。

  修道人、宗教人、信仰人應存天性之禀氣,棄人性之俗氣。言行有標,口中求高標,心中求更高層次的道德境界。從人格開始,品德為重,道德為先,建立培德養性之觀。培德蓄豐,養性積厚,依道入德,覓天堂之道,尋天堂之門,皆由德先行。 

  孔子曰︰「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起私貧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佛云︰「困窮與患難正是上天磨煉一個人的品格之最高學府,此學府非人人皆能入。」路加福音第十八章,耶穌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清靜享受於心裡,卻煎熬於物質;享受於物質,卻煎熬於心裡,物質主義與維都是試煉人性佛性的選擇。物質主義只不過是短期的投機客,卻腐蝕本性。心性主義是長期的務實者,雖乏物質,本性卻豐富。心性是實物,精神是象徵,物質是虛實。常人追求物質,聖賢卻尋真還本。    

  道德是脆弱而無據,就是因脆弱無據更顯彌足珍貴。其珍貴在於隱也,其報是隱於後不顯於前。凡人慾顯於眼而不顧隱於後,故而沒視道德。道隱德顯,品隱格露,位穩正顯。反之,德敗道微,品低格微,位危難正。高品之士其道德必高潔,高格之傑其道德必高品;高位之士其道德不一定高尚;卑微之人其道德不一定卑微。有是非但不一定有道德,有道德必是非善惡。   

  宗教人、修道士、信仰人將慈悲、寬容、大愛、道德,…常掛嘴邊,就以此為榮,就此為傲,這是修道士最基本的信條,宗教人最起碼的本分,信仰人應有的態度,別以為如此這般就可登佛入神是錯誤的認知,只是道德觀、菩提性宛然猶存,是德的轉化是入道之開始。

  道德使人虛心,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滿足而落後。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薰然慈仁,謂之君子。以仁慈為風範,以真神為最高指導原則。雖是君子,為仁慈之風,行四維八德之為,難免有罪過錯、功德,將功德歸於人,罪過錯自行擔,向自己的 主人懺悔。而享於滿足卻乏懺悔者必是罪惡連連之物。

祝  神降無憂  主賜盈盈  帝福安居      

       真理聖子Email: saintdao@gmail.com

  

台長: 天下無二道
人氣(3,538)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