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30 21:28:39| 人氣7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四組報告:巴金的小說《豬與雞》


 

第四組   組長︰物理五 蘇子翔

成教一 謝紹彥   成教一 林盈年   化生一 李宗錡   化生一 林怡潔

電機一 楷文   地環一 吳宜儒    成教一 曾琬淇

 

(小說組組員: 蘇子翔 陳楷文 李宗錡 林怡潔)

 

一.      作者介紹與生平

 

19041125巴金誕生於四川成都一個世族大家庭,原姓李。祖父和父親為他取名「堯棠」,字「芾甘」,出自《詩經》中的《召南·甘棠》。

 

巴金幼年時最親近、最敬重的人是母親陳淑芬,亦是他「第一個先生」。1914年巴金10歲時,便失去了性格溫柔寬厚的母親。巴金母親的言傳身教主要是「愛」。

 

巴金生長的大家庭,四世同堂,高牆深院,錦衣美食。但巴金卻不甘心當「少爺」。從幼小時起,巴金就常到公館的門房、馬房、廚房玩耍。在這些「下人」生活的地方,他看到聽到許多不合理、不公道的事情。但這些掙扎在生活底層的人仍深懷執著的生活信念,這些做人道理給巴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也滋長了他反強權、反禮教的叛逆思想,更影響巴金一生。

 

1919年發生「五四」運動,巴金兄弟閱讀《新青年》、《新潮》、《每周評論》等新書報,並經常討論其中提出的各種問題。

 

1920年秋天,巴金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讀到許多宣傳新思想的書刊。巴金傾心於高德曼、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學說,嚮往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他成為當地的無政府主義刊物《半月》社成員,並和社內的青年人組織了一個名為「均社」的團體。從這時起,他開始自稱為「安那其主義者」 ,因此其筆名是拼湊自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和克魯泡特「金」。他辦刊物,印傳單,批判封建倫理,攻擊軍閥專制,堅信「奮鬥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進」的目標。

 

40年代前半期,巴金輾轉遷徙於大西南地區,雲、貴、川、桂之間,過著艱苦的生活。從1941年底寫作《還魂草》開始,他的創作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不僅題材和人物形象,內蘊和風格特色也與二、三十年代作品截然不同。

 

從《還魂草》到《豬與雞》等三篇「小人小事」之作,到《女孩與貓》、《火》第三部、《憩園》直至《寒夜》,讀者可以看到巴金作品的明顯變化是:對反抗鬥爭活動的表現變成了對平凡生活場景的描繪,對激憤的叛逆者的頌揚變成了對默默無聞的普通人的關注,對革命和理想的吶喊呼喚變成了對壓抑人性的控訴和人生意義的沉思。藝術表現方面,激情的傾訴變成了冷靜的述。這一切,表現出他對現實的認識日趨理性、冷靜、深沉。

 

19497月參加中華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文代會),到1976年底「文化大革命」結束的27年間,巴金的境遇高低起伏;他的思想從自由思考到人云亦云,然後經過痛苦的自我反省,終於又恢復獨立思考;他的作品從感激新社會到為黨國歌功頌德,到文革時更被完全剝奪了寫作和做人的權利。

 

1932年底,巴金在答覆《東方雜誌》有關「人生夢想」的問題時,曾說:「我的希望是什麼?自由地說我想說的話,寫我想寫的文章,做我覺得應該做的事,不受人的干涉,不做人的奴隸,不受人的利用。靠著自己的兩隻手生活,在眾人的幸福中求得自己的幸福,不掠奪人,也不被人掠奪。」但是,在他45歲到62歲這段生命最成熟的時期,他並沒有像他年輕時的理想那麼去生活。

 

19775月,巴金在上海《文匯報》相繼發表散文《一封信》和《第二次的解放》。儘管這兩篇文章的內容難以超脫當時的俗套,但文中的感情依然是那樣充沛,文筆依然是那樣流暢。闊別11年後重見巴金的文章,全國各地的讀者紛紛致信祝賀。

 

接著,巴金先後發表了多篇追懷亡友、故人的散文和創作回憶錄。還編定了自己的10卷選集,以「保留我的真面目,讓後世的讀者知道我是一個什麼人。」

 

1982年他在整理書籍時因勞累過度摔倒,造成左腿骨折,此後,患上帕金遜病。19871989年,又在書房摔倒過兩次。儘管如此,他仍繼續寫作,直至臥床不起。

 

