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03 11:22:59| 人氣3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墨劄記(六)〈三辯〉

2006/07/20 Thu 23:25:15


三辯,或曰反覆論辯。畢沅認為三辯指的是堯舜及湯及武王,墨子三次舉例說明音樂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問題,其歸結點在於非樂。因此詒讓認為此篇為〈非樂〉的餘義。

非樂展現墨子思想極為功利的一面。在他看來,音樂對於治國沒有什麼幫助,反而容易因為耽樂而誤了正事,因此主張非樂。這固然是墨子不了解音樂移風易俗的作用,也顯示墨子的藝術觀。如果就儒道墨三家對藝術的態度來說,道家是「目的論」的藝術觀,藝術創造的本身就達到了其目的,其存在的價值是不受外在影響的,所以莊子美學的極致則是「原天地之大美」,宇宙自然的造化才是真正的美,人為制作不免落入了刻求。儒家的藝術觀則是「工具論」的藝術觀,強調藝術是為了教化,因此才常常搬出周公制禮作樂的這套說法,藝術作品創造之後是要成為教化的工具。而墨子呢?恐怕等而下之,完全忽略了藝術的存在了,因此主張非樂,將音樂視之為洪水猛獸。

如果以現在的觀念說來,墨子非樂的思想恐怕也是會成為難為人所接受的關鍵之一吧?

〈三辯〉文短易懂,在圈點上沒有什麼特別的發現。倒是在文章結尾處,對於文義解度產生了困惑。「子墨子曰:聖王之命也,多寡之。食之利也,以知饑而食之者智也,因為無智矣。今聖有樂而少,此亦無也。」「食之利也」以下,究竟該如何解釋,頗費猜疑。依照畢沅的說法,則可以翻譯成「這就好比吃飯,雖對人有利,但依定要等肚子餓了才吃,這樣才算明智,否則就是不明智了。如果說聖王有音樂,但數量很少,這就等於聖王無樂了。」如果按照字面上的解釋,我比較認同畢沅之說。但即便如此,這樣的例證與申論未免太怪異了,似乎沒有什麼邏輯可言。墨子立說常常有一些過於天真的辯正,這或許是其中之一吧。倘若按照詒讓的說法,認為「因為無智矣」當為「固為無智矣」,整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饑知食,不足為智,若因饑知食而為之為智,則所知甚淺,固為無智矣。以喻聖王雖作樂而少,猶之無樂也。」這樣的解釋,讓我更是難解,而且依然不懂吃飯的譬喻和聖王作樂之間到底關係何在。

台長: 陳伯軒
人氣(3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讀《墨子》劄記 |
此分類下一篇:讀墨劄記(七)〈尚賢〉上、中、下
此分類上一篇:讀墨劄記(五)〈七患〉、〈辭過〉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