巴金的文學活動遍及創作、翻譯、編輯、出版各領域。

 

小說是巴金寫作最多、影響最大的文學體裁,他一生發表中、長篇小說21部,短篇

 

小說集十餘個、百餘篇。按題材領域和內容特點,他的小說大體可分為6類:

(1) 表現知識青年的革命活動和內心世界,如中篇小說《滅亡》、《愛情的三部曲》等。

(2) 鞭撻封建家族制及其倫理道德和揭示封建家庭內部新舊勢力鬥爭,如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等。

(3) 反映社會底層勞動者的悲苦生活和反抗鬥爭,如中篇小說《砂丁》、《雪》、短篇小說《月夜》等。

(4) 控訴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並展現人民的抗敵熱情,如中篇小說《海的夢》、長篇小說《火》一、二部等。

(5) 描寫域外的現實生活和歷史人物,如短篇小說《復仇》、《獅子》、《將軍》、《神》、《馬拉的死》等。

(6) 描寫生活中平凡渺小的「小人小事」,如長篇小說《寒夜》、短篇小說《豬與雞》等。

 

 

二.      故事大綱

 

主角是個從外地新搬來的讀書人,住在一棟一排五間的房子裡,因為才搬來沒多久,還沒有工作,平日除了出門拜訪朋友,就是讀讀書寫寫字,相當閒靜

 

一長串句句帶髒字的叫罵聲,原來是養雞豬的太太的聲音,不過這也不是頭一兩次發生的事情了,所以主角也司空見慣了王家小孩與太太之間的吵架,小孩子終究是小孩子,敵不過馮太的毒蛇功,便也自己離開。中午吃飯出門,主角看到馮太跟一群人在院子裡打麻將,一打便打到是天黑,從馮太的表情就可以知道輸贏。

 

一次有小雞跑到主角房裡找食物,被他姪兒發現趕了出來,剛好被馮太發現,馮太就朝著小雞開罵,但是沒人理她。又有一天有隻小雞不見了,馮太又跟王家小孩大吵了一架,吵到最後太多難聽話,主角受不了,便出門拜訪朋友。

 

過了幾天,馮太新養了豬,儘管其他人都不滿意,卻也都沒說什麼,一天太太跟太太在聊天,說了最近物價一直在漲,不知道會漲到多少,最後聊到房東方太太,不聊還好,一聊人就到,原來方太是為了豬的事情來的,本來馮太想瞞天過海,不聊王家小孩卻出來告了一狀,馮太就跟方太大吵了一架,方太撂下狠話說要漲房租,不想附房租就走人,方太走了一後又是一陣馮太的咒罵聲。

 

「黃鼠狼又來拖雞兒了,」小姪兒叫道,隔天卻沒聽到馮太的叫罵聲,卻是哀求王家小孩不要再捉弄雞,王家小孩得意的走了,此時門外傳來呼喊馮太的聲音,原來是方太想跟馮太交涉養豬的事情。隔了幾天主角看見馮太氣沖沖的跑進來,直喊著要人賠她的豬兒來,原來是之前交涉的時候,房太的佣人被囑咐要踢小豬幾下,結果這一踢,小豬就受了重傷,又過了幾天,小豬死了,馮太再房門哭了一陣,沒人理她。幾天後,馮太就搬走了,同她所剩的那唯一的一隻小雞。後來搬來的是一對夫婦,據說是房東的親戚,此後沒有人養雞豬,沒有豬臭,沒有雞腳印,主角的房間卻也還是漏著水......

 

 

三.      文章賞析

 

1.   時代與社會背景


    故事背景為八年抗戰時期的四川,可經由馮太太說的:「要不是抗戰時期,早就搬了。」以及故事中夾帶大量的四川方言等推知。

 

    此時期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嚴重,加上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使得大環境下的小老百姓生活相當艱辛。對話中:「東西一天比一天貴」、「豬肉、陰丹布、房租皆漲,品質卻差。」,可理解出當時通貨膨脹的嚴重,以及正處於抗戰時期,物資缺乏等問題。「下雨漏水,颳風瓦掉」與文末富貴人家的房東方太太親戚最後搬來住就受到特別的照顧形成強烈對比,院子的情形完全與馮太太住時有相當大的差異,可見當時的貧富差距甚大,也影響到人處於當時社會中的地位。

 

   

2.   人物分析

太太:

象徵當時社會底層的窮人。遭受到上層,無情的壓迫。文末,無能為力的太太最後也只能默默地搬走,自己的委屈也無從宣洩。反映出當時年代老百姓們無法與強大社會上層對抗的無奈。太太爆燥的脾氣和直率的對話也反映出當時百姓們受壓的苦悶心情和內心想對上層說的話。

太太:

象徵社會上層有權有勢的富貴人家。對太太無情的房租施壓,昂貴的穿著打扮和馮太太難以償付的租金相互映襯,對比出當時社會上層不斷地對下層施壓卻不管生活的條件和情況,一味的為著自己的利益著想,象徵意味濃厚。

豬與雞:

故事的主軸,象徵著抗戰時期老百姓們沒有保障且又少的財產。在故事中顯得非常的不安全,一下被拐走,一下又溜到別人家去,或者有人盡其所能的要剝奪,也難怪太太無時無刻不掛念著他的豬與雞且想要照顧好牠們。為了保護僅剩的一點財產,像太太這樣的小老百姓也只能每天心力憔悴的過日子。文末小豬被太太帶人給打了一頓,又有象徵意涵,放太太明知馮太太必須靠養豬養雞過日子,卻還是不通情達理只顧著自己的房子,就像社會上層即使了解民間疾苦卻還是一味地壓榨剝削一般。

作者:

在文中以一個說故事者的立場存在,不影響故事變化。就像看一齣戲的觀眾。

王文生
  
一個常常和馮太太吵架的小孩,。反映出低下階層們父母親為了生活而努力打拼賺錢卻沒有時間教育自己的小孩。

 

 

 

3.   寫作手法分析

 

(1)     第一人稱的角度:

  “豬與雞”整篇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敘述整個故事發生始末。文章裡頭,鮮少描述主角的內心想法,反而是以主角身邊的人事時地物的波動來推展整個故事發展情節。就像是以鏡頭的角度在看整個故事的內容一般。

 

(2)     對話內容的運用:

豬與雞的行為和描述在小說裡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透過對話我們清楚了解到人物性格。而且故事中運用大量的方言對話,是本篇重要的特色之一,除了作者本身的獨白和描述眼前的事物外,主要都是透過角色與角色間的對話,來敘述整個因豬與雞而紛爭的事件。整篇小說最常出現的「雜個」,相當於我們的「怎樣」。「啥子」相當於我們的「什麼」。「外水」相當於「賺外快」的意思。至於文中有少數附有註解,像是「黑了」、「走人戶」、「爭」、「溝子」。

 

(3)     象徵意涵的呈現:

這篇小說是巴金描寫生活中平凡渺小的「小人小事」的一種題材,善於描繪社會階層的真實狀況,以反映當時社會的不平等和疾苦,每個事物在故事中就象徵著真實大社會裡的一種角色,使得故事讀起來具有張力。用小說反映時代,用時代寫小說。

 

 

四.       心得感想

 

「豬與雞」整篇文章想表達的應是在抗戰時期的中國下,貧窮小老百姓與社會較上層人士的對比與相處,平時馮太太對人的態度是如此苛刻、講話如此的不雅,但是當房東方太太一出現時,對她的態度卻是如此溫和,表示對社會上層人士有所不滿也不敢表達,只能表面上的附和著,但是當事情被揭露時(養豬的就是自己)也只能強硬著對抗太太,可最後還是失敗了,只能黯然的離去,表示在那個時代,小老百姓對於上層的欺壓是無力反抗的,就算有許多的不公平,也只能忍氣吞聲,想對抗?那只是跟自己過不去罷了!

巴金的這篇文章反映了社會的現實面,關注城市下層人民的境遇。戰爭帶來的通貨膨脹,生活困難,人們為了餬口而養雞養豬,他們為了生活把豬與雞當成寶貝般的呵護。戰爭中受傷最大的就是老百姓了!因為政府的戰爭,可能是家中男丁被徵召去打戰,也可能是已經死於戰場,這對於女性來說是如此痛苦的事,他們無辜的受到牽連,原本可能幸福和樂的家庭因此破碎,而且因為通貨膨脹,女性在當時也沒什麼工作謀生的機會,只能養養豬與雞去賣,希望能賺點小錢養活自己,可如果連這一點小小的機會都被上層人所剝削,那就真的太可憐了!還好現代女性意識抬頭,這種靠男人才能生存的事已經很少了吧!這樣就算發生戰爭,大家日子雖然是辛苦了一點,但還不至於像小說中的太太一樣如此可憐!

 

 





台長: 辛金順老師
人氣(79